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羌族故里沐羌风

发布时间:2021-08-28 15:38:17

  金秋十月,随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赴凤县参加了“凤县映象”文学创作笔会, 赶上了凤县2014年第七届羌族萨朗暨推杆

  大赛和羌历新年的庆典活动。

  看过许多种少数民族的舞蹈,却从来没有看过羌族舞蹈;见过大型歌舞,却没见过全县人民都参与的歌舞,其参与者的广泛性、群众性,其盛大、热闹的场景,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10月27日下午,凤县2014年第七届羌族萨朗暨推杆大赛在凤县体育馆举行。馆外秋绵绵,给美丽的秋景增添了些许寒凉之意;然而,馆内春意盎然,一派热闹景象。比赛之前,十八个参赛队的队员们身着美丽多彩的羌族服饰,在场中整队亮相,将偌大的赛场占得满满当当,让观众眼前一亮,使人顿生急切一睹精彩表演之情。

  因为是初次观看羌族舞蹈,对“萨朗”一词疑惑不解,请教凤县文友才知,“萨朗”是羌语。萨朗原是古羌歌舞女神,后把边歌边舞的集体舞称作萨朗,有“唱起来、摇起来”的意思。

  参赛单位有党政机关、乡镇企业、社会各界。参赛队每个队的人数最少不能少于50人,多的有百人以上,可谓男女老少齐上阵了。

  看着队员们装扮各异的服饰,我又不解,同一个民族的服饰为什么不一样呢?经询问才知,服饰的不同是因季节的不同、身份的不同、辈分的不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的。比如,姑娘和媳妇的服饰不同;春、夏、秋、冬四季的服饰都是不一样的。

  比赛开始了,每个队依次上场。随着音乐的播放,他们翩翩起舞,大多动作舒缓优美,其间不乏有欢快激烈的舞步,他们不时变换队形,左旋右转、或聚或散、或字或图,如团花盛开,如彩凤飞舞,气氛热烈而和谐。参赛队员中虽然年轻人居多,但是也有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他们跳得投入而快乐。从他们的舞姿中,让我看到了丰收的喜悦,劳动的愉快;看到了他们团结和谐,幸福欢乐的新生活

  推杆,是古羌传统节日男人展示强壮和力量的传统游戏。如同拔河,不同的是,用的不是绳子,而是一根长长的竹竿,竹竿两边人数相等的队员相向互推,将对方推过了中点线,即为获胜方。此次推杆比赛可谓队伍庞大,号称千人推杆大赛。分为男子推杆和女子推杆。男、女推杆各有16个队,两队一赛,每队10人。上场的队员们分别站在竹竿两头,双手握住竹竿,个个摩拳擦掌,等裁判的哨子一响,便齐心协力,使出浑身的力量将竹竿向对方推去,观众席上助威声响成一片,将整个大赛活动推向了高潮……。

  在两项大赛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羌族的风情,更看到了凤县人民的精神风貌:健康、幸福、和谐、欢乐。

  历时三个多小时的大赛不知不觉就结束了。然而,萨朗那动人的曲调、优美的舞姿还有推杆那和谐热闹的场景却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出了体育馆,我们同行者中,有人即情不自禁地舞了起来,说我都会跳萨朗了,惹得大家一片欢笑。

  夜晚,我们又参加了羌历新年的庆典仪式,并观看了大型羌族山水舞蹈史诗《凤飞羌舞.古羌新韵》。一到羌文化演艺中心的广场,只见两大盆篝火熊熊燃烧,将刚下汽车的我们一个个燃烧得的惊奇、兴奋异常,演艺中心的门口又有美丽的羌族姑娘和精干的羌族小伙子给我们披上了如同藏族的哈达——羌红,献上砸酒。我们品味着砸酒的醇香,肩披着大红色的印着“纳吉纳鲁“(羌语,吉祥如意)的羌红走进了演艺中心, 真是未看演出,一个个便被浓浓的羌族风情包围了起来。

  《凤飞羌舞.古羌新舞》是根据凤县古羌文化历史记载和凤县民间古羌生活习俗提炼而成的。全剧由“序幕.迁徙,第一章家园,第二章祭祀,第三章情爱,第四章羌年和尾声 祝福组成。整台演出气势磅礴,美轮美奂。从始至终我都被精彩的演出深深吸引,感到全身心沐浴在阵阵浓郁的羌风之中。啊!羌族,居然离我们这么近,我第一次领略到了你独特的魅力。

  如此繁荣祥和景象,没有厚实的经济做基础怎么能行呢?答案不难找到:凤县盛产着许多名优土特产品,比如,文明遐迩的“大红袍”花椒就出产在这里,是中国花椒之乡。凤县连续四年跻身陕西省十强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这里是“中国四大铅锌基地”之一、“省黄金吨金县”。

  羌文化为什么会在这里得到如此重视和发展呢?凤县古称凤州,至今6000多年的历史,是羌族故里。据《史记》等资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凤县就是氐羌聚居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羌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和谐共处,周秦文化、巴蜀文化交相辉映,孕育出独特的凤县羌文化。挖掘、传承、保护古羌文化,是凤县人民对党的民族平等政策的落实,加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凤县人民倾情打造,奉献给八方游客的一份厚礼。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