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电影情结

发布时间:2024-07-06 11:44:37

  电影情结

  文/柳占勇

  从乡下来省城后,我看过的电影屈指可数,可在之前,我却是个地地道道的电影迷。

  70年代末以前,我们村里放映电影,主要是宣传上级的文件。由于那时候,人们对开会特别不感冒,总觉得跟自己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那是当官们的事。老百姓宁可到地里干活,也懒得聚到一块听人家唠唠叨叨地作报告。后来,不知谁想了这样一个办法,只要开大会,就得放电影,并且电影还要在开会结束后才放。有时为了宣传一些文件,制成教育片,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搭上一个有情节的影片,并且在通知开会时,先在高音喇叭上广播出电影的名字。每逢此时,村支书那沙哑的家乡话就会变得不再那么刺耳,反倒添了几分温柔,诸如:“老乡亲们注意啦,今个早晨吃了饭后,到大队开会,散了会演电影,片子不赖,打仗的《闪闪红星》。不过,娘儿们别带群孩子,由于地方小,人太多了挤得慌。”那时候村里连台电视机都没有,条件稍好点儿的人家买个半导体收音机就不错了。碰上这码事,一家老小全员出动是不足为奇的。

  由于是白天放电影,再加上大队屋子窗户又多,就得找来床单,旧被子,把漏光处堵严,整个房间处于封闭状态,冬天还好,夏天那热乎劲就可想而知了。但这也阻止不了人们拖家带口的匆匆脚步。

  到了80年代以后,这种纯粹为开会放电影的情况渐渐被结婚放电影取而代之,不知从谁家开始,只要家里有结婚的,就得找人联系放映员,谈价钱,到县里拿影片,并一时成了大流行。有钱的专门弄一些新片,有的连放三天。即便没钱,借钱也要放,影片自然会是一些价格低廉,已经放过无数次的老片子。从放电影上就能看出各家的实力,但也不乏有低调的,那应另当别论。

  对孩子们来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听到单声炮响了。按照我们当地风俗,结婚要放炮墩子,是单响的;老了人,放双响的二起脚,再加上鞭炮。只要早上听到了炮响,到了学校便立即成了同学们议论的主话题,有好些次从路上就开始了,知道谁家结婚的同学将会滔滔不绝地讲人家的情况,因为清楚了家的位置,就能猜测放电影的大概地方了,既然出了钱,谁不愿离自己的家近点,话中免不了还要估一下家庭实力,看看能放几场。

  由于放映员是本村的,下午放学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先到放映员家,打听具体的位置,放什么影片,什么时候开始。有些孩子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就跑到人家来了,虽说那时天还大亮着。装电影放映机的是一个大木箱子,全部家当都在里面,然后用一辆专用人力车拉着去。对于我们这些孩子们来说,能摸摸箱子,拉会儿小车,那将是非常开心的事,哪怕仅仅是帮忙推了一下。一般情况下放映员是不会让别人拉的,由于车上的东西并不沉,再加上他生怕孩子们不稳当,给弄坏了什么,我那时是这样想的。别无选择,我们也只能一大群在车后边打闹着边尾随着走。孩子们如此,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也不愿错过这难得的机会,早点做口饭,吃了后就抄起板凳,到放映点等着去了。

  那个年代的老百姓都比较封建,村里的青年男女,即便是婚后,也不敢当众拉拉手。尤其是未婚女子,晚上绝对不让随便出门,哪怕是出去办事,稍晚了,还要遭到家长的训斥。但有一种情况例外,那便是放电影。只有这时,她们才可以与左邻右舍的朋友结伴而行,光明正大地走向那挂好映幕,人声鼎沸的打谷场。未婚女子如此,男子也好不到哪里,即使有心仪的姑娘,也不敢轻易对人家表白,只有到了放电影时,他们才可以说出那些久埋心底的情话,做出那些在梦里无数次困扰着的事。还别说,我们村好些青年男女就是在那个时候私定终身的。

  记得有一次,邻居家的大小伙子老良让我把一张纸条交给一个姑娘。由于是初次给人办事,既害怕又兴奋,那会儿我已经知道他们俩的事了,拿上后,我磨磨蹭蹭走到了那姑娘身边,鼓起了勇气说:“良子给你的信。”她接过后,略待片刻,还不等我离开,就撕了个粉碎,扔到地上。我清楚事办砸了,羞愧难当!第二年春天,他俩竟然结婚了,按照乡亲辈,我管她叫嫂子。一天,她到我家串门,当提到那件事时,她先是捂着嘴笑了一会儿才说:“傻小子,有你这样送信的吗?俺们姐妹一大群都在,还指名道姓地说,还怕别人不晓哩,偷偷地塞给我不就是了。我撕的不是那信,是块废纸,后来我还是借故出去了,这事我俩还得好好谢谢你!”

  放电影不但娱乐了人们平淡的生活,也为小商小贩创造了商机。叫卖的无非是瓜子、花生、油条之类,偶尔也有牛羊猪肉。可最值得一提的要数五英的缸炉烧饼和焖子了。他逢映必到,从不间断。每次他都是站在人群的最后边,一个油乎乎的柳条筐,筐里一边放烧饼一边放焖子,然后在上面盖一大块干净的白棉布,生怕凉得快,有时在棉布上面再盖块厚垫子,一盏夜行灯在筐旁边静静地照着,有时可能是为了省油,没人时把火调得很暗,散发着淡黄色的光,只有有人光顾时才舍得拧亮点儿。由于以前的猪肉不打水,再加上祖传秘方,焖子香而不腻,烧饼也是脆而不硬,买上两个烧饼,再来半斤焖子,那绝对让你满口喷香,百吃不厌。一般他都是默默地站在那里,边吸旱烟边看电影,只有在换影片的间隙,才象征性地喊几声:“烧饼,刚出炉的烧饼,焖子还热着呢!”由于那个年代村民们都特别穷,虽说只要花上几毛钱就能解个馋,可绝大多数人还是舍不得,宁可回家后啃那一日三餐,一看就饱的烂山药。因此,生意也不是太好。

  时间过得真快,二十年匆匆而去,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已基本上实现了家家有电视,电脑也不断地走进千家万户,电影在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可孩提时的那些看电影的往事,有时会不经意地蹦出来,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并且那么地清晰,随之一缕淡淡的乡愁油然而生,真的。

  (作者:河北钢铁集团石钢公司炼钢厂 柳占勇)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