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蟋蟀
斗蟋蟀有许多讲究。一是斗蟋蟀的季节,二是斗蟋蟀讲究重量等级。
斗蟋蟀不能早了,早了蟋蟀未发育成熟,要等到秋分,天气渐凉的时候才开始斗。白露、秋分、寒露,是斗蟋蟀的高潮期。勇战三秋,指的就是这三个节气。好蟋蟀要一直养到深秋重阳节前后,这个时候它的牙口才会变得真正坚硬起来。不要在它牙口还嫩的时候就斗,若斗得牙口受损了,那就太可惜了。总地来说,要看蟋蟀的颜色是老还是嫩,只要颜色还没长足,就暂且不要斗,要等到蟋蟀的体色变浓,再辩明身长大小相等之后,才可以斗蟋蟀,但不要斗得次数太多,以免伤了蟋蟀。
斗蟋蟀之前,要把蟋蟀放在专门的舀子里,用专门的秤称出蟋蟀的体重。笔者见到的秤比老中药辅里称中药的戥子还要小巧,秤杆是象牙的,比筷子还细,固定在一个一尺左右见方的红木框子里。它能把蟋蟀的体重精确到一两的万分之一(两、钱、分、厘、毫)。一般的蟋蟀的体重在六厘左右,八厘就是大蟋蟀了。称体重的目的是为了公平竞争,体重相差一毫都不斗,因为蟋蟀的主人不希望他精心养护的爱将有一次战败的记录。一条好蟋蟀只要战败一次,便从此丧失了斗志,对它的主人来说也就没有价值了。
古时娱乐性的斗蟋蟀,通常是在陶制的或磁制的蟋蟀罐中进行。两雄相遇,一场激战就开始了。首先猛烈振翅鸣叫,一是给自己加油鼓劲,二是要灭灭对手的威风,然后才呲牙咧嘴的开始决斗。头顶,脚踢,卷动着长长的触须,不停地旋转身体,寻找有利位置,勇敢扑杀。几个回合之后,弱者垂头丧气,败下阵去,胜者仰头挺胸,趾高气昂,向主人邀功请赏。最善斗的当属蟋蟀科的墨蛉,民间百姓称为黑头将军。一只既能鸣又善斗的好蟋蟀,不但会成为斗蟋蟀者的荣耀,同样会成为蟋蟀王国中的王者。
北京人玩蟋蟀,大概是始于明朝,据金受申先生在《老北京的生活》里说,过去北京专有人从事逮蟋蟀、卖蟋蟀。立秋之前到北京西山、北山去逮蟋蟀或拿蟋蟀,一走就十来天,回来后到庙会上去卖。玩蟋蟀的人到庙会上去拿就行了,当然不是白拿,得给钱。有名气、有地位的玩家,到时候有人把蟋蟀送到府上去。真正的玩家拿蟋蟀,一拿就是一筐。一筐里装十把,一把十四罐,每罐里装一条。这140条蟋蟀就够玩一个秋天了。当然140条不是全部养起来,还要挑选一番。挑选的标准是头圆、牙大、腿须长,颈粗、毛糙、势要强。符合这些标准的留下,其余的就处理掉。
玩家们也有自己到郊区去拿蟋蟀的。北京郊区有几个地方出蟋蟀。说什么地方出蟋蟀,大概源于两条:一是那地方蟋蟀多,好拿;一是那个地方的蟋蟀善斗。笔者小时候就听说:云岗盆底坑的蟋蟀善斗,号称铁嘴钢牙。昌平十三陵一带的山区也是出蟋蟀的地方。到后来北京附近没蟋蟀可拿了,就只好去外地买了。如今蟋蟀的产地,讲究是河北易县的,号称小易州。山东乐陵的也不错,最好的要数山东宁阳的蟋蟀。
不管什么地方,草丛、土堆中的蟋蟀身体柔弱。砖块、石缝中的蟋蟀身强体刚。背阴之处所生的蟋蟀娇嫩,向阳之处所生的蟋蟀顽劣。深砖厚石中生长的蟋蟀,颜色大多为青色或黄色。浅草薄土中生长的蟋蟀,多是黑、白两种颜色的。
要想得到有战斗力的好蟋蟀,就必须仔细观察蟋蟀的颜色,养蟋蟀的一般说法是白色的蟋蟀不如黑色的蟋蟀,黑色的蟋蟀不如红色的蟋蟀,红色的蟋蟀不如黄色的蟋蟀,黄色的蟋蟀不如青色的蟋蟀。体大的黑色蟋蟀尚可与体小的红色蟋蟀相斗,个小的白色蟋蟀若与个大的黄色蟋蟀对阵,那是必然要吃亏的。红色或黄色的蟋蟀,如果生得头大项粗,腿长身宽,一定是可选的蟋蟀。本来是黑白之色的蟋蟀,再加上头尖脖细,腿短体轻,那就都是一些不中用的劣等蟋蟀了。
蟋蟀头上的麻路,最忌弯曲歪斜或者到半截变粗,线额也要细长端正,弯曲的不好。蟋蟀的尾须尤其讲究轻盈、细长而且要为白色。浑身长满红铃的蟋蟀就象是一朵花,不要指望它取胜。遍身好似三段锦一样,两肋白色的蟋蟀,也是一事无成。腿长的蟋蟀只胜不输,身体狭窄的蟋蟀多输少赢。蟋蟀长得麻路透顶,脖项修长,翅黄如金,一定会威名远扬。虾脊、蛾背、橄榄形这几类蟋蟀,同样名闻遐迩。尾须短的蟋蟀终究没有气力,牙齿长者必然会建功立业。
真正的玩家斗蟋蟀是很正规的。事先要备好战场,要下请帖。玩家们带着自己的蟋蟀赴约,没有带一两条的,一般还要带上一两个人,帮助照看自家的蟋蟀。正式比赛有专门的斗盆作为战场,有专人担任裁判,还有专人负责核准参赛蟋蟀的体重。比赛开始以后,赛场上鸦雀无声,多少只眼睛都盯着赛盆里的蟋蟀,蟋蟀的主人心里甭提多紧张了,手心里能攥出汗来!因为蟋蟀之间的争斗也是很激烈、很有观赏性的,蟋蟀格斗起来变化万千,十分有趣。
蟋蟀和人一样,有的勇猛,有的狡猾,你来我往,有进有退,有时两条蟋蟀纠缠撕咬在一起,犹如摔跤场上的两名勇士,斗胜了的蟋蟀带给主人的必然是心花怒放;斗败了,主人自然沮丧。但玩家都是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彼此客客气气、礼尚往来。玩家斗蟋蟀,图的是好玩,非为获利。有时虽也挂点儿彩,不过是一两盒香烟而已。当然,用此种方式赌博的也不是没有。但也应以玩物不丧志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