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的城
夜的城
路旁的杆灯倏忽燃烧起来,街道两边门面的灯也次第点亮了,小城一下子从傍晚跌进了夜色里。我从城北关步行往南走,走在夜的怀里,走进小城的深处。
过第一个的丁字路口,我被一连串反复播放的叫卖声吸引过去,“厂价直销卫生纸,十块钱一提;袜子,十块钱六双——厂价直销卫生纸,十块钱一提;袜子,十块钱六双——”。不由得对声音的来处多看了几眼,那是一个30多岁扎着马尾辫的女子,手里摆弄着十字绣,眼睛还不时看着身边的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大约六七岁,就着一盏电瓶灯,趴在一只方凳上写作业,嘴里不住地哼着一个曲调模糊的什么歌儿。秋风已经很凉了,小女孩不时抬手顺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拉拉衣领,继续写,那神情很专注。不用说,这是母女两人。我在想,她们家的男人在哪呢。
前面是一个自由市场出口,这里就接近城市的中心了。不大的空场上,有卖大饼菜馍包子稀饭的,有卖刀削面牛肉汤马糊油条的,有卖卤菜蒸肉烧烤的,还有卖水果青菜米酒酵子水的。热闹。有时候,我的晚餐也在这里吃的。大约到晚上9点以后,这里就人去场空了,人累了,各自回家了。
拐了弯,直走不远,是小城的主干道,叫做人民路。这里眼花缭乱的霓虹闪射着,犹如白昼。汽车、电动车,自行车汇成车流,路旁也早已泊满了车,而人行道上被卖服装、饰品、皮具、玩具等夜市摊点占满,行人在路边艰难地寻找空隙蛇行。几家快餐店如盖浇饭、劲道面等灯火通明,全都坐满了食客,一拨走出来一拨走进去,生意兴隆。第二小学的北墙外有一个简易的棚子,挂了“太和羊肉板面”的牌子,同样食客云集。板面这种面食是不是太和独创不可考,反正不论是太和本城还是外地的板面馆儿大都是挂这样的牌子,这也成了太和的一张名片。论起做工精细和口感,实际上比不得兰州拉面,但因为有了或真或假的羊肉和辣椒,使其口味浓重,食者吃的热气腾腾,满头大汗,连呼过瘾。这里是中等消费群体的场所,有白领、学生等,那些民工和一般市民则在刚才路过的大排档之类的地方消费,高档消费者的去处则是前面的西餐厅和洋快餐。
西餐厅叫上岛咖啡,前几年才到阜城,这么快就入住这个小城了。门脸不大,只两扇玻璃门,门关着,将噪杂和幽静,凡俗和时尚隔离开来。里面的灯暗暗地幽幽的,透出火车坐里隐约男女的剪影。这里是商务、叙旧、谈情的好场所,成功人士或者大款、情人们不在乎这里不菲的价格,在乎的是身份象征和情调。再往前是苏果卖场楼下的洋快餐,灯箱里,那个戴眼镜留胡子的老头儿微笑着向路人打招呼,这是KFC,连小朋友都熟知的肯德基。门前,有车停下,走下一家三口,男人潇洒地砰地一声关上车门,招呼着女人和孩子。女人衣着光鲜,孩子花枝招展,他们目不斜视地往里走,显得轻车熟路。女人和孩子与我刚才在路边见到的卖卫生纸的那对母女年龄相仿,我不知道,路边上写作业的那个孩子是否也来吃过肯德基。
最热闹的地方是文庙广场和附近的公园。文庙已经下班关门,门前的一条路挤满了小吃摊点,烧烤最多,其次有炒米粉,拌凉皮,馍夹肉,还有寿司之类的韩式、日式小吃等。小吃摊外围,是小广场,广场中心是广场舞的地盘,几十个青年、中年女人舞动腰身,伴随节奏手舞足蹈。广场的周围则多是孩子们玩耍的物件,有气垫滑梯,蹦床,模具彩绘,轨道小火车等等。广场的一侧,竖立起一个10多米高的大屏幕,上面是各类广告插播电视剧,吸引了众多陪读妇女在这里消磨时光。这一切让这不大的广场塞满了音乐声、吵闹声、叫卖声、孩子的欢笑声。
穿过一个较为集中的夜市街道,过了一座桥,是城市中心的公园。公园三面被水包围,沿河的周围,是散步的人群,说是散步,其实都是快走,这人群已然成为流动状,前面的被后面的挤着推着往前赶。对于营养过剩的中老年人,这是最经济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消耗卡路里的办法。一端的亭子下,有拉弦子伴奏和清唱豫剧梆子戏的,周围也聚集了一些男女,老年人居多。中间的场地上,有各种活动项目,各自为营。有打太极拳的,有练五禽戏的,有跳广场舞、街舞的,有舞刀弄枪的,等等。夏天的时候,我还见过一个测字算命的,好久不见他来过了。
最南边有一个小场子,傍晚是打羽毛球的场地,夜色起来的时候,打球的退去了,换上了交谊舞场子。音乐响起,舞者翩翩,曲子虽是水兵、伦巴、吉特巴和华尔兹俱全,却没有几对能跳出国标的水准,谈不上舞姿优美,出出汗而已。周围有一些打发时间的看客,其中也不乏感兴趣而跃跃欲试者,那些人多半儿从看不惯、靠边站,而升级到试试看、一身汗。曲终人散,这个词用在这里最合适。
如果继续往城外走,会发现小城的边沿,新开的几家豪华酒店和KTV分外惹人眼球,那些商家门前,停驻了诸多豪华车辆,在那里一掷千金的人有的是。
当夜色更深,市声渐若的时候,小城慢慢安静了,每个亮灯的窗户里面演绎着各家或悲或喜不同的故事。
在万家入梦的小城,还有一群不眠人,他们是城市环卫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