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搭档
青年时代爱好说相声,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老师的指点,但是也不能说无师自通。因为我在小学高年级开始,就迷上了听相声。那时候连牛群和师胜杰都还没有大红大紫,更不要说陈寒柏和奇志大兵了,但是,我听的相声节目在那时候就已经不少了。侯宝林、郭启儒、马季、姜昆、李文华、常宝华的段子让那时候的相声界争奇斗艳。我每当放学回家,就坐在收音机旁边专门收听相声。遇上好的段子,我真是百听不厌。那时候的单口相声很少,只有马三立和刘宝瑞这两位大师说的几个传统段子,像《逗你玩》等等段子,我差不多听过一二十遍。
到了读高中时,很想尝试和人合作说相声,可是,那时候的中学,能够爱上相声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相声不像其他的艺术形式,缺少搭档就无法表演对口相声,所以不得不将自己的爱好深深地藏在心里。
1984年,我考入江西省卫生学校,一到这所学校,我的眼界开阔多了。那时候中国人谈论的较多的就是中国女排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相声。那一年的元旦,江西卫校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元旦文艺晚会。在那一次晚会上,我和同学朱永琦合作表演了一段相声,说的是侯宝林说过的传统段子《对春联》,这个段子当时在表演的时候,赢得了许多同学的欢迎。后来,我几乎成了江西卫校说相声的台柱子,只要有晚会,就得都有我的节目————对口相声,不过,因为时间太长,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的搭档总是在不断地换,但是我就像后来的赵本山,不管换谁,我总是没有离开过舞台。我的搭档先后有公卫十三班的朱永琦、公卫十四班的罗文林、王新明、药剂十八班的王辉。这四个人分别来自江西的九江,景德镇,萍乡。其中,罗文林和王辉都是景德镇人。
后来,毕业分配之前,我和另外两个同学分配在江西余江县实习,在那段时间,余江县防疫站的站长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也十分爱好相声,我们就又在余江县的一次文艺晚会上表演了相声。
走向社会时,我已经是二十三岁的人了,凭着说相声的丰富资历,我又在当地发展我的相声搭档。在这个靠近上饶的县城,有一个搭档起初让我有感觉很好,这人是个离休干部的儿子,因为他父母都很高大、漂亮,所以这个搭档不但个儿高,还很英俊。应该说,我们初期的合作是十分好的,几次演出都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并且我们演出的脚本都是我自己创作的,这一点,能够出现在那个年代是让不少人称奇的。后来我们因为演出上的一次小瑕疵,就是他因为忘记台词,而我在舞台上用很低的声音给他指出来,不但没有得到他的感谢,反而受到误解,从此,我们就分道扬镳了。
后来,我们演出过的那个剧场因为电线老化,几个小时的大火,就将那舞台化成几缕黑烟。
回想起那些说相声的年代,我就感觉到自己青春焕发,因为爱好相声,我的舞台经验逐渐增加,我后来还爱上了唱歌,还上过一次独唱的舞台。
有人说:有些经历不在于天长地久,而在于曾经拥有。是的,我曾经拥有过那些舞台上的辉煌,我从心里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