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家宴上谈起修引岗渠

发布时间:2024-08-10 21:07:40

  ——翟志秀

  今天大哥的儿子搬进了新家,邀请我们到他家吃顿饭。

  家宴刚开始,下辈的小兄弟五个和妯娌五个,端着酒杯站到我们桌前,兴高采烈地叫道:“大伯、大娘、叔叔、婶子们,咱一家同干一杯,我们膝下都是独生子女了,以后咱更要多团聚,体验咱大家庭的温馨”。

  席宴上三弟问:“大哥,我替你到咱公社的底下园村做工,不记得是哪年哪月了?”老三冒了这么一话题。大哥瞥了他一眼说:“那是1967年,参加了咱公社的修建团山水库工程。那年秋后又到"王屋村‘参加了开挖民主渠。1969年冬平山,获鹿(今鹿泉),元氏三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修引岗工程。咱村立刻沸腾了,民兵排长带基干民兵和壮劳力外出大战在冶河渡槽工地;生产队长带着家庭妇女和剩余劳力,赶着毛驴车中午不回家自带干粮,修建咱村西的下游引岗渠明渠浆砌工程,真可谓是人欢马叫战引岗。

  1 969年冬我又到东焦村山上参加了开山打石头,记得我们住在村北战备库的院里,每天黎明前,听到军号声,就迅速爬起到食堂吃饭,饭后才能看清自己的吃饭邻居,那时我们都是人拉着小车往冶河渡槽送石料。我听后赶紧问:“大哥,那年我也参加了,咱们是邻居生产队,我很奇怪为什么我队的石窝和东郭庄相邻?”。大哥认真地说:“那时做事很公道,都是以抓号形式来确定石窝位置”。大哥的回答,使我明白了当时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大哥还说:“那时靠近山根通往石窝路旁,吃午饭的地点,设着一个打铁炉。劳动时损坏的工具,就放到这里修整。咱村的韩景贵和梁山根是打铁匠,别人吃饭时是他们最繁忙时刻。饭后,民工们各自带上自己的工具上山正常工作了,他们才能吃午饭。他们劳动时带着围腰套袖,浑身上下常有被火花烧的小洞,他们整天满脸黑,带着烟熏火燎的污垢,手背和大拇指虎口间指甲角都是滴血的裂子,劳累了一天,黑夜就宿在这山路旁,孤零零四处透风的打铁房里”。三弟听了,同情地:“哎!太艰苦了,现在人听后一定不相信”。

  三弟接着说,俺那时在村里听过一段顺口溜,“华辰二根东焦修引岗,来到宜安去拉面,开坐着溜车图清闲,不料撞到土岸边,华辰、二根甩两边,华辰摔了个嘴啃泥,二根来了个兔登天哈哈……哈哈……”。大哥也乐着解释说:“他俩把车把连起来,顺山坡溜下去了,算他们命大土岸挡住了飞车,幸亏没出大事,他俩自费修好车,也不敢声张。华辰脸肿的像个猪嘴,二根呲牙咧嘴忍着腰疼干活,不敢张扬免得领导批评。因为领导都是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也是13分工,所以民工都很尊重领导,领导的每个决定好像圣旨,大家都是不折不扣地执行。”

  我还告诉他们:“我们第二年春住在北西焦村,参加了挖倒虹吸工程,它的位置是在冶河渡槽墩南边,东西向挖一条容纳直径一米八两趟水泥管。因地段距离七亩村很近,不能开炮轰炸,我们只能抡铁锤打钢钎撬石头,然后由两人抬筐形式把石渣运上岸,地下还像小泉一样渗着水。打麻接口时,我们用高标号洋灰和着石棉,用秤准确称出重量,做水泥浆。我们出于好奇心,试着用手把水泥团城圆球,泡到水里很快就凝固了,我们的手被烧坏了,我们懵懂的年轻人,领略了那高标号水泥的厉害。

  我们在倒虹吸南岸边劳动时,远远观看着,用很长很长的大绳子系着水泥管,绳子两头有好多人拉着,中间有几个人,吹着哨子,打着手势挪动着水泥管。那水泥管笨重到了极点,好像很不情愿慢腾腾地挪动着。当每个水泥管准确无误放到位置时,岸上一片欢呼,我们便急速送上水泥浆,密封好接口,那时的场景啊,真是人心齐泰山移。

  大哥深有感触地说:“他后来垒砌冶河渡槽槽墩时,有过惊险的一幕。有一次,往槽墩上正运着石料,突然卷扬机抱杆上的钢丝绳脱槽了,最高槽墩26米高,咱大家想那抱杆有多高呢?记得是咱村民工翟振芳他腰间插着铁锤和钳子,勇敢地爬上抱杆,把钢丝绳砸回到正确位置”。

  这时炮筒子三弟,急着说:“大哥,你记差了。那是我二哥上的抱杆,我二哥胆子大不惧登高,上树会掏老鸹蹬技术。我亲自听我二哥讲过,他爬到抱杆最顶端,往下一望,看见带工的和石匠们,都张大嘴巴拼着呼吸关心地凝望着他,爱逗乐的二哥忽然,哎呀……哎呀……好怕啊……咱村民工和带工的吓坏了,都失声地喊,孩子啊,不行就下来,咱安全第一,这变态的惊呼声,提醒二哥止住了玩笑,马上把钢丝绳修复到原位。二哥下来后,又急又气又爱惜的带工员拍着二哥的肩“你这孩子开玩笑不看场合,几乎把我们吓出病来”。

