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写景散文

今日又登鹳雀楼,放眼江山万里秀

发布时间:2024-08-23 18:14:09

  今日又登鹳雀楼,放眼万里江山秀。大唐雄风今何在,斜阳犹照古渡口。铁索连舟浦津桥,从容豪迈任狂涛。至今犹思建桥人,云水苍茫雾飘渺。白日依山尽,淹没了大唐繁华,黄河入海流,流去了千古风情。回首:黄河上空,鹳雀楼头,那依依不散的彩霞,难道不是一首最美的诗篇?

  一一山西冯恩启

  【一】

  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蒲津渡这个历史上著名的黄河古渡口,修建的“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终于完工了。铁索连舟浮桥的建成,它结束了千百年来,人们摆渡过黄河的历史。铁索连舟浮桥的建成,它打通了秦晋黄河天堑,为黄河两岸人的互来互往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把首都长安和当时非常繁华的河东之地连在了一起。人们为大桥的建成无不兴高采烈,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对于当时河东府的人民来说,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唐开元盛世以来,惠泽秦晋人民和为地方做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难怪桥建成后,唐玄宗要亲自来看一下。在这万里黄河上建成的第一座铁索连舟大桥,来炫耀一下自己主持开元新政以来所取得的辉煌功绩。

  大唐天子李隆基的到来,惊天动地,天下皆知。而此时,远在几千里之外,漫游塞外风光的王之涣,闻听这个消息,感到很震惊。恨不得一下子回归故里,看看新建成的蒲津渡黄河铁索连舟大桥,再游览一下大唐天子光临处的盛世景象。于是他满怀着激动的心情;满怀着对家乡的爱恋;满怀着对亲人思念;满怀着对古渡大桥的向往。踏上了回归故里的万里征程。

  他跋山涉水,风兼程,沿河而下,一边欣赏着黄河两岸秀美的山水风光,一边聆听着人们对大唐开元盛世的赞美。他伫立船头,看着滚滚滔滔奔流的黄河水,一阵又一阵,自信,乐观,豪迈的激情,时而涨红脸面;时而涌上心头,在心中奔流激荡。

  【二】

  几个月后,来到了蒲津古渡。他看到:这不是一般的浮桥,而是用铁索把很多条大船连在一起而成的黄河大桥。大桥两边各有四个大铁牛,每个铁牛旁站着一个气宇轩昂的铁人,目视着前方。铁牛脚踏铁山,挺胸抬头,睁大眼睛,雄视着波涛汹涌的黄河。铁人,铁牛油黑光滑。在秋日的阳光里闪着迷人的光彩。啊!太美了。他一边抚摸着铁牛,一边赞叹着,多么伟大而充满智慧的人民!多么气魄非凡而充满活力的大唐盛世呀!

  铁牛以它强大的力量和恒久的毅力,充满自信地紧紧地拉着粗壮的铁索,让那些漂浮在黄河狂涛中的船只稳如泰山,坚如磐石。王之焕站在用铁索把很多大船连成一体的而成的浮桥上。看到黄河从脚下奔腾而去,他思绪连绵,感慨万千。这铁牛,铁人,铁索,不是在展示着大唐勇于开拓进取,自信豪迈的盛世胸怀和不畏艰难的精神风采?

  秋日的阳光,像一道道金光洒在他的脸上,身上,全身感到热浪在涌动,在激荡。他兴致不减,于是他甩掉了笨重的行囊,迈开大步向鹳雀楼走去,因为那里自古就是人们吟诗唱赋的好地方。他喃喃自语:我怎能错过这千载难逢,抒发情感的好机会呢?

  【三】

  于是,他健步登上鹳雀楼,依栏而望,真是太美了!新建成的浦津大桥横卧在宽阔的黄河水面,两岸的八尊大铁牛,紧紧地拉着铁索,姿态是那么的优美,神情是那么的专注。脚踏铁山,雄视黄河,在秋日的斜阳中显得更美了。在它们的眼中,没有什么可以使它屈服认输,也没有什么可征服它们坚定的意志决心。波涛汹涌的河水闪着金光,带着云烟,乖乖的从桥下穿过。在不远处又折向东方,滚滚滔滔,浩浩荡荡地奔向那远方的大海。一轮白日就要慢慢落在那云烟飘渺,连绵起伏的群山之间了。可蒲州古城早已是灯火通明,把个河东大地照的一片光明,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肥沃的河东大地,珍奇的百里盐池,秀美的中条山脉。在他的眼前,显得那么的美;那么的和谐;那么的气象万千。但这只是这盛世王朝闪动的一个个小亮点。他想:要看到整个大唐开元王朝所呈现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风采和盛世繁华的新景象,以及更远更大的千里万里的美景,就必须站的高些,高些,再高些啊!个人的功过是非,成败荣辱比起眼前这雄壮秀美的江山社稷,和大唐盛世王朝来说,算得了什么呢?他激情澎湃,敞开衣襟,倾尽满腹才华,用尽真情实感,不由得吟咏出了这首《登鹳雀楼》的千古绝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

  “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的王之涣。没有辜负盛唐,这个充满青春畅想和生命活力的伟大时代。

  《登鹳雀楼》的前两句,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高度概括了他登楼时的望中景,“白日依山尽”。接着展开想象的金翅膀,生动豪迈的吟咏出了,“黄河入海流”的意中景。这是典型的将当前景与意中景相融的写法。“画面辽远宽广,诗境开阔深远。”《百集大型电视片一中华古诗词》

  诗人即景生情,由实入虚,把眼前景象推向了更广阔的人生境界和生活至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想领略更高、更远、更壮美的景色和境界,那就再登上一层楼吧! 随着他的步步攀升,眼界越来越宽广了,把诗的境界也推上了极致,“越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用最朴实的词语,最畅晓的语言,写出了最有哲理,最振奋人心的诗句。全诗一气呵成,了无痕迹,从容豪迈。气势恢浑 。诗作充分展示了诗人高瞻远瞩的襟怀,和一个时代积极进去的精神。”《百集大型电视片一中华古诗词》

  千百年来,一说到王之涣,就会想到鹳雀楼。一提到鹳雀楼,就会说起王之涣。王之涣不知成了多少代人积极进取,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精神象征,《登鹳雀楼》给了不知多少人登高望远,雄视江山社稷的无穷力量。诗因楼而作,楼依诗而名。凡是中华子孙,都不会忘记自己童年时代,跟着老师摇头晃脑朗诵“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情景。也常常会看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教呀呀学语的孩子朗读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的美丽诗篇。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共进午餐时,并相赠了礼物。习近平赠送的礼物就是这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书法作品。深刻表明了习主席胸怀天下,决心带领中国人民,不断登高进取的壮志豪情。也希望中韩两国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境,将两国的友好交往和关系再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这足以说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习主席心中的份量。《登鹳雀楼》真正千古绝唱!

  【五】

  王之涣(688年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