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中秋欲来心读月

发布时间:2019-08-18 03:42:56

  中秋欲来心读月

  文/金罂粟

  金黄如菊的苦菜花,曾是年少时一首强说愁的诗,无奈的任由它在笔记里一朵朵干枯。淡淡的苦香,伴随季节的更迭在梦里梦外萦绕,熏满了岁月与身心。伴随苦菜花盛开的那一定是一个金黄的中秋。

  这是一个温馨而浪漫的夜晚,人们虔诚地把思念捏成一个圆圆的月亮,贪婪惬意地一口口品尝着那种积蓄已久的向往和想象。 中秋节的月亮,银晃晃地像个盘子,由树梢慢慢爬上山顶,由山顶慢慢爬上高空,最后悠悠地挂在天上。月亮下面,有个奶奶,咿咿呀呀依然讲述着讲了无数遍人们也听了无数遍的古老传说:玉兔、嫦娥、吴刚、桂树……它就这样牵动着一代代华夏儿女的心,洇浸着离愁,粘满了相思,温馨着团圆。这是一场天上人间的对话,更是一次徜徉心灵的旅行。

  中秋读月,总会读出一页页的甜蜜,也会读出一行行的心酸,因为我们总是期待花好月圆。花好月圆,这是属于我们国人专有的审美情结,而皎洁月光里的想象,也便赋予了它或美好或酸楚的境界。千里清光依旧,万目心思同源。掬一捧月华入怀,你会感觉到它的凝重,吟一曲天上人间,你会领悟出它的通透。不必说寂寞素娥,清冷玉蟾的往事,也不提“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的心情,在“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光景下,单是一声“今夜明月入尽眼,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哀叹,就足以道尽千百年来人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所有内涵。

  都说家其实就是祖先流浪落脚的地方,作为男人,应该四海为家的。然对于生身的家,却是每个人日思夜想的牵挂。我自十七岁离开家乡,算来30多年了,每每看到圆月,自然就越发的想家。想家乡的山,想家乡的水,想家乡的岁月,想家乡的人。诗人说,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我觉的,这棵树随着生命时光的流逝却变得愈法盘根错节。

  忘不了老爸拖着佝偻的身躯,上山“打石头”,挣来几个零钱,给孩儿们买衣带穿的往事;忘不了老妈用爬满蚯蚓的老手,把鸡蛋活进玉米面,给孩儿们自制月饼的情景;更忘不了月圆之夜,兄弟姊妹从四面八方赶来,一家老少围在葫芦架下,吃饼赏月的幸福。如今父母都已不在,想起幼时那艰苦却美好的一切,都成了过去的定格,不由得悲从心来。

  孩子倒也算成器,参军去了上海,博士在读,基本没有假期。一般时间是不能回家的。也不知上海的月亮和济南的月亮是不是一样明亮,也不知上海的月饼是不是也和济南的月饼一样甜,老爸老妈挺好的,千万不要牵挂吧。

  举头望月,月明如镜,光寒若霜。读不尽的思念,更有读不完的哀怨。这思念由“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而生,这哀怨,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亲情而来。中秋读月,月色通幽,风声渐老,在这样的夜晚,你与谁共?突然想起李白的一首《把酒问月》倒也颇合此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在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谨以此文祝天下千家万户和谐美满、团圆幸福!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