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岳麓山记
掐指一算,回乡执教已整五年了。五年间,工作,挣钱;挣钱,工作。似乎未曾有片刻停歇。累,也很充实。但生活中的诸般琐事,恰如扑面而来的滚滚灰尘,却又时时令人迷惘,心遂不宁静了。
暑期补习班结束,房子装修也基本到位。难得闲暇,我决意带家人重游岳麓山。
岳麓山不过是南岳余脉,七十二峰之一罢了。《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其山不甚高,海拔区区三百米而已。但我还是决意重游岳麓山。
车抵长沙,阴云低垂,细雨淅淅沥沥,正下得紧。我们叹息机会不对,只能冒雨游山了。一晚酣睡无话,早晨醒来,急急推窗而望,却见云散雨顿。竟是难得的阴凉好天气!
岳麓山位于长沙繁华市内,浩荡湘江西岸。伫立山门,仰头即见白云缭绕,雾霭沉沉;林木葳蕤,直掩云霄。沿山路而行,前山惜无景点。然古木参天,蔚然成荫,也足令人神清气爽。因了雨水的滋润,漫山青树翠蔓,皆碧色欲流;山石微润,幽幽的,或青,或黄,或红,均像打过蜡涂过油似的,十分赖人观赏。山路约呈六七十度,初行二十分钟,通体发热,背心微微出汗;复行二十分钟,则汗流浃背,气喘粗重。而云麓峰顶近在眼前了。这时,只听见一位年轻妈妈催促儿子快跑,儿子胖胖的,一边喘气,一边说:“我走都走不动了,你还好意思让我快跑!”长沙话音调顿挫抑扬,颇添情趣。同行者闻之,无不莞尔。
云麓峰顶有云麓宫一座。殿阁巍峨,深墙大院,确是一座恢宏的道观。站在墙外,可见茂盛的古木枝上密密麻麻系着数不清的红绸带——这是香客祈福的信愿。我的知识范围有限,印象中道教滋养世人的经典,好像只有《道德经》。而且,我走访的道观,也似乎全不见思想传播的痕迹,单单只供奉着蒙昧人心,赚人香火的神像。过观门,终不入。
拾阶下行,小径通幽处,长眠着众多叱咤中国近代史的湖南籍名人,其中尤以黄兴、蔡锷最为耀眼。青山有幸埋忠骨。五年前,我在长沙工作,曾数次徘徊于此,感慨于此。黄兴、蔡锷两墓皆枕山面水,古木环绕,墓地宽大,墓碑庄严。孙中山、黄兴二人,一文一武,共同致力于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伟业。人称“孙黄革命”。其实,在革命的道路上,黄兴和孙中山虽能善始,却没有善终。革命屡遭挫败,孙中山彷徨无计,欲仿效会党,命党员歃血为盟,宣誓效忠于自己一人。黄兴至死不能从命。中华泱泱数千年,此种独立特行之人,寥寥无几。黄兴身为职业军人,虽无彪炳史册的骄人战绩,但其意志,其人格,足令后人高山仰止。经黄兴墓下行约五十步,即长眠着赫赫有名的“护国将军”——蔡锷。蔡锷抱病残之躯,行韬晦之策,奋起一击,天下慷慨。假设蔡锷无捍卫共和之志,而附袁氏以图富贵,则如今不过某处荒野多一堆冢中枯骨而已。哪能令后人登山抒怀,扼腕墓道,叹息不已?至于其与小凤仙的凄美爱情,我想,不过是后人演绎了一段英雄美人的佳话而已。留给英雄的时日不多,饮马天下已不够,料当不会有流连情爱之心。
山腰有麓山寺一座。古寺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认为,佛教并不单单只是宗教,而是一种哲学,一股思潮,一剂滋养人心的良药。在家乡执教的五年里,《金刚经》像夏风,像清泉,像朗月,一直陪伴着我,慰藉着我,滋润着我。它令我不沉沦,不迷失,不浮躁。它时时提醒我感恩,忘怀;忘怀,感恩。五年时间,筚路蓝缕,我重建家园,而不至老无所依,流落街头。我想,很大程度应得益于此。携妻儿,进寺院。寺内茂林修竹,假山池沼。清幽,静雅。佛像皆庄严,令人心生崇敬。逢佛不跪不拜,但取经文两卷归。
寺前两石径,左右蜿蜒。右现一危岩,巉巉乎!巍巍乎!怪石嶙峋。其名“啼笑”。每逢山雨欲来,大风激荡,阻于乱石,遂凄厉咆哮。其声,似狂笑,亦似啼哭。上世纪三十年代,有高丽亡国之人登临此岩,慷慨悲歌,痛哭流涕。岩畔溪水潺潺不绝,顺势而下,流入寺左清风峡。清风峡有清风泉一眼,石破泉出,水犹甘洌。五年前,曾见翁媪鱼贯汲水于此。如今,两个小伙子正用手推车载壶取水。泉而茗,罍而歌,从古至今,不失为人生两大乐趣。
下行数十步,即是爱晚亭。停车坐爱枫林晚——是的,这里有名亭,有枫林,有将露未露,似黄非黄的昏日。秋风不起,夜半的寒霜不降,山麓并未见如染过的红叶。这又何妨,看!半掩的纤枝碧叶也挡不住名亭的朱颜。只是时间的流水啊,日复一日,悄悄湮过伟人曾经的足迹。
兰草依依涧水流。别过爱晚亭,岳麓书院便在山脚了。岳麓书院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北宋朱熹曾讲学于此,广布文泽,终使湖湘文风盛极一时而至千年不绝。“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院中的那棵饱经沧桑的古木啊,千年的岁月,你目送了多少从这山下,这院中走出的人杰!(近日,听闻古木老朽,随风而倒,不胜叹息。相信千年树木可朽,中华精神文明必定源远流长,万世不绝!)
回到家里,那山、那水在心中翻腾不止,总觉得该写点什么。于是,提笔记下了在岳麓山中的所见所感。一气写完,窗外虫鸣夜正浓。心情平静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