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桂香百年鸽子笼》
【散文】《桂香百年鸽子笼》
文/黄璜
肥西县铭传乡鸽子笼村位于巢湖西滨,大潜山北麓,这里风景秀美,民风纯补,距省城约1小时的路程,你若去刘铭传故居和小团山的香草农庄,必经此地。圩堡中有棵树龄160多年的桂花树远近闻名,每到中秋时节,桂子花开,香飘百里。途径鸽子笼村时,那浓烈的桂花香自然会让你留下脚步,去观赏这颗百年老树,可谓是“每到中秋月满圆,秋风约我回家乡。桂花树下走一走,身心浸满桂花香。”
鸽子笼村历史久远,故事多多。说起鸽子笼村名的来历,却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村名出处源自一个姓葛的地主,这个地主名叫葛子龙,是淮军后期“銘字营”统带刘盛休的义子,当他长大成家后,刘家人自然不会让他住进蟠龙墩圩堡中,于是便在蟠龙墩圩的路南边,赏赐了他一块地方,建设了一处大宅子,这个葛子龙从此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葛子龙此人很节俭,也很抠门,他有一个喜好,就是在家里养了许多鸽子,每天总是放鸽子出去吃五谷杂粮,待鸽子回来后,他和家人,把鸽子胃里的粮食全都挤出来,用水洗净,晒干收起来,日积月累,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富有,葛地主养鸽子离奇致富的故事,使鸽子笼成为了此地的村名。
鸽子笼村名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传说,还应该和它的历史文化沉淀有关,1938年5月14日,合肥沦陷,合肥县政府与38年底迁址鸽子笼,也就是现在的铭传乡鸽子笼粮站所在地,时任县长唐晓光是位进步人士,他拥护共产党,拥护抗战,中共在此地成立了地下县委,唐晓光的言行常常引起国民党的不满。42年,因为身份暴露,他便只身去了新四军皖中抗日根据地。自1938年年底至45年8月期间,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此成立了合肥工委(肥西工委),时任工委书记田蓝田同志带领人民群众积极地下抗日斗争,并有力支持了138师的对敌斗争,农旅412旅旅长龙岩武部多次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对日斗争的多次胜利。期间,刘盛休的后人刘学广、刘学肃等人,都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也都随部队离开了家乡,居住在北京、合肥等地方。抗战胜利后,安徽省委从安庆市迁址合肥,合肥县委也随之迁回了合肥。土地革命时,葛家的房产田地全被分给了当地的老百姓,刘良发家就是其中一户,那时,他的父亲给蟠龙墩圩的刘家做长工,解放后,刘良发家分得葛家的两间老宅子。1953年,政府在此建设粮站,老宅子便被全部拆除重建鸽子笼粮站了。
这次踏访,未见历史的踪影,却对鸽子笼村的文化沉淀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距离鸽子笼粮站北边四五百米处便是蟠龙墩圩堡旧址,圩堡占地293亩,这是刘铭传的族侄,淮军“铭字营”后期提督、统带刘盛休的宅院。刘盛休是晚清的将领,生于1840年,青年时务耕读,随族叔刘铭传兴办团练,1862年加入淮军“铭字营”到上海镇压太平军,升副将,在镇压捻军时升总兵,封提督衔,1875年(光绪元年),铭军主帅刘铭传、刘盛藻辞职回乡,刘盛休接统铭军2万余众,常率军在山东、大连一带驻守,同时兴修水利工程,将领刘盛休也屡次受到清廷的嘉奖。1894年,日军进犯时,他与聂士成军正面迎敌失败后,便上书自劾,隐居肥西家乡蟠龙墩圩堡中,晚年研究历史,研习书法,民国5年去世,墓地立在铭传中学西侧通往铭传故居的路边。从《刘氏宗谱》与“刘氏铭军人物”中可以看出,刘氏统领人物多为山后老七房,其中四五房最多,六七房次之,刘盛休、刘盛藻是四房,武官参将以上、文官知县以上的才可入表,全谱记载刘氏大小官员共有152人,其中刘盛休这房就有21人,可见当时刘氏参加淮军人数之多,故袁甲之称:铭军为“刘家子弟兵。”