  三弟还显摆着说“我二哥别看个子不大,是咱兄弟四个抗麻袋的佼佼者,在工地上很受欢迎,爬高危险工作非他莫属,大石头总是他来扛”……没等三弟说完,我接过话茬说:"三弟你说错了,你二哥也和我说过很多次,那是咱公社垒砌韩家园桥墩工地上发生的事,咱大哥参加的是垒砌冶河桥墩”。

  这时大哥说道:“你们提起老二的真实往事,虽然和我没在一个工地,每当这样的危险工作,被自告奋勇不讲报酬的身边人排除险情时,会给工作带来强大的动力。我亲眼看着翟振芳修复好钢丝绳下来后,感动的好多石匠掉了眼泪。他的行为激励民工们都像离弦的箭,不用带工员催促,都快速投入到了紧张的垒砌工作中”。大哥叹了口气:“哎,虽然时光已过四十多载,这扣人心弦动人场面,我永远铭记心间”!

  这时大哥的儿子说:“爹,我上中学时,在杂志上看到过‘砸锅卖铁修引岗’这句话,我很纳闷修引岗和砸锅卖铁有啥关系?”此句新鲜问话,侄子侄媳侄女辈的都围到了我们身后。大哥回答:“那时实行“社务工”制度,每年修水利所用的工,都是从公社,往大队、生产队摊派,每个生产队按分到的人数摊出粮食,派遣民工奔赴施工现场劳动。我们挣得工分,参加本队分红,其实那时千军万马战引岗的农民工,都从事着危险艰苦的劳动,没有一点劳保用品,只能从队里分到微薄的报酬。每年秋收种麦后,我们都拉着队里的小车和劳动工具,步行参加修引岗工程,也算是去履行每个生产队的义务。

  那时都是军事化编制,县是团部,公社是营部,大队是民兵连,每个队都由民兵排长带队参加劳动”;哪里以大队为单位开伙房吃饭,我们每天三顿饭都是席地围一圈蹲着吃饭,别说坐椅子,连小凳子也没的坐。我们每天早晚都是3个玉米面饼子,中午是四个馍连一起的“杠子”早晨能喝到玉米粥,中午和晚饭是用蒸馒头的水,加上盐和酱油做的“高汤”,我们喝起来还津津有味。工地上县里设置物资库,修建工程用的水泥,雷管,炸药 ……一切物资都是从仓库领取。

  这时侄子深有感触地说:“爹,叔叔,婶子们,当时那么困苦年代,政府下拨了那么多物资,你们当年勒紧腰带,舍生忘死修建了引岗渠,现在我们真的理解了砸锅卖铁修引岗,这句话的真实来历和意义。引岗渠是你们老一代燕赵儿女,继承了解放、抗日战争时期的人民战争思想,取得了又一辉煌成绩!我们晚辈们以后一定继承你们的修引岗精神,把咱的家建设的更美好

  此时大哥站起身环视着全家,激动地说:“今日三弟无意的话题,勾起了我们老一辈修引岗的往事,丰富了咱的家宴内容”。

  我随即也站起身,"孩子们啊!我1969年冬和1970年春参加了两期修引岗工程。六个月时间里,我经历了、看到了身边好多感人的真实故事,从而激励我去年写了篇《回忆修引岗渠》文章。俺们老一辈参加了修引岗工程,对引岗渠有着深厚的感情。

  现在闲下来以后,天天晨练经过村边水渠旁,总要深情地把它回望;遇到放水浇灌时节,我两脚就像钉子钉在湍流不息的渠水旁,久久不愿挪动,双眼望着急速流淌的水面,心里就想起自己经历的和村里人说过的修引岗渠的真实故事。随着想象,真实故事好像变成了一个个连在一起的画卷,这一幕幕动人的画卷链条,飘波在水面上,随波逐流,向远方无止境伸延……无止境得伸延……我继续想象着,引岗水披着真实故事画卷,奔向返青的麦田,全部渗透了;滋润的麦苗晃动着身姿,不分昼夜地窜着向上长着……拔节……孕穗……很快绿波变成了金色的浪;收获季节,收割机一边刮平麦浪,一边播下良种,机舱里装满了可喜的收获,农民们脸上换上了满意的笑容,这满意笑容仿佛是引岗精神在人民心中开花结了果!

  这披着真实故事画卷的引岗水,又奔向她年年哺育的大地,透透灌醉了未出苗的玉米田;“春争日,夏争时”这是农民最重要的种植关键。过去的三夏季节,人们都是拼死拼活,分秒必争地战三夏。然而,现在及时快速的浇灌,赢得了多少个“夏争时”从而稳稳地奠定了秋季的丰收。我反复思谋着,修引岗渠工程,不但造福了子孙后代,还铸就了个“引岗精神”,它是咱农民永远实用的传家宝!

  大哥的儿子说:“兄弟姐妹们,我感觉今天是一个最恰当机会,我要给大家,朗读婶子写的《回忆修引岗渠》文章”。侄子刚读了一小段,眼里就涌出来热泪;他不亏是教师,语气哽咽着继续朗读,文中朴实的农民话语,详细说出了1969年冬,我队在东焦村南山上,为冶河渡槽开山运石料的艰苦往事,一串串的真人真实故事,感动的全家都含着眼泪倾听着……侄子铿锵有力的语调,好像播种机在弹着播种的旋律,把“引岗精神”光芒四射的金色种子,播在了全家人的心田里……脑海里……

  此时,兄弟五个擦干眼泪端着酒杯:“大伯、大娘、叔叔、婶婶们,今天我们接受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我们一定以你们的过去为榜样,让引岗精神永驻心间,继续发扬光大,干杯”!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