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做缠绵字,静心出佳文------作文之我见
曾几何时我也曾爱过那些丝丝缕缕,轻盈婉转的文字,它们澄澈灵动如泉水一般,让喝下的人倍觉舒朗畅快。也是从那时起,我的文章似乎患上了一种软骨的病,现在才觉饮下的不是甘泉,而是毒药,侵入髓骨,阵阵隐痛。
世事红尘,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迹里跋涉辗转,在有限的岁月里,总会积淀下一些特有的经历,那些经历或刻骨或寻常,无处宣泄,我们会选择把它们化成文字,在文字的这条河里寻找那些平平仄仄的感伤,又或是滴滴点点的彷徨。时间久了,我们的视野不断缩小,情感不再饱满,成为了一个只会抒发小情绪,小感伤的伪文艺青年。我们的世界似乎只有室内的布设格局,窗外的鸟语花香。从此文字的疆域里少不了那些风花雪月,百转柔肠。
散文的领域不会止步于边塞风光,童年家乡。我们可以记下的还有很多,那些在生命轨迹中瞬间消失的过往,那些于漫漫征途里永不磨灭的曾经都是绝美的素材。只要它们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真实存在过的,闪过光亮抑或暗淡无光都不要紧,重要不是从别人那里复制的。人生苦短,既然有码字的习惯,为什么不多把自己的心情真切的袒露出来呢?那些风花雪月,缥缈虚无的幻境究竟与我们有多大的关系?从容度日的我们又何必在别人的路中拥挤呢?
散文是对情感的宣泄与抒发,文章的情感是假的,娇柔的,造作的那么这个人也是虚伪的。在这个愈渐浮躁的社会里,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欣赏一篇文章,更少有人会真切写出一篇有感而发的文章。写作不是单纯的码字,玩弄文字的技巧,炫耀文字的储存量,一语道破天机,好像这种成熟是岁月使然,与经历无染,可笑之极,为赋新词强说愁。见字如面,文字的干净与否取决于为人的真伪,正如文品与人品的关系。
时下的人们似乎都会写一些文章,上到阅历丰富的耄耋老者,下到初涉文学的青葱少年,执笔作文的不胜枚举。情感的泛滥成灾,似乎也使文章也随之泛滥成灾。这种文章多数没有营养,不能给予我们太多精神上的Power。只可能让我们拜服在他的文笔和写作技巧上,殊不知,这样的文章既无风骨,又无血肉,可以称为美文,却不能称之为佳文,就像美人一样,除了美别无其他,相对于那些不美却有内涵的文章逊色了好多。
为文瑰丽者莫过于张爱玲,可是她却十分喜欢沈从文的文章,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的文章少雕饰,多重情,存真去伪,清新自然。个人最近十分喜欢汪曾祺的文章,通俗晓畅,倍感亲切,与曾经痴迷白落梅的文章相比不尽相同。正如琴棋书画诗鸟花只能偶尔点缀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烟火人生。文章和人一样,外貌可以不漂亮,但内在一定要充实,否则只是虚有其表。文章璀璨的前提是为人的练达,在某种意义上作文就是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