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虽无言
李家兄弟把它从千年寂寞中引领到世人面前。他们惊艳于它“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不辞艰危劳苦,剪除荆棘、凿石梯木,沉默的丹霞山从此以绝美姿态横空出世,开启红尘通往仙界的重门。
仅听到丹霞山的诗意名字,那沉沉暮霭中红云与赤壁交相辉映的华美已扑面而来。何况遥想丹山锦水,多少无才可去补苍天的五彩锦石散落于清泉瀑布间,长伴着长松婆娑、修簧掩映,落寞悠远的况味,令人心驰神往。
待到与丹霞山迎头相遇,择路前行,每翻过一座山头就有一道新奇景观,每转过一条山麓便有一重意外之喜,层层叠叠,不餍繁复,才知道它的“幽赏之胜”更甚于想像。
山不能言。早在李家兄弟推介之前,丹霞山已在那里屹立数千百年。任凭风吹雨打、朝代兴亡,也任凭名将皓首、美人白头,它自岿然不动,山峨峨水淙淙,云朵朵霞团团,冷冷清清寂寂,绚美而孤独。
山虽无言,却能可人。丹霞山挺拔如粤北风骨,雄伟如粤北风骨,气象万千印象也万千。芸芸众生遭遇丹霞山,或惊艳、或震憾、或感怀、或眷恋,或徘徊而省内心,或登临而小天下,感触深刻却各自不同。惟有智者能拨开丹霞山表象的华美与繁复,一颗敏感妙悟的心灵,能与它心心相印。
丹霞山的真味是情味。沿锦江择路而上,最好是在蒙蒙细雨中,天阔云低,空气和心情都湿湿的,温柔而潮润。如果有心上人陪伴在身边,就把她轻轻挽着,用一只手为她撑起一片清爽的天空,这份黑白电影里才有的抵死缠绵的记忆,怕是到老也不会忘吧。
愈往前行,两岸风景愈缱绻婉娈,玉女峰、望夫石、姐妹峰、夫妻岩,姿态各异却同样魅惑,那水是美人的眼波横,那山是娇憨的眉峰蹙,在对谁轻颦浅笑。渐渐行近阳元石与阴元石,剧情一转,这条漫漫情路终归要有个欢喜的结果,情人已揭去羞涩又患得患失的面纱,洞房的云雨情赤裸、直接、火热,从此夫妻琴瑟合鸣,相亲相爱。
而故事至此并未终结,还有长老峰的鸳鸯树诠释夫妻相处之道。一株四百多岁的百日青,一株一百多岁的笔管榕,于旷野中紧紧相拥在一起,他们罔顾出身与年龄,头尾纠缠,股肱交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爱情有千百种面目,千百种悲喜,而鸳鸯树固执又美丽的坚守或者可以解释痴男怨女苦苦寻求的真谛,爱情不必说、不可说,惟有在不舍昼夜的似水流年里,把根扎入土地,把手伸向天空,彼此依靠,彼此缠绕,相知以心,相许以身。
丹霞山的真味也是禅味。 寂寂群山幽幽丛林,历来是释家修行隐逸之地。而无意惊扰丹霞山清静的李家兄弟,何尝不是红尘失意,国仇家恨了犹未了,才去向“锦石山前竹树里,租余十亩种瓜田”。李家兄弟在长老峰中层舍址建寺,住持今释澹归取迦叶尊者拈花微笑意,命名为“别传寺”。游人至此,于寺前石上劈面就见“红尘不到”四字佛偈,仿佛禅风拂面,梵声过耳,把万丈红尘都抛到身后去。别传寺斗拱飞檐,肃穆古朴,徘徊其中,妙悟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心法,是难得的生命体验。
而锦石岩寺却又别有一番气象。寺院仿佛整体悬挂在“五色间错、四时不同”的临江巨岩中,浑然天成。寺前飞瀑如练,江水皎洁,锦石岩层层叠叠,可入诗、入画、入心;寺中僧人缁衣芒鞋、庄严清雅,庭前柏树枝繁叶茂、青翠欲滴,一盏香炉中轻烟徐徐、若有若无,当此情境,可忘情、忘我、忘俗。
爱情与禅意、入世与出世,丹霞山一并笑纳怀中。这看似矛盾的两件事,至少有一点相同:唯有缘者能得之。情人眼里,丹霞是情山;僧人眼里,丹霞是禅山。或者情到深处,更能妙悟“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空灵境界。
而对于飘零如浮萍的远方游子,丹霞山还有一层销魂蚀骨的意味,故乡味。裹挟着青草味道的山风吹过来又吹过去,象游子梦中的万里关山,攸忽在眼前,又攸忽飘远。他是韶关人,却在童蒙稚年就离开家乡,直到三十年后再次踏上故土,醉倒在丹霞脚下、锦江岸边,亲吻它的云、它的树、它的风、它的泥土,他泪流满面。
他是粤北客家人,身体里流淌着客家人的血液,勇敢得有些率性,顽强得有些执拗。他的口音南腔北调,却发不出地道的乡音。丹霞山曾经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在父亲的故事里,在少年的想像里,在风吹雨打的漂泊的梦里。而现在,他手抚赤壁拾阶而上,阳光正好,山风正烈,鲜花正香,丹霞山与他的梦想一模一样。
海螺峰南坡,一大片红豆树枝繁叶茂,玲珑晶润的果实渲染着华丽的早秋颜色。虽然没有情人可以相思,也不妨采撷一把红豆回去,把它穿成串,戴在腕上,或藏在枕边,不需提醒也不曾忘记,不会褪色也不会风干,是他的乡愁。
红豆林逐岁成长,而乡愁没有年轮。那一抹乡愁凝固在丹霞山的锦石岩上,融化在珠玑巷的古祠堂里,沉醉在仁化县的黄酒酿里,也流淌在澄澈的锦江水中。一瓢锦江水就是一瓢醇酒,却有些割喉,终究不能畅饮。就象在海外的鸡尾酒里,他是拒绝融化的冰。这迷失的无奈,无根的疼痛,谁懂?
丹霞山是李家兄弟的,也是山野村夫的;是明时的,也是今人的;是情山、禅山,也是无根游子的精神家园。无论晴雨,无论沧桑,也无论近在咫尺或远在天涯,丹霞山是他心底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