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山中行

发布时间:2022-10-30 14:42:11

  国庆长假,旅游区到处人山人海,不想去凑热闹。刚好深圳一位朋友过来,说起明年就要退下来,想找点事干。前不久在央视上看到丽水有一个叫戴立洪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后,回家办养鹿场,经四五年艰难摸索、奋斗,终获成功。乘此假期,想去看看。我也觉得去景区太拥挤,去不是景区的山间走走,呼吸呼吸山野的清新空气也好,于是,就陪同前往。

  10月2日,我们一行四人驾车前往丽水。秋日晴好,天高云淡,出去走走,确使人心旷神怡。戴立洪的养鹿场在丽水市郊莲都乡界牌村。车出莲都乡,到界牌村的路是盘山公路,行驶了半个多小时,我们向当地村民打听,说到养鹿场在山上,还需一个小时。从村里到养殖场是泥石路,我们的车开上去很艰难,一路颠簸着,到达山顶,是大片的桃园和桔园,养鹿场却在下面的山湾中。终于到达目的地,所谓养殖公司仅是三排简陋的平房。小戴老板在厨房兼作餐厅的地方接待我们,我们到时已有两位上海过来的客人在。小戴老板向我们介绍了他养鹿的经历。他萌生养鹿的念头是缘于一个在国外的朋友叫他代购鹿茸,当他得知一克鹿茸要十七、八元钱,他就想是否可以自己办养鹿场。他是个敢想敢干的人,读大学时就靠自己销售手机维持学业。他抛下公司业务员的工作,到了吉林了解、学习养鹿技术。他在吉林一个养鹿场呆了一个月,掌握了养鹿的基本知识,借了20多万元买了30头梅花鹿开始驯养。结果却差点遭受灭顶之灾,30头鹿死掉20多头。但小戴不灰心,挺了下来。经实践、摸索,掌握了北鹿南养的规律,并摸索出山上野生放养的办法。现在,他的养鹿场共有梅花鹿800多头,今年鹿茸等鹿产品销售达到1600万元。养鹿场内基本看不到鹿,场内有多处鹿舍,附近一个鹿舍内有20多头没放到山上去,但鹿舍是禁止参观的,我们只从篱笆的缝隙中看看。小戴已是个不小的老板了,但场内的一切还是以他自己和父母亲为主打理。

  就在我们听小戴老板介绍时,一个河南过来的女孩子来到鹿场。她也是在央视上看到小戴养鹿的事迹报道,赶过来看看是否可学。这女孩子看年纪应是90后,孤身一人,不远千里来到这大山之中,其精神使人感动。小戴今年27岁,属80后。80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属于娇生惯养的一代,看他们的勇气、毅力,竟使我们这些经六、七十年代艰苦岁月中过来的人汗颜。80后90后出生的年轻一代,如果都能像他们那样勇于进取,吃苦耐劳,我们的民族、国家何愁没有希望!

  时已午后一点多,小戴老板驶着工具车去接干活的父亲和三四个工人回来吃饭。这时又有一辆车载着四个人来到,我们担心人越来越多,又要麻烦小戴母亲重新做饭,于是就告辞小戴母亲下山返回。

  深圳朋友一个同事是衢州龙游人,他同事一个朋友近年承包了一座山,我们准备去山上看看,于是决定前往龙游。

  旁晚,到达龙游县城,接待我们的是当地养猪大户赵老板。他原是公务员,机缘巧合下接收了一个养猪场,从此,不当局长当猪倌。他坚持科学养殖、绿色养殖,他的猪肉60多元一公斤,卖到杭州城里,供不应求,他也成了龙游县著名的富翁。在人们普遍担心食品安全的今天,只要你真正坚持绿色环保,保证声誉,形成品牌,发展生态农业还是大有可为的。

  10月3日早上8时,我们从入住的宾馆出发,前往那个张姓老板承包的那座山。车出县城行驶一个小时左右,到达山脚。上山的路是张老板自己出资修建的,虽是粗糙的泥石路,但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投入的成本也不少。行车近一小时,到达半山一平台上,张老板在这里建了一幢平房。平房的五分之一用作厨房、餐厅,另有五分之一用作卧室、盥洗室,还有五分之三用作会客厅兼办公室,会客厅内音响、灯光等设施齐备,可兼作歌舞厅。客厅三面全是玻璃,坐在客厅里,无边苍翠入窗来。这个客厅,正如李乐薇先生在《我的空中楼阁》中所写的,“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坐在客厅里,就能欣赏三幅巨画。推开玻璃窗,山风送来清新甜润的空气,山道上坐车带来的疲乏顿时全消。这座山中小屋,确是工作之余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这座小屋的主人张老板,在山脚办有一个化工厂,他的工厂产生的废水,可用作浇灌林木的肥料。他原想包上百亩林山,既处理掉废水,又培育好山林。结果村民都想把山地包给他,就一下子包了3000亩。现在,山上大多是生态林,有部分油茶,一年能採10万斤油茶籽。另有一些山地种点玉米,用来酿酒,去年自酿了一万斤酒。用办厂赚的钱,培育好这三千亩林地,也是为当地农村作贡献。从言谈中我们感受到这位张老板是一个有责任心、有魄力的企业家。以工业反哺农业,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当今社会像张老板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还是太少。

  中午,张老板准备了一桌农家菜招待我们,猪肉、鸡肉、狗肉都是山上养殖的,青菜、萝卜等蔬菜也是山上种植的,还有一些山上採的野菜,酒是自酿的玉米酒,全是纯绿色的食品。我们呼吸着山中清新的空气,吃着香甜的农家饭菜,正羡慕这样的山中生活

  这次长假,只是去了两座山,虽不是什么风景名胜区,但领略了山野的宁静和清新,同时也看到了发展绿色产业的希望,收获还是不错的。

  2004年10月8日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