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创造--阿斯加诗篇诠释(26-30)
他的创造(二十六)
诗二十五《夜行途中》--
亮灯时分,院子里传来打闹和狗的叫声
我放轻脚步,屏住呼吸,尽量让自己听得更清
风从院子那边吹来,就折了回去,这还不算
刚挂起的马灯,呼地灭了,又把我送进黑暗中
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诗呢?他想给我们什么黑暗中的暗示?标
题已有两个暗示:一是“夜行”(在夜里行动),一是“途中”
(未到目的地)。这样便告知读者,光明的降临,仍有时间和
空间的距离。而诗歌背景设置为“院子”(途中休息地),以便
用“马灯”(象征夜里的光明)作为指引。不管“风”(象征
不确定因素)吹来折去,最后“呼地”(象征黑暗形态)把刚
挂起的马灯“吹灭”(象征黑暗再度来临),诗人虽又被“送进
黑暗中”,但他对黑暗所在之处,也就了如指掌。这就是战胜
黑暗的力量。由此观之,这首诗既表现了黑暗中的孤独,同时
更表达了追求理想或是光明的过程中,黑暗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往下有《你不能往回走》、《路上》两首,都与这首诗有所呼应。
2014年6月25日于永安约
他的创造(二十七)
诗二十六《你不能往回走》--
每一匹马都有一个铃铛,每一个骑手
都有一把马头琴。当火种埋下,人群散尽
你不能往回走,然而在草原扎根
你该察觉,马的嘶鸣千秋各异,且远抵天庭
东荡子的诗歌精神,主要体现在他的黑暗意识与本能意识。
而理想图腾或光明再造,使这两种意识水乳交融,并表现
为高贵和不可侵犯或是不可战胜。这就象征了诗歌存在的
价值和精神复兴之可能。虽然一首诗承担不了如此重大的
创造使命,却也发出了“远抵天庭”(象征理想境域)之“
嘶鸣”(象征存在召唤)。因此,这首诗以“你不能往回走”
(象征屈服或放弃)这一“绝对律令’,揭示途中的孤独。
2014年6月25日于永安约
他的创造(二十八)
诗二十七《路上》--
熄灭篝火,我们一路嘻嘻哈哈,没有谁留意
有人会在这里穿来穿去,一会从前面落到后面
一会从左边插到右边。尤其是你
一言不发,忽而又窜了出来,即便你走在中间
这首诗仍是途中孤独,并对“引领”具体表现。
“熄灭篝火”(象征再出发)之后,一群人“一
路嘻嘻哈哈”,气氛和节奏都很轻快。于是“有
人”(泛指)穿来穿去、左插右插,反而衬托出
“你”(象征引领者)沉默的力量,以及忽而又
从中间“窜出”(象征引领行为)的绝对孤独。
2014年6月25日于永安约
他的创造(二十九)
诗二十八《我绕着城墙走了三天》--
我绕着城墙走了三天,它不飞,却掉下羽毛
眼看我就要着陆,要把锚抛在它斑驳的顶端
为何不见牧羊的鞭子,驱赶怨恨和雾霭
为何不是你,站在墙头,对我怒目圆睁
三天有多少桥梁处于无奈,将个个堡垒连接
三天的烈日、山冈和海洋,也都要出头露面
我只有一寸完好的皮肤,等你们撕开
我只有一块碎片,保留着体温,等你们飞起来
这首诗可能是东荡子最“悲情”的诗,精神上受摧
残之程度,简直到了“体无完肤”的境地。为什么呢?
诗中牧羊的“鞭子”,本应做策马之资粮,却沦为驱赶
“怨恨和雾霭”之代理,“你”(象征黑暗个体)表面上
并不“怒目圆睁”;而“三天”是一个连续的时间概念,也
是一个可怕的记忆经验。令人叫绝的是,三天之“虚无”,连
“桥梁”(象征精神沟通)也“处于无奈”(象征精神痛苦)。只
因一个个“堡垒”(象征黑暗代理),却要那“桥梁”来连接成片
或是集结成势。哪怕“我”(象征理想信念)只有一寸完好的“皮
肤”,或是被斯成“碎片”(象征受难感觉),“我”也要保留着自己
的“体温”(象征存在可能),悲悯地等“你们”(象征黑暗群体)“
飞起来”(象征黑暗姿态)。这样的悲情诗,仿佛写给黑暗的“挑战书”。
诗人东荡子,抵抗之决绝,体验之痛切,至此本能也会发出“金刚怒”。
2014年6月25日于永安约
他的创造(三十)
诗二十九《相信你终会行将就木》--
为什么我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在心心相印的高粱地
不把生米煮成熟饭的人,是可耻的人
在泅渡的海上
放弃稻草和呼救的人,是可耻的人
为什么是你说出,他们与你不共戴天
难道他们相信你终会行将就木
不能拔剑高歌
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为什么偏偏是你,奄奄一息,还不松手
把他们搂在枕边
作者习惯从生活本质出发,他心口如一的话,也都是
成语中普遍经验的话:“生米煮成熟饭”、“救命稻草”
之类。只是他从反向思考的维度上,进行重组而已。
正因为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绝对到不能再绝对,东荡
子的诗歌,才能“人剑合一”,总是处于高处,仿佛古
代的剑客,拔剑就能高歌,一剑就能封喉。而所谓的剑
气,却是他的创造意识,或是他的本能反应。如此理解
东荡子,“化腐朽为神奇”便成了“真、实、诚”的本领。
2014年6月25日于永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