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赏析诗歌《执手的独白》

发布时间:2022-09-22 12:05:38

  执手的独白

  作者:蒹霞苍苍

  再过十天,就是金婚了

  不能让你歇斯底里的痛苦,在如同我的病魔里狂欢

  死老头,最后一次跟着我的呓语,进入极乐

  先进入金婚吧,等我把絮絮叨叨折叠好,放进旧衣橱

  穿上我给你特制的新装吧

  牵手的扣子,相偎的领子,相依的料子

  这,多适合我们走入山走入水,并依从于山高水长

  再回到蓝宝石婚吧。此去时间40年的河流里

  避开所有的风所有的,避开数不清的弯弯曲曲

  从儿孙满堂的浪花中,摘取一秒之中的一滴

  为一颗蓝宝石,擦亮本身的质地

  再回到银婚吧。这些银啊,如同你的人

  将停辛伫苦藏在身体里,成了

  厚重的光泽。比人的色彩,更加强烈

  所谓的含辛茹苦,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咀嚼甜

  你嘴里含着一只微笑的苹果

  再回到新婚吧。回到你喝醉女儿红,我捂住了羞红

  回到,两颗心跳动于黑白分明的纸上,你的印章

  戳中了”死生契阔,与子相悦“的软肋

  我露出了红盖头底下,全部的宝藏

  由此倒回十五年。你在张家湾

  穿开裆裤,给地主放牛,偶尔掏鸟窝

  我在李家坳,着花棉袄,当地主的公主,学女红

  张家湾和李家坳在一个乡的版图上

  只隔着一段田埂的距离

  再过十天,就是金婚了

  那光闪闪的诱惑,比金子质感,更有份量

  它压着你的狂欢,你低下来,进入了我的呓语

  死老头,别像一个玩累了的孩子啊

  撇下我,独自回到母腹,幸福的睡着

  记得在上学的时候,同桌的一本笔记本里记得满满的一些所谓的“知识”,一次翻看,就看见了什么婚,当时真的不解其意,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称呼。慢慢的大了直至结婚了,才懂得了其中的意思。

  这首《执手的独白》中就有了这样的一些称呼,那这些称呼到底指什么呢?我查了资料:结婚25年是银婚;结婚45年是蓝宝石婚;结婚50年是金婚。

  诸多纪念中,人们庆祝得最多的和最隆重的就是"银婚"和"金婚",一般都要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宴会或者周年纪念会。

  而之所以这样去称呼结婚周年,就是用贵重金属象征婚姻的时间,婚姻时间越长代表的物品就越贵重。越贵重,就会越珍惜。

  先普及一下这个知识,有利于我们来看诗。

  《执手的独白》全诗共八节。读完这首诗,在我脑海中有这样一个印象:第一节、第八节是皮,中间六节是馅,只要诗人和读者去用心的读,这就是一个既好吃又好看的饺子。也许我的这个比喻有点离谱或者不合适,但是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如此。这样的一个写作方式恰恰就这样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有生之年不能见到老伴的失望之情,也流露出了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对老伴以及一起走过岁月的强烈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不长,但是就我来看写作的艺术水平很高。

  第一:这首诗在构思方面以虚写实,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作者想象到蓝宝石、银婚、新婚直至初恋,想象着那是的场景。想象着那时的“絮叨”,想象着那时的“风雨”,想象着那是的“羞红”,想象着那时的“青涩”...这些都是虚写当然这个虚写也都是记忆里的往事,实际上表现两人经历的一切。作者明确实写了出了这样的一份情感,暗示老两口的幸福甜蜜。读者可以通过诗中明确地叙事,在头脑里再现出一个活生生的主人公形象。

  第二:全诗运用语言自然生动、精炼。可以看出诗人的用心良苦。如“牵手的扣子,相偎的领子,相依的料子”这句,出语自然天成,耐人咀嚼。相濡以沫,相偎相依这是常识。诗人一定想把这样的一份情感留在心里,留在诗里,所以才会有这样优美的句子。这样深情的句子还有比如:“所谓的含辛茹苦,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咀嚼甜,你嘴里含着一只微笑的苹果”、 “我露出了红盖头底下,全部的宝藏。”等等。

  第三:情感真挚,让读者的心为之一动,可谓是真正的抓住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作者情之急、情之浓完全流露在每一行、每一字中。就如同论坛好友子在川上在本诗的留言里写的一样:【感觉是一首逆向写作的诗歌。“再过十天,就是金婚了”,而那些“歇斯底里的痛苦,在如同我的病魔里狂欢”和而结尾的“它压着你的狂欢,你低下来,进入了我的呓语/ 死老头,别像一个玩累了的孩子啊/撇下我,独自回到母腹,幸福的睡着”遥相呼应。说明还差十天就进入金婚了,而相爱的人却在病魔之中驾鹤西去(“撇下我,独自回到母腹,幸福的睡着”)。中间带着跨度性很大的叙述,于暖暖的语言中有低鸣哭泣的感觉。】

  最后,我只想说,相濡以沫的爱情是一种世俗的、相互搀扶的爱情;

  是一种糅合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爱情;

  是一种不管贫穷或富贵,生病或健康、卑微或显赫的爱情;

  是在人生的路上一路搀扶的爱情;

  是在平静、关心甚或争吵中走向每一个岁末、走向白发苍苍的暮年的爱情。

  作者:水墨(原创)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