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寒冬夜读

发布时间:2024-08-11 23:12:32

  周末夜晚无聊甚极,脑子就像的未生育过的妇女的肚子,空荡荡的,连阵痛的感觉都未曾有过,打开窗子,广场传来咚咚的击鼓声,路灯之下彩扇翩迁,舞袖舒展。我不反对大秧歌、广场舞之类的全民健身活动,但自己生性好静,还是一头扎在故纸堆里。

  在自己的藏书柜前翻检起来,这是我多年来的一种癖好,总喜欢书卷中的那种墨香,翻弄书的过程,又好像是一次时空的穿越,在书中你能感受得到,自然的美景、爱情的缱倦、上帝的博爱、、、。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本已褪色发黑的《红色娘子军》(现代舞剧)剧本上。那是文革时期的旧书,距今已经四十多年了,虽然品相不太好,表皮破损,但内容尚全,保存到现在难能可贵。以前一直没在意,现在回味起来,还真是像那么一回事,就连剧里的歌曲《红色娘子军军歌》以及他派生出来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唱红了李双江,经典是不会衰亡的。相反倒像陈年的酒。我们不禁会叩问?为什么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却能创造出如此高质量的文艺精品哪?

  在这个阴云低垂的冬夜,灯下翻读这本书,清新淡远,让人浮想联翩、、、。

  被誉为“红色经典”的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它诞生在那个狂热的年代,戏曲史高峰叠起,《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可谓一家独放。抛开当时的政治背景不论,样板戏在那时集中了优秀的编、导、演、舞美、作曲、演奏等各类资源,大家在艺术上毕竟作了大胆的尝试,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劳动,试图用京剧这个古老形式去表现一个现代题材;而且就象芭蕾舞这个舶来品,虽然不是我们的国粹,但人们通过《红色娘子军》的成功表演,便一下子接受和喜欢上了这个一向被视为阳春白的芭蕾舞艺术。

  对于传统戏和现代戏,我们这一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人)就是从那时知道了戏剧,那是刻在心灵深处无法磨灭的艺术烙印。静下心来,细细回味,那纯正的腔韵,那夸张的舞美,那清脆的激越,确实令人逸情。

  然而在时下,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媒体的多元化,造就了文艺作品的产业化,流水线上的粗制滥造,文化垃圾铺天盖地,低俗、反串娘娘腔、抗战神剧、床戏、真想砸了电视。它实在叫人看之无物,欲罢不能。没有几人能坚守住文艺这份高雅了,一个德艺双馨的戏剧演员,倒不如一位拍三级片女优受推崇,这是一个充斥着低级和铜臭的时代。对艺术的欣赏也是像走马观花,犹如吃快餐或盒饭、、、。偌大的国家竟打造不出几部像样的精品,所谓的大片只是为了票房,播完之后,人们像吃了一肚子泡沫、、、。

  屈原云: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审视今天我们的戏剧舞台,却是有些落寞和孤寂,中国戏剧似乎已经变得老态龙钟,有识之士已开始忧虑戏剧的天国愈来愈走向没落。真正的戏剧,美好的戏剧,崭新的戏剧,似乎已是空谷足音了!然而,当我重读这部有些破旧的《红色娘子军》剧本的时候,我却依然读到了她宛如莲花的清香!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拍遍栏杆,空荡的头脑似乎变得更加虚无。细听、、楼下传来DJ孔武有力的节奏声,好羡慕他们,没有如我这般的惆怅,这也许是国人的通病,这是一个缺乏英雄而又渴望英雄诞生的时代。普遍的信仰饥渴、普遍的骂娘、普遍的情感缺失。

  咱爱国,但咱中国人没有共同的信仰,没有可供集体朝拜的圣地,没有提供心灵栖所的家园;亦没有共同感知的价值与崇高。我们除了拜金真的就没什么了。

  我们今天生活在哪里?西门庆的后院里!清河的繁花似锦里!

  我们是上帝的弃儿;我们是被高尚放逐了的灵魂;我们是5000年历史劫余的怪胎;狂傲肤浅而不自知。

  我们生活的时代,就是金瓶梅的时代!一个贪官污吏层出无穷的时代!

  屈原《渔父》中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