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河
故乡于我而言是家门口那条蜿蜒秀丽的小河。
我的故乡藏在鄂西北延绵不绝的大山深处,一条翠绿如水袖的河,一拂一回,就让群山多了几份清新与温润,让我的童年水灵灵的明媚了起来。
流经我家门前的这段河,我用童年去体验了她的湍急、平缓、清澈、甘甜、丰饶和快乐。河面最宽不过七八米,最窄仅有两三米。深水区,水色如墨,深不见底;浅水区,河水澄明如澈,可以看到鱼儿在各色鹅卵石中自在的游弋。河岸有蔚然成荫的麻柳树,这些树高大挺拔,姿态各异。我对这条河最深的怀念来自她带给我们的夏天。
夏天的热闹,是从某个不怕冷,不怕骂的小孩儿脱光衣服纵身跃入小河的时候开始的。天气转暖,我们会不停的问长辈:什么时候立夏?立夏了我们才可以去游泳,但答案对我们而言总显得遥遥无期。终于,河边的麻柳树枝叶相交,青果累累了;有人在傍晚时分去小河下粘网了;有人带着婴孩在河边铺凉席乘凉了。我们这些小孩儿就心照不宣的回家准备游泳的衣服了,还不忘去找个打气筒把旧轮胎充满气,或者找出家里塑料酒壶,根据年纪和体型,选择合适的酒壶,把里面排空,盖上盖子,以此充当“游泳圈”和“救生壶”。
一切准备妥当,我们就会在某个艳阳高悬的午后,呼朋唤友的奔向小河。水性好的,会光着脚跑到小河的上游,找到固定的入水点,看准湍急的水浪走势,选择在波浪往下的时候跳进水中,正好等下一个波浪起伏的时候昂起头,避免呛水。随后,欢呼雀跃的,随着起伏的波浪漂到水流平缓的下游。这种在水流湍急,波浪较大的地方入水的游泳方式,我们称为“掉滩”。到了下游,大小孩童就要各显身手了。有的小孩儿高举两只手在头顶,只靠脚在水中动,保持不掉下去,这种游泳方式我们称为“踩软软水”。有的小孩把自己抱成一团从一个高处的石头上“咕噜”一声沉入水底,沉下去了也依旧保持这个姿势,任水压把自己慢慢抬起来,任自己在水中翻滚,直到飘出水面的屁股被别的小孩拍打,才会“噗嗤”一声笑着放开手脚游到别处去。有的小孩儿会就势一屁股坐到水底比赛打坐,在水中睁着眼睛对看,看谁在水底坐的更久,而且不被水压抬起来。有的小孩儿往水上一躺,就不动了,以水为床,让自己在水面飘飘荡荡,睁着眼睛看明晃晃的天,悠闲自得,这叫“仰板儿水”。有的小孩儿比赛潜水,从同一地点出发,看谁能一口气潜到对岸。
游泳累了,我们会结伴到河对岸去砸鱼。顽皮的孩童用石头砸石头,如果被砸的石头下面有鱼,过一会儿,就会看到鱼从石头侧面翻着白肚飘起来。随之我们就在岸边找一根有钩的树枝,把鱼串起来。或者我们会在河边围一个圈,把河岸的麻柳树叶子砸碎揉成汁,再把这些汁液倒进水中,过不了一会儿,就可以看见此起彼伏的白鱼肚。鱼儿带回家,可以喂小猫,也可以煎炸炒炖作菜吃。
有一种最为主要的捕鱼方式叫“放粘网子”。粘网是一种有浮漂的尼龙渔网,分双层和三层。粘小鱼需用双层的细网,粘大鱼需用三层的粗网。放粘网一般都是第一天傍晚下网,第二天清晨收网,夜间是鱼儿入网的好时机。下网时,需在渔网的两端及中间部位拴上石头,以使其沉入水底。隔天早晨,我们便能看到河边的住户在家门口牵着渔网摘鱼。也有老人,在夕阳漫卷的河水中,撒网捕鱼。天际斜阳西沉,河水金光熠熠,浑圆的渔网从老人手中“唰”的就被撒入了水中,河水碎成了一片小金粒,随之就会有大大小小的鱼,被温柔的放进老人腰间的鱼篓。
当金黄的麻柳树叶在风中旋转飞舞时,小河便要安静了。河边乘凉的大人要到田间秋收了,河中嬉闹的孩童也该收拾书包准备上学了。于是,小河便开始静静的看朝阳唤醒村庄,看炊烟追寻薄暮,看月光轻抚群山。
如今,所有关于小河的热闹与岑寂,都只能回忆了。因为故乡建水电站,小河被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