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
三哥是我哥哥的初中同学,大我许多,因排行第三,我叫他三哥。三哥命挺苦,很小就没了父亲,母亲改嫁到外乡,他是在婶娘家长大的。三哥刚初中毕业,就赶上文化大革命,于是就回家种地。初中生,在当时的村子里,算得上是大知识分子,人又长得人高马大,还算精神,只是太黑了点。三哥挺有艺术天分的,吹、打、弹、拉几乎样样会弄,而且比较精。因为有这手艺,先在大队宣传队,后来又到国储粮库,宣传队虽不是专业,但那时运动多,演出也多,起码算半专业的,所以在村子里算是个人物。三哥人很好,很仗义,也挺善良,比较有同情心。在我爸爸走背运,接受改造时,他尽可能暗中保护,至少,绝不助为虚、落井下石。他常常和爸爸聊天,甚至很谦虚地请教,这对一个被管制的“阶级敌人”来讲无疑是很大的安慰。我长大后,也常和三哥聊天,以我从书中了解及所见所闻为话题,常常也侃得云苫雾罩的,甚至使他感到震惊、敬佩,有时,直聊到夜深人静,我们也建立了较深厚的友谊。
三哥小有才气,又自视甚高,这也难怪,在全村也找不出十个能写信的地方,一个县重点初中毕业生,实在是棵高草。所以他在择偶时,很注重对方的文化程度,选来选去,选中一个下两年的同校初中生(当然只读一年就“文革”了)。由于那时还是传统的相亲方式,由介绍人领着见一面,当事人也许交谈几次,也许只是互相看看,然后给个话,或成或黄(结束),然后就定日子、娶亲。他娶的这位初中生虽然也算识文断字,但脾气实在够劲儿,又愚又鲁,横不说理,极其好战。结婚没三天,两人就大打出手,吃亏的当然是女方。但那女士又粗又壮,倒也抗打,声称“打不死的吴青华(当时演的《红色娘子军》中的主人公),就打不死我汪亚芹。两个人在这吵吵打打中生了一儿一女,后来实在不行了,才离婚,孩子都被汪亚芹带走了。走之后,三哥去看过几次,孩子被他妈妈教唆得不认他爸,三哥自然讨个没趣。后来三哥考上个公办教师,在村办小学当教员。通过三次政变,推翻了三个校长的统治,终于当上了只有四个教员不足百十个孩子的小学校长,在乡里十几个小学中,如今三哥也算是没人敢惹的一霸了。
从考学后的第二年,我再没回去过。偶尔也给三哥写过几封信,基本都是回忆当年,畅谈友情,打听对方,介绍自己,很快就觉得乏味了,也就没再写。现在,连地址、邮编都记不清了。但三哥每次收到信,不仅立刻工工整整、热情洋溢地回信,而且都如获御诏,逢人便讲,掏信给人看。在他看来,我也算出息了,还记着他,自然觉得十分荣耀。检讨起来,我也有些浅薄得不近人情,就连这一点小小的虚荣也不能经常满足他,但又无法可想。倒不是我忘了他,只是苦于找不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又不愿违心来回重复那几句话,只好作罢。
算起来,三哥今年也六十好几,在农村,也是个真正的老头了,几次想去看看他,但一拖再拖,至今没有成行,偶尔见到村里人,打听一下他的近况,也就是了,三哥从没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