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荷
自古就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之说。这四种花,是四个季节里著名杰出的花卉代表。各有千秋姿色,各有性情风格。有人愿草长莺飞游春观桃,有人爱天高气爽金秋品菊,有人喜初冬微寒踏雪寻梅。其实,酷暑三伏,盛夏赏荷也是一大乐趣!
荷花又名芙蕖,也叫芙蓉。六月初开,九至十月成熟,花期三个多月,七至八月为盛开季节。所以炎炎夏日酷暑难当,赏荷自然也就成了盛夏的一道风景,人们消遣静心的好去处。在燥热悸动的空气中,寻找一份超凡脱俗、别有情趣的宁静,营造些许清凉。
溽暑炎夏,临池赏荷。满池碧水,满池碧叶,映衬着满池荷花。白的如银装素裹,红的如晚霞似火,粉的如少女羞容,紫的又如夏日里的薰衣草,灿烂而又光耀。
荷的品种各异:单株的,像孤傲的公主,婀娜妩媚昂首霸气。双株的,像娇柔的情侣,并蒂莲花双栖双息。也有三株的,像三口之家,亲密簇拥其乐融融。更有多株的,合拢并开,相偎相依,仿佛几世同堂的大家庭,温馨和谐共享天伦。荷叶绿得让人心醉,好像大大的碧玉盘。透过重重叠叠的荷叶,可见墨绿带刺的荷梗,亭亭玉立于水面,依托着朵朵奇葩,张扬着别具一格的风采。记得南北朝诗人沈约的《咏芙蓉》这样写道: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此时此景,再贴切不过了。
荷开千姿百态:含苞待放的,像害羞的少女涨红了脸。有的展开三两片花瓣,欲放还收。有的花瓣已全部打开,露出嫩小的莲蓬,像千只玉手拖着略显微黄的一点莹绿,彰显突出。也有残缺凋谢的,毫不吝啬的把成熟和希望留给蓬和籽,自己演变成了落花流水的凄凉。还有一些调皮得像怕热的孩子,躲在碧绿肥大的荷叶下纳凉。更有一些好奇的家伙,探出头来,欣赏着良辰美景。它们散发着清香淡雅的芬芳,引来花蝶飞舞嬉戏,让人赏心悦目。偏巧荷花盛开的季节,又正值蜻蜓繁多的时候,那些蜻蜓形态各异的煽动翅膀,忽寻觅忽驻留,使人陶醉其中。这时你会不自觉地想起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的花梗和叶梗都比较挺直,所以荷花和荷叶只要有一丝轻风吹过,就会不停摇曳,让人感觉有如微风习习,清爽惬意。静止时,又嫰蕊凝珠傲然翘首。难怪人们都赞美:“有风做飘逸之态,无风呈袅娜之姿。那一簇簇水中仙子,不修篇幅,没有精雕细琢,不施粉黛,没有浓妆艳抹,素颜淡妆为满池碧绿添了一份清雅与柔美。荷的香淡淡的,色也淡淡的,但这高贵淡丽的美更让人瞩目赏识。深深的体会了大自然的清新洁净。
由于荷朝早开放,入夜合闭的特有花期习性,所以人们赏荷大都于早晨。一早的池很静,肥硕的荷叶挨挨挤挤,宛若千万把撑开的伞,遮着碧波荡漾的水面。若恰巧一夜细雨洗礼之后,荷真的就是出水芙蓉了。那晶莹的露珠或于花瓣,或于苞蕾,或于荷叶莲蓬,微风一吹,悠然飘落。那滚动的露珠三三两两跌落水中,轻溅起些许涟漪,那些被惊扰的鱼往来穿梭,好一幅美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每每赏荷,都会想起那些文人骚客挥毫泼墨,脍炙人口的赞美诗篇,特别是中学时候的那片《爱莲说》。也许有的人会说莲和荷还是有所区别的,其实它们同属莲科,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大家也都会常把二者混淆,要真的想较真的分个所以然,就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莲只是一种观赏植物,而荷浑身是宝,营养丰富的莲子,香美甜脆的藕茎,可以泡饮的荷叶,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人类。它有着莲的所有属性,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每一句对莲的赞美,它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世人之所以把荷花称之为君子之花,就因为它有着坚贞高洁的美好品质,是品德高尚的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是它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人们喜欢荷花,不仅仅因为它优雅动人的清爽,用途广泛的食用价值。而更多的是它象征着在污浊环境里,仍能洁身自爱追求自由的理想,不慕权贵、不受世俗羁绊、不同流合污的独立自主精神。
记得有一句话:如果说荷叶为荷花的付出是遮风挡雨的恩泽,独守一份超然,不求名利成人之美。那荷花为莲子的付出则是耗尽一切,那瞬间绽放的美丽,掩盖了枯萎凄凉的凋谢。陨落的一丝方艳,却依旧高贵典雅。留一缕荷香淡淡,留一株葱绿盎然,留一袭心灵的纯净。在无私的奉献中收获一份豁达宁静,在宁静里体验炎炎酷暑中风扇空调所不能达到的一种不同境界的清凉!
荷不像桃可以近赏把玩,也不像菊孤标傲世,更不像梅迎寒吐芳。但世人仍青睐它的飘逸风华,欣赏它的超凡脱俗。清代诗人曹寅的《荷花》中描写到:一片彩云一片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这足以体现人们在烈日炎炎的酷暑盛夏,渴望的一份清凉。其实,如果不是外界因素的直接刺激,那感官上的假象无非就是心态。赏荷,不过就是一种情趣,一种消遣,更多的还是一种禅悟,从禅悟中参透一种潜意识。一种心静自然凉的提升!
赏荷,折服于不与百花争艳丽,不沾污秽心冰洁的洒脱。赏荷,痴迷在醉的蜻蜓春翅软,熏的蝴蝶哎哎飞的惬意。放眼远眺,一抹清影,一捧清香,一湖清幽,一夏清凉!
图片:网络上传
文笔:刘浪
题于:2014/09/24/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