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桐叶感怀

发布时间:2021-09-04 04:10:42

  造化生人,人是有灵性的动物。自然界细微的变化在人的内心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感应。东风一吹,百花盛开,色彩迷人,香气袭人,春光怡人。老杜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是因受了社会动荡漂泊流离的感染,而王维的“春来发几枝”“此物最相思”,才是人情事理自然的正道。有春就会有秋,春花秋实,春种秋收。人们对秋的感觉就来自那树叶的由青变黄,由黄而陨。

  《淮南子·说山训》中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唐人诗句中有:“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落叶几乎成了秋天的标志。梧桐是我国生长极为普遍的树种,属于一种落叶阔叶林。因其高大通直、根深叶茂、材质优良,深为世人所喜爱,并以此赋予了高洁忠贞、深情缠绵等寓意。如古语有“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等。当然,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和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等诗句。

  古往今来,岁月悠悠,多少人感叹时光的流失。这其中就有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偶成》:“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已秋声。” 简简单单的四句诗,我们从中就会深深地感受到诗人那年华易逝、学业难成的愁绪。梧桐落叶,阶前秋声,生命的轮回,总让人的内心里留存几许温馨几许悲情。过往的生活总是那么令人回味令人着魔。不知是哪位大哲学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的树叶”,我真的不知到这树叶是否也有灵性,发生在我生活中的两片树叶究竟有何异同。

  傍晚散步,无意间在道边捡到一枚桐叶。正值盛夏,草木郁郁葱葱,本来不是树叶飘落的季节。更为奇怪的是,这枚桐叶与别的不同,它不是城里一般行道树上的梧桐叶,而是从前乡间常见的泡桐叶,叶片比梧桐的要大,叶柄比梧桐的要粗,叶面大体呈寿桃形状,整个叶子还没有真正的干枯。只是尖尖的顶端有些发暗,略微卷起,色彩浅黄,叶脉分明。我往四围瞅瞅,也未发现这种泡桐。世上的事,有时真是很蹊跷,在老远老远的地方,竟然会遇上多年不见的朋友,让人喜出望外。

  我的的确确有这种感觉。一晃进城有二十多年了,到如今,也未见干成什么大事。整天忙忙碌碌,碌碌无为,像一台机器无休无止的运转。"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日子仿佛复印的一般单调而乏味。现在想起来,今天的我与少年时的无忧无虑无所顾忌,大相径庭,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我常想,人活着最重要的是精神,物资的多寡并不代表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想当年,美丽的故乡,尽管村人的日子过得拮据,但小伙伴们也不乏兴趣和快活。记得当时,我们除了上学和玩乐,最多也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割草和拾柴禾。

  当时的农村非常穷,没有钱,无法用燃煤,更不要说用气,家家户户都是烧的地锅,拾柴禾就成了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像我们那个年龄的孩子。天天要生火,一年四季,都要拾柴禾。除了秋麦二季捡拾收获后的庄稼秆之外,大多时间都是扫落叶或捡落叶。落叶易燃,火苗旺,是很好的引柴;而且落叶燃后的草木灰细碎柔软,常常用来培豆腐,冬天用来沏小孩尿湿的棉裤。

  我的家乡黄泛区是一片广阔的沙土地,种植最多的树种就是泡桐和杨柳。柳树经常种在村头和路边,叶片窄小,落得相对集中,一般为人圈定专扫了,我们捡拾的大都是杨叶和桐叶。记得我们村东原是一条狭长的谷地,有几个不相连接的大小不同的水坑组成,据说是贾鲁河的故道。后来兴修水利,乡里(那时叫公社)发动临近几个大队(现在叫行政村)开挖成了一个长方型的大水塘,周围栽了很多杨树。村南是一片废弃的泡沙地,栽着一大片桐树。我们给这两个地方分别起了一个名字,村东叫“坑上”,村南叫“桐园”。

  也是盛夏,一天正午,我拾够一堆,专等家长来搬。地上青青草,我仰卧着听不远处碧枝上“吱吱——吱吱——”的蝉鸣,细碎的阳光从碧桐绿叶的空隙间直射过来,紫红色的光环正照在我的眼帘,我真切的感受到阳光的美好。忽然间,眼前一晃,一片金黄色的东西不偏不倚正好落在我的脸上。我清楚的知道一定是桐叶,但不愿睁开眼睛,因为刹那间我没有真正看清金黄的桐叶是如何给我亲近的,我似乎在想象桐叶飘落的美好瞬间。

  我觉得这是多么奇怪的一件事情,桐叶早不落晚不落,不落这不落那,恰好落在我无聊时,恰好落在我的眼前。我分明的感到贴在我脸上的一定是桐叶的正面,光光的,滑滑的,非常舒服。我没有拿掉它,他竟然也没滑落。就这样过了好大一会儿,还是一只长尾的蓝喜鹊“嘎嘎”的叫声,吓跑了近处桐树枝头的知了,才让我惊坐起来。那片桐叶如同我手里的这片一模一样。

  桐叶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时候几乎天天与它打交道。除了捡拾外,还需经常翻晒。晒干后再把它垛起来。赶上下雨天,还要收回灶火(厨房)里。做饭时,再一把一把地送进炉膛里,有时看着熊熊火苗燃起来,或者红红的火光照亮夜晚的黑暗的时候,总有一种为自己劳动所得、能为父母做点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说实话,那时候哪知道什么高深的理论,一切全凭感情。至于世界上有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根本也无需去计较。就是到现在,我还是想,如果不是亲自把两片桐叶拿在一起对比,还真难说我手里的这片桐叶和当年飘落在我脸上的那片有什么特别的差异。只是因为时光的变化,让我现在有更多的感慨而已。其实,有差异又该如何,这世上的事,有时模糊点倒比清晰更有意思。

  猛然间,我想起两千多年前的一桩故事。西周初年,武王姬发驾崩后,国家发生了叛乱。太子姬诵年幼,在叔父周公姬旦的扶助下做了国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周成王。有一天,成王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弟弟叔虞,并对他说:“这个玉圭是我送给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

  没曾想,这件事让史官告诉了周公。周公见了姬诵便问他说:“你说要分封叔虞吗?”姬诵回答:“怎么会呢?我跟弟弟说着玩的。”周公却神色庄重地说:“天子无戏言!”后来,姬诵只得选择吉日,真的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不过,叔虞并没有辜负周公的一片苦心,长大后,励精图治,把整个唐国——也就是后来的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件事历史上叫做“桐叶封弟”,据说记载在《吕氏春秋》里。

  原本是兄弟间开的一个玩笑,竟然便成了历史上一段治国的佳话。或许这世间事都有缘,缘就是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切皆有缘,一切皆是缘。正所谓机缘巧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但再重要,也要因时而化,因事而变,切不可盲目强求。

  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有一首咏桐诗,其中有一句叫:“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作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两次任相,两次罢官,始终不改革新图强的情怀。以“孤桐”自喻,壮志决心跃然纸上,千百年来令后人感慨不已。看来,不到生命凋零的时候,绝不能放弃自己。

  手捧金黄的桐叶,想起童年的往事,看看历史的迷路,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梧桐泡桐只不过都是世间桐树而已,落凤凰也好,做烧柴也罢,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又何必讲什么忧愁忠贞和高洁呢?一叶知秋,一叶在手,一叶封弟。这世界,这历史,你别说,还真有意思!我不知道,人生如果是一片桐叶,那又该当如何是好呢?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