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怀念那眼井

发布时间:2024-07-05 19:14:09

  金秋十月,地处枫叶飘落的大山,王正庆老人安详地走了,永远离开他深爱的亲人,生命定格在87岁。每当路过碑碑坳(地名)看到那眼井,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年轻的王正庆在县农经局工作,是一名机关干部。由于工作勤奋学习刻苦为人耿直处事果敢,很快成为单位一名得力干将。其实,说王正庆是一名机关干部,还不如说是一名乡村播种机。常年在向阳镇蹲点,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对农作物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和科技传授,帮助村民改良低产田,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新技术。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为粮食产量大幅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彻底解决当地村民的温饱问题,所到之处深受村民的普遍欢迎。在当地,每每提起他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老孺皆知。由于工作出色,成绩显著,深得单位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几年就成为单位一名骨干力量,一致被大家称为“土专家”。

  岁月在眨眼之间一晃而过,草木在枯荣之间不断轮回。告别30多年工作生涯的王正庆决然回到深处大山的老家乜席(地名)安度晚年。由于地处大石山,交通极为不便,运送物资都是依靠人力肩挑背驮来完成,体力消耗极大。徒手行走在弯弯曲曲的羊肠山道上,即使是阴天也能让人汗流浃背,身负重物更是大汗淋漓,口干舌燥。因此,村民出行常常自备茶水或凉水解渴,十分不便。为解决村民出行“解渴”这一现状,在途经乡政府的碑碑坳(地名)上,大舅爷便自掏腰包购买水泥,号召村民投工投劳,经过几天辛勤劳作,一眼约两个平方立米水井完工。同时,为安全起见,还将井口封住,只留约成人头颅大小的取水口。从此,村民不再为渴而忧,路人不再因水而困。清冽甘甜的井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村民和过往行人的心田,凉爽滋润着每个人。

  其实,古稀之年的王正庆是一位深受村民尊敬的长者,由于德高望重,村中大小事他都参与其中。那时,正值国家全面实施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轮番登场。王正庆虽年逾古稀依然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甚至是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各项目建设中,起到了“领头雁”应有的作用。经过几年的攻坚实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完成,彻底改变了山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三大难题。

  如今,家家户户建起了宽敞漂亮的平房,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巨大变化,村民过上了衣食无忧舒适的生活。而为人正直生活简朴一生的大舅爷却已老去,可精神依然矍铄,但肌体始终无法抵御岁月的吞噬。

  时间如利剑,无情剥去老人的灵魂。大舅爷离世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外务工和工作的乡亲以及生前好友纷纷赶来,为王正庆守孝,看望老人最后一眼,送老人最后一程,别离依依溢于言表。家人将老人安葬于青丝(地名)丛林中,守护着退耕还林时亲手种下的树木。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睹物思人情义难却。老人虽已腾云驾鹤西去,但给家人留下无尽的思念。躺卧在碑碑坳(地名)上的那眼井,依旧静静等待过往的人群。清冽甘甜的井水依然滋润着过往的每一个人。

  安息吧,王正庆,愿您老一路走好。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