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记事散文

紫瑶情悠悠

发布时间:2023-03-13 08:35:21

  我爱山,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从远古时期始,人类对山就有一股依恋,那时的人或类人猿,离不开攀缘,离不开树,自然也离不开山。我的故乡就在这样一个山里:我就出生在、生长在这样一个山里。从泰和城,远远就可以朦胧的望见:一座平地跃起的山天相嵌的大山,至公和圩镇,便可以清晰的目睹一座气势雄伟的山峰,这就是方圆百里,尤其是当地人顶礼膜拜的——紫瑶山。它盘踞在泰和境内的苑前、灌溪、中龙、小龙四乡镇的地界上,将四乡镇一肩扛起,海拨一千多米。与毛泽东诗词中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围剿》的“白云山”翘首相望。它是千百年来远近有名的佛教圣地。山上香火袅袅,每逢初一、十五人们三五成群,各揣心事,或车或步前往目的,心照不宣地虔诚祈祷:但愿一方平安,但愿乡村发迹,但愿年丰顺;当然更多的是但愿自家丰衣足食,儿女出人头地,全家人身体健康。不外乎:来者只求佛光普照,但愿神明保佑。

  从泰和城坐二小时汽车,途经上田、塘洲、樟塘、苑前乡镇的村寨便到了山口——即洞口水库指挥驻地。沿蜿蜒不平的山口小路上走,清凉的山风夹杂着花草的香气扑鼻而来,美的感觉让人胸怀舒畅,一路气候诱人,赏心悦目,总的是一种新鲜感。大约步行十来分钟,身边两大山骤然挨拢,极是狭窄,只见仁善河水湍急奔放,逍遥无度,视两大山奈何不得。这两大山当地人取名“一木以山”、“一天马山”。木经山山势陡峭,山峰突兀,林杂葱郁;天马山山态挺拨,怪石嶙峋,峰圆光秃,两山极为鲜明。相传两山还有鲜为人知、脍炙人口的故事呢!就说天马山吧,当年,民族英雄文天祥丞相在进京辞故时,为托乡佬心愿,曾在天马山上朝南下跪,对天发誓:“为官清廉,疾苦百姓。”难怪文丞相革职就义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至今天马山顶一处仍留有文丞相当年两膝跪印,清晰可辨。

  信步前往,越过小山坡,拔人眼目的是:河对岸的半山腰处,三块重达数千吨的巨石恰到好处的层叠在一起,形如三节电池,看似欲倒,却稳然不动。谓是天工巨匠的杰作,叹不知出自何年。传说这巨石曾是大名鼎鼎的姜公垂钓处。在它的下方,有一处深潭,名曰:“出木潭”。潭深水浑。潭凹处有一洞口,据乡志载:古时,山那边的“仙槎河”,每逢汛期,时有些木头穿过“木经山”,从“仁善河”的“出木潭”洞口冒出,甚是奇怪。所料“木经山”名由此得来。更奇趣的是:眼前的路边悬崖下有一孤自立起的万吨巨石,高达数米,恰与路平面对等,但相距十来米,疑是警天之柱。妙在巨石顶端中间有一呈凹形的小穴处。传说:站在路边往穴处投掷石子,男孩子投入中了,则将来一定生男孩子;女孩子投中了,则将来一定嫁给读书郎。所以,来往路人都欲想试试运气,尤为少男少女。小时候的我和我的伙伴,每每路过这时,少不了用石子往穴处投掷。当年的我,尤为首投其中,如今来看,果中预言。却不知道余少男少女的结果……

  闲步而进,飘逸而来的瀑布声似断似续,遥遥凝望:一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瀑布挂在两山腰之间。随声疾步,瀑声訇然作响,即而震耳欲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只见溢坝库水倾泻而下,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跃,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一月围的岸河景致中,形成一道“银雨撒金”的壮丽奇观。

  瞧,高达百米的水库大坝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两山之间,将进出山通途拦腰斩断,酷是绝壁。这就是政府1969年兴工,1973年竣工的省内有名的洞口水库。它将这里的世界截为两部分:由此而外,山里人称山外人为“该捞股”,多为本地土人;由此而进,山外人称山里人为“巅背佬”,均为中原一带西晋时期散居的“客家人”。

  沿石级而上,徒步而登,不时手抓壁石,偶尔手攀藤木。那干劲,那劲头,那么气势,那么气概,真有点像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登上坝顶,回首府视,那脚下几十个石级的留下,让人心中怦然涌起后怕之感。

  坝上夏凉冬暖,春秋宜人。这里一年四季经常集结一大批肩挑人扛的,游手好闲的逢圩的山里人;一大批挑山打柴的,采药取宝的进山的山外人,在此歇息,在此谈天说地,在此论古道今,好不热闹。站在坝上,极目望去:满盈盈的库水微波荡漾,水天相接,活像银河的尽头坠落下来的“小太平洋”。近处的水面:鱼儿自由自在的嘻戏、追逐、跳跃、静闲……小时候书中读到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名句竟在这里感悟。加上水中似静似动的竹筏小舟,人们或劳或逸的歌声笑语,疑是人间又一仙境。环视两岸:山连着山,山连着天,无愧于山海,群山起伏不正像海边泛起的浪花吗?山上,青松挺立,翠竹成林,碧茶叠浪,百花竟艳,如遇害机运有时便能聆听到禽鸟飞舞,虎啸狼嚎,龙吟狮吼的破天巨响。总之山中的一切在这里应有尽有。难怪有人说:山是政府的银行,山是国家的宝库,山是民族的脊梁。

  一阵微风拂脸,吹走了我白日的梦思遐想。当我跳上小船,迎着暖暖的太阳,拨着浆,荡游在库面,那种和风丽日,青山绿水,蜒飞蝶舞的美景相互晖映。构成了活生生的一幅恬淡水墨画。这时:“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便悠然感悟。

  时经二小时的漫游,终于到达了“小太平洋”的彼岸。这里却是另一片天地:地域豁然开朗,山寨星星点点,层层梯田有致。其间,牛羊成群或食或闲,或静或动;鹅鸭成伙戏水、穿走、奏趣,偶尔间拌有鸡啼狗旺……一曲天然的交响乐音符在这里自由地演奏——这便是大山的脚下,这便是我的故乡,这便是我童年的乐园,少年的学校,青年的舞台。我在这里生活了十八年……紫瑶山,惜日仰望了十八年,敬重了十八年,朝拜了十八年。如今已不惑年届,又思恋了多少年,梦绕了多少年,心藏了多少年。

  依山道挺进,一路拔山涉水,那宽宽窄窄,那崎岖险峻不尽言传。再经过那山回路转名副其实的九弯十八转,便登上了紫瑶山巅了。用家乡的人调侃:尤如当年朱毛进京赶考,登上天安门城楼之荣耀。

  今朝的紫瑶山香火鼎盛,实为旅游避暑圣地,紫瑶山:我梦中的山!心中的山!那时,我从大山走出,何时我将归宿大山!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