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节俭养德”征文投稿文章:父亲节俭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9-08-31 04:52:49

  父亲去世近三年了,他留给我们子女的,除了那一张黑白底色的遗像外,还有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人生态度,更有节俭持家、俭以养德的做人道理。这些道理,并不像名人格言那样可圈可点,也不像先哲箴言那样高不可攀,而是渗透在父亲的日常琐事中。父亲走后,他昔日的那些节俭琐事,在我的记忆中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深刻了。

  我的记忆中,经常镌刻着父亲的这个姿势:盘腿坐在炕上,弯着腰,低着头,两只手小心翼翼捧着一块馍馍津津有味地吃着。这个姿势是父亲生前的经常性动作,每回吃馍馍的时候,他就保持这个姿势,两只手紧紧并在一起捧着馍馍,生怕馍馍的碎块掉在地上,吃完大块馍馍,就捂着手,让落在手掌上的馍馍渣渣儿集中起来,然后吃掉。

  父亲每一次吃馍馍都这样,吃完后他的身前几乎没有一点馍馍渣儿。当看到我们几个孩子在炕上吃馍馍把馍馍渣儿撒得满炕都是的时候,父亲总是板着脸说:

  咋啦,这馍馍也能种?你们撒到炕上,明年能长出馍馍来!

  然后,父亲就会叹一口气,一边用手把炕上的馍馍渣儿一粒一粒捡起来放到自己的嘴里,一边说:

  狗狗娃们,一粒粮食要在地里长一年,实在不容易啊!而一粒粮食能磨多少面,你们知道吗?你们撒下的这些馍馍渣渣儿会浪费多少粒粮食呢?要是在五八九年,这些粮食要救活好些人的命呢!你们一定要珍惜粮食,勤俭节约,不然,以后一定会遭年成(灾荒)挨饿的!

  五八九年,是我们这里老人们的一个口头禅,只要谁糟蹋粮食有了浪费的行为他们都会说这话。他们说的五八九年,大概就是指建国初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的1959年、1960年、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也真是一粒粮食能决定人的生死的时期。父亲是1937年出生的,他经历过新中国历史上这三年的困难时期,当然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他经常告诫我们要生活要节俭,做饭菜不要太多,吃饭尽量不要剩,避免饭桌上的浪费。

  父亲一生清贫,经历坎坷,他先后当过公社通讯员、学过医、当过教师、当过工人,处处碰壁,一事无成,最后他终于回到了家乡的土地上,土地庄稼粮食支撑了他的大半生,让他对土地情有独钟,对粮食倍加珍惜,对浪费粮食的现象尤为反感。以前,家里生活困难时,他吃馍馍保持那个姿势,后来,家里生活境况改变了,他吃馍馍还是那个姿势,那姿势成了父亲生命中中一幅不褪色的肖像画,也把父亲的节俭意识镌刻在了我的记忆中。

  父亲不但节约、珍惜粮食,而且穿着简朴。在我上小学时,母亲用她积攒的鸡蛋钱给父亲买了一件山羊皮袄,父亲回来一见,硬说太贵了,非要退还给人家,母亲好说歹说,父亲才留了下来,但冬天也不常穿,只有走亲访友或节日时才拿出拿出来出来穿一下。

  我上小学的时候,冬日里大多数时间,父亲都穿着他那件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满是补丁的棉袄,每次母亲说想法给他换件新的,他总是乐呵呵的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敝帚自珍,衣服上多几个补丁没啥,只要暖和就行了,况且,咱家孩子多,省点钱给孩子缝新衣服!后来,我上班挣了工资,给父亲买了件新棉衣,父亲才极不情愿地脱下旧棉袄换上新棉衣,但他嘱咐母亲,别把旧棉袄扔掉,以后还得换着穿。

  父亲去世后,母亲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父亲的那件羊皮袄叠放得很整齐,看起来有六成新,那件破棉袄也还在,似乎还在发着父亲的体温。

  父亲不仅用他那个几乎凝固的雕塑般的姿势和絮絮叨叨的勤俭节约之类的话教育着我们几个子女,也教育着他孙子们。每次我带儿子回老家,儿子吃馍馍撒馍馍渣儿时,父亲都会说:娃娃,一粒粮食要在地里长一年,实在不容易啊!而一粒粮食能磨多少面------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也是千千万万个和父亲一样淳朴善良的中国农民的优良品德。如今,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正是有了像父亲一样勤劳节俭的亿万人民群众的参与和践行,才在全社会营造了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一场“舌尖上的革命”正在悄然兴起。这一切,若父亲泉下有知,应该感到无比的欣慰吧!

  父亲走了,可他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节俭行为我感觉历历在目,父亲吃馍馍的姿势还在,那些琐事、那个姿势让我和我的孩子们记住了一句话:一粒粮食也来之不易!

  我相信,父亲留给我的这笔宝贵财富,一定会让我受益终生的!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