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优美散文

乡村纪行

发布时间:2024-09-02 02:31:52

  乡村纪行

  杨桢楠

  1.走在路上的回忆

  乡村的景物是美丽的。在农村工作的时候,一有空我就经常这里看看,那里走走,欣赏美景之余,寻找着遗失在角落的某种文化。进城工作之后,就少了这份闲情逸致,很少到乡村溜达,倒是让我怀念乡村的味道来。

  一个周末,我到花贡办点事,妻儿同往,顺便看望岳父。妻问,“你不打算找个地方逛逛?”于是一家三口合计,顺道去大田的新寨走走。

  新寨在花贡到晴隆的公路旁。这条公路是晴隆北部乡镇的人通向文明的路,追求文明,是很艰辛的,但很多人愿意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前赴后继,我也不例外。车在路上行驶,我在回忆里搜寻与这条路有关的碎片。上世纪八九十后代,一部分学子揣着父亲卖几斗包谷才凑足的路费和家人的期盼,第一次走这条路,第一次到晴隆,第一次到城市,第一次独自远行,为的是参加改变身份考试。可考试结果让大多数人一直应验了老师那句“如果没把握考上就不要在晴隆街上撒包谷”的话,让家人失望。用“知识改变命运”是艰辛的,很多人只好在人生的这个十字路口就分道扬镳了。只有执着的父亲依旧那句“明年再考吧”让少数很幸运,我就是其中的幸运者,这类人演绎着现代版孔乙己,到最后基本上还是鱼跃龙门了。可很多女人代表乡村的不幸运,十六七岁就哄孩子 “不哭,妈妈喂奶”。有的甚至十四五岁就开始“栽瓜种豆”。这一切是一种“伤痛”,条件不均衡的 “伤”,重男轻女的“痛”,愚昧就是一块顽石,总是对文明堵堵截截、磕磕碰碰。所以人啦,要努力翻跃这块玩石,才有真正文明的立身之地。

  对我来说,从1995年到现在,这条路我步行、爬拖拉机、拦重货车、坐中巴车走过,自驾摩托、皮卡、轿车走过,见证这条通往文明的路的变化。路面从石砂到沥青,行驶时间六七小时到两三小时,都是亲自体验过的。

  从唯心角度,我认为记忆随魂魄的安排,天马行空,一下子又搜出与新寨小学有关的故事。我到过那里,便有了出门时那句温柔的“少喝点酒哇”和韦家兄弟的那顿土酒。这是一个历历在目而又凄美得如昙花怒放的青涩故事,背景如梦如幻,情节生动曲折,线条清晰流畅,主题浪漫现实,可是在这里我不想谈故事内容,倘若哪天写成小说,再与大家分享。对于与我无关新寨事物,不管是存在的还是消失的,已经没有多少记忆和多少印象。人,往往对经历过的事物印象要深一些,对与自己无关的平常事物会渐渐淡忘,因为人们往往对身边平凡的、一直呈现的都会持“视而不见”的态度。但当这些看起来平凡的、一直呈现的事物一但消失,人们就失落了、后悔了,这或许是人性的弱点。

  2.闲扯新寨的“新”

  记忆碎片忽高忽低,使车轮有些颠簸。妻子被颠得有点头晕,儿子却说是睡在摇篮。当母子清醒过来,车已停在了新寨的地盘。在二十多年前,麻布河桥至六米桥(新寨小学旁)这一带基本无人居住,现在连连路路都是人家。有一部分是从附近寨子搬来的,有一部分是建光照电站时安置的部分库区移民。我以为新寨是新近产生的寨子,这应是新寨村的由来。周边的那些星星点点古朴的寨子掩映在郁郁苍苍、虬枝盘卷的树林里,若隐若现,历史相当久远。但我就是没弄明白:为什么要用“新寨”来给这个村命名,为什么不用具有代表性、古老的寨子来命名?

  我开玩笑问儿子,儿子说用“新寨”来命名的原因就是表示新嘛,谁不喜欢新的哪个喜欢旧的。妻子笑道,又是一个喜新厌旧的家伙!

  我想也是,宇宙间的事物层出不穷,新近产生的、发生的、发现的肯定是新事物,所以每天在天地人之间有看不完的新闻。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人们不自觉地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自然而然追求新的东西,于是形成新目标并且去追求去奋斗。人类把“喜欢新的”作为一种喜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有一句话说得好:喜新厌旧的人推动了社会发展步伐,推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但是,喜新也不要喜得太快太草率,这样会连事物的表象都没弄清楚;厌旧也不要厌得太快太彻底,这样会连祖宗留下的精华丢得一干二净。我认为过份“崇洋媚外”的人应该是在这方面走得太左了吧!

  我把车停在桥边的加水站旁,扫了一眼寨貌:小楼林立,亭台飞榭,标致错落,现代气息充斥着整条小街。就是新种的树小了些,还掩映不了房屋,因为新嘛,哪里来参天大树!后来友人告之,这地方一直叫新寨,我突然发现自己说错了什么,现在只好自圆其说了,这个“新”与刚才的“新”是区别的,这里的新体现着这个民族积极、乐观、向上追求新事物,追求新生活。这个自圆其说好像显得牵强附会,但也只能这样了,因为毕竟“喜欢新的”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3.对古寨的反思

  山坳那边有个比较古朴的寨子。

  虽然我成了父亲心目中的有文化的文明人,但我很喜欢传统、古朴的事物,所以对那寨子有些神往,于是驱车而去。

  进入通组公路,路虽然是硬化过的,但像一条受惊吓而急速往下逃走的蛇,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不由得想起一位老大哥所说的人生如弯世事如拐,且行且小心啊!的确是这样,记得大学时恩师说过“人生要学会吃苦,尝遍所有的苦后,再吃点苦也是甜的,不经风哪有彩虹”的话。看看眼前的路想想自己,何尝不是。过一座小桥,弯很急,我打了一个倒盘才能过去。儿子开玩笑:“老得迟钝了?不行我来。”我笑骂道:“能进能退,才是大丈夫本色,小崽,学着点。”

  说着说着,就来到山岭上。山岭从山顶一起一伏蹦蹦跳跳下来,到这里恰好伏着,在伏着的地方有一个岔口。山岭往下又微微隆了起来,丰隆的土包被许多约莫有水桶粗的树掩饰着,如矜持的卫娘想竭力掩饰暗隆的胸脯。岔口分出的公路从土包两边往下延伸,几十米就到了尽头。

  我把车停在岔口路旁的竹林下。看了看寨子的风景。

  寨子掩映在郁郁苍苍的树林里,平房和瓦房错落交叉,平房是最近两年才修建的,瓦房是上世纪就有的。看着交叉的平房和瓦房,仿佛看到传统和现代的文明交融,木榫头穿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