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记事散文

画笔与话筒之间――速写龚介儿先生

发布时间:2023-01-05 10:31:20

  出生于1946年的龚介儿先生,在“画笔与话筒之间”,或者说他在“一边画画,一边唱歌”中快快乐乐地过日子,至少已经50年了。

  想当年,龚介儿先生与诸暨画坛“四老”的蔡耀(1895~1979,字亮,“墨竹不在板桥之下”)是隔壁邻舍,龚介儿的母亲与蔡先生既是同行,既是教书匠里的姣姣者,又都是诸暨政协的委员,一起参与人民政府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那时候蔡、龚两家你来我往,亲亲密密,关系可说是相当之“铁”:记得小介儿当年就以“耀伯伯”叫蔡先生;而蔡伯伯视介儿又如同“己出”。平时,蔡先生不但要介儿给他磨墨,教介儿磨墨时要“重按慢转”,还规定介儿于每个星期日不能到外面去闲逛,教介儿站到他的画案前头老老实实去替他拉纸去看他画竹子,又耐心地教介儿看他画竹时如何“起笔”,如何“落墨”,如何“笔不离纸”,如何“一气呵成”。稍长,又教介儿“画竹必先知竹,了解其生长结构规律,观察其干枝节叶关系,胸有成竹,方能挥毫。”蔡先生口授笔绘,引导介儿真个可谓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1966年,“文革”来了,耀伯伯怕红卫兵“破四旧”将他最最心爱的绘画书籍“作孽掉”,暗地里将一大堆书籍资料打了包托付给介儿偷偷背到他们龚家去藏好,从而让耀伯伯的“宝贝”平安度过劫难,龚介儿对画画最初的兴趣和爱好,就是这样在蔡耀先生的“细润物”式的启蒙影响之下日渐形成的。

  而真正引领龚介儿跨进绘画艺术大门系统学习绘画理论正式开始握起画笔的却是徐海彬先生: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是徐海彬先生叫龚介儿一起坐在徐家的小天井里,请金鸣秋先生(与蔡耀同是诸暨现代画坛“四老”之一)专门给他和龚介儿每周上的绘画理论课,给他们画一幅一幅的“课徒稿”,教他们如何“谋篇”,如何“布局”,如何“欣赏”几年下来,这才使龚介儿懂得什么是中国画的“气势”、“气魄”和“气韵”?就在那时光,他们就组织过“沙龙”,筹建过“浣沙书画社”后来,因为单位给龚介儿的肩头压上了重担,于无奈间不得不忍痛放弃了自己的爱好,为单位拼死拼活,东奔西波,流尽汗水,却将绘画丢弃过一段长长的岁月。

  龚介儿重新拾起画笔,那是退休之后的事了。是他念初中时曾经教过他化学的黄天任老师,鼓励他重新拾起了画笔。黄天任老师后来毕业于姚治华教授的山水研究生班,是诸暨市望烟书画院院长,他的山水已经功底深厚遐尔闻名。黄老师退休后潜心学画,数年下来,身上的病居然“不治而愈”。退休后的龚介儿便虚心向黄老师学,扎扎实实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下苦功夫――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起笔和止笔讲求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用墨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真正理解了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墨分五彩,要浓谈相生相融,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淡与更淡。在向黄老师学画的数年当中,龚介儿才真正体会到中国画的真谛,学到了中国的笔法和墨法,步入了中国画的大门,才形成富有自己个性自己的“主张”和“追求”――他拿他手中的画笔,一面刻苦临摹他所喜欢的一些画家的作品,一面写生、创作,对于自己的作品,龚介儿力求落墨肯定,笔简气壮,要画出“古意”、“古趣”,要画出“骨格”、“墨韵”;他追求自己笔下的画面,别有一种“苍老”、“文静”,有一种静态的雅气。

  说起龚介儿唱歌,其实比他绘画的名声更大。他曾经是诸暨文化馆文艺宣传队里首屈一指的男低音,他手里的“话筒”,在粉碎“四人帮”后的“诸暨歌坛”几乎独领风骚了7-8年;就是在整个绍兴5个县市的众多歌手中,龚介儿也曾经独占鳌头,坐过第一把交椅。

  唱歌这玩意,龚介儿从小很喜欢,自幼就在舞台上演唱歌剧《小二黑结婚》,之后又跟“在诸暨教育界的音乐教学中富有盛名”的傅雪珍老师学识谱、学发声;考上诸暨中学,又有幸碰上三位极具音乐天赋的“体育老师”。物以类聚,龚介儿在孙英和老师的书架上惊喜地发现《外国歌曲400首》,知道她外国歌曲唱得好,就缠着向她学;听到张忠甫老师的“美声”唱得好,就又拜他为师学“美声”;当意外地听见何伟佳老师钢琴演奏的《春之歌》,龚介儿入了迷,从而认识了何老师,他不但会多种乐器,而且歌也唱得很好。“文革”期间,别人家串来串去“闹革命”,龚介儿却躲在三位体育老师家里学唱歌,接受正规的唱歌训练:老师要求龚介儿首先从“声音”入手,从“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开始;教他唱歌要有“情感”,对词、对旋律要有“感悟”。老师告诉龚介儿,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只有发声练到了“气息贯通、炉火纯青”,演唱才能“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才能“演绎歌曲的感染力”。老师告诉他“音乐的感受”,歌手对歌曲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人对“音乐的感受”是先天的,老师称赞龚介儿有很好的音乐感受。从此,龚介儿有意识地注意唱歌的节奏和音准,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音乐素质,包括对乐理、乐器的了解、对音乐史以及对音乐常识的了解等等,学唱每一首新歌,龚介儿都十分注重对歌词的正确理解和把握,认真揣摩词作者或曲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在深刻理解歌曲以后,细心处理情感,凭着自己的感悟能力,把某个音唱重、某一个音轻轻带过、某一个激情的长音唱得很饱满很饱满。

  龚介儿,爱画笔,爱话筒,更爱他的母亲,去年他105岁的母亲溘然长逝之后,能够把原来用于孝敬母亲的时间花在他心爱的绘画和唱歌上,使龚介儿“神定气闲笔墨涂,小桥流水近山居;依村构草亭,法远竹松清;泉石供延赏,歌画悦性情”,龚介儿走着自己的路,他寄乐于画,又寄乐于歌,在画笔和话筒之间,他真的是走得别样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