蟠龙墩圩堡就是刘盛休归乡前后修建的,圩堡的整个宅院分为两个部分,即西圩和东圩,西圩是刘盛休的胞兄刘盛藻和他父母亲的住所,前后十进房屋,加上两侧厢房,共有百余间。后来刘盛休回乡后,连着西圩在东边建设了东圩,建筑风格和哥哥的一样,只是东圩占地面积稍大些,内部陈设也略显豪华。圩子正门设有吊桥,四周壕沟则全部用条石垒砌而成,潘龙墩圩的建设在当时堪称一流。可惜,在那样的年代,蟠龙墩圩堡也一样难逃历史的厄运,解放后,部队进驻蟠龙墩圩,因为改建,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拆除了一批古建筑,同时运走了一批物资他用,到了80年代,圩中的古建筑因为年久失修,日益破旧,终于在80年至83年,被调防的部队用了三年时间,将原来的建筑全部拆除,许多砖瓦木材也被运走,那些巨大的条石多数被埋地下,除了这棵桂花树因为在圩堡的后院,没有影响到建设才得以保留外,其他的古树全被砍伐,一个古老的圩堡就这样烟飞灰灭了。听当时参与拆迁的工匠刘良发说,那个负责拆建的省军区营房处处长好像因为毁坏这些古建筑而挨了省军区的处分。对于这些,现在也只能为之惋惜了。
部队撤走后,当地政府把竹园小学迁址于此,学校更名为鸽子笼小学,两基验收时,鸽子笼小学成为安徽省乡村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校,从鸽子笼小学也走出了一个中国农村学校的名校长(刘家后裔),刘学华同志是鸽子笼小学的第一任校长,2001年他荣获了全国十佳名校长提名奖,应邀参加了国庆观礼活动,刘校长现在虽然退休,仍然住在鸽子笼小学的校园中。
这次采风,我被蟠龙墩圩堡的历史深深地吸引,如今的蟠龙墩圩,圩外是鸽子笼村部和新建的文化广场。在鸽子笼村部,村书记刘志林告诉我:“因为鸽子笼村是历史名村,这里将被各级政府打造成为现代环巢湖名村的典范,这里将是乡村旅游的接待中心和休闲地,为此,该村特地把休息文化广场建设成一流的乡村文化休闲场所。”
圩内是铭传乡敬老院,居住有50多位老人,不少的老人都还依稀记得蟠龙墩圩的风光历史,在圩堡里走走,可隐约发现当年历史的蛛丝马迹,政府在建设敬老院的时候,就地取材,用原来的条石修筑壕沟的护坡围墙和敬老院的道路,那棵古老的桂花树,也被条石砌成的矮墙被保护起来,历史总要留下一些实体的痕迹,让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加以揣摩体会。沿着敬老院里条石修建的道路,顺着桂花香味寻去,在后院,你会看见那棵饱经沧桑的桂花树,桂花树树干粗壮高大,树干需要几双小手才能合围一周,桂花树枝繁叶茂,就像一把巨大的雨伞遮住了半边天,罩住了整个的院落,树下可同时容纳数十人躲雨或在此乘凉,桂花树像位老者立在那里,它甘于寂寞,默默地承载着历史的风风雨雨,它把历史的记忆永久地刻在自己的身上。
在鸽子笼村的生态园,铭传乡2011年度引进安徽博发有限公司,结合淮军文化,在此投入了五千多万元,着力打造现代乡村农家乐旅游文化,如今的生态园,占地千亩,桂花树、大樱桃,猕猴桃连成一片,植物品种繁多,真正是硕果累累,四季飘香。生态园与小团山的香草农庄相得益彰,形成互补优势,是淮军故居旅游的休闲圣地。蟠龙墩圩堡离省城合肥很近,已经纳入整个淮军文化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它与市区李府和肥西乡村旅游形成一个整体和系列。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是从合肥西乡发展起来的,在晚清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鸽子笼村如今也融入到了肥西县域乡村旅游之中,这里将结合紫蓬山风景区开发利用。在肥西淮军将领圩堡群周围,拥有紫蓬山、周公山、圆通山、大潜山、磨墩水库、大堰湾水库等构成了高品位的紧密型的旅游资源圈层,把淮军圩堡群的开发做好,形成环巢湖旅游产品系列化。鸽子笼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这里是县域旅游的最佳休闲和接待场所。鸽子笼距位于合肥的“环城市游憩带”上,距离省城合肥只有1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圩堡周边田畴广阔,林木茂密,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当地农村的土菜,原料天然,土法烹制,味道独特。
鸽子笼名村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也将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坚持差异化、保护性开发,积极融入到还巢湖名村生态游的总体规划中,融入到全市淮军文化旅游带上,全力把淮军圩堡群打造成安徽及至全国“惟我独有”的乡村旅游品牌。
而那棵百年桂花老树,将会继续微笑着,去承载和丰富淮军文化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