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残阳如血---广州印象之一百九十七

发布时间:2022-10-11 18:29:04

  在近代史上,广州有过多次悲壮惨烈的起义。同盟会领导的即有三次之多,发生在1911年4月27日的那次影响最大,枪杀广州将军孚琦,牺牲八十多人,在菊花怒放的黄花岗上,留下七十二烈士陵园。

  广州有很多红花岗,据我所知就有三个。一个在岑村,一个是七十二烈士墓。民国建立后,南方执政的国民党崇尚黄色,对菊花情有所钟,认为菊花傲霜斗寒,节操高尚,就把埋葬辛亥英烈的山岗改名黄花岗。这次改名与以后激烈的国共党争无关,时间远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前。

  1927年12月1日,从血海里爬出来的共产党人,继南昌、秋收后,在广州又一次打响反抗的子弹,并且仿照巴黎公社的模式建立广州公社。短短三天,起义就被桂系军阀镇压下去了。随之一周之内,桂系武装大肆搜杀红领带。在今中山三路附近的山岗上,烂漫的红土覆盖了五千七百多个英名。这个山岗也叫红花岗,如今成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与黄花岗是近邻,只隔两公里。

  三分钟车程,就把历史割成两半,让人感到无奈又无情。七十二烈士墓的近百名先烈,是为了创建五族平等的民国而舍身取义;以张太雷为首的五千七百多先烈,却是为了推翻这个民国而血染南粤。两次起义相隔十七年,两个政权的替换也只有三十七年。白云苍狗,变幻无情。

  当然,他们都是对的。在国家逐步沦落到半殖民半封建的泥潭里,不奋起救国还叫革命者吗?在国民党举起屠刀残杀工农,不奋起反抗还叫共产党吗?

  但革命的第一步就是破坏,这为古今中外的历史所证明。特别是仓促成功的革命,其组织和人员都没有储备妥当,接管政权还需要旧势力,引起的后遗症更大。财产的损失不说,单是人口的损失就触目惊心。清末全国有四亿人,到民末也只有四亿五千万。同样的三十七年,四九年到七六年,人口接近八亿。按同等的增长率计算,民末差了两亿人口。

  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到哪里去了?死于天灾人祸,或者是应该出生而没有出生,躲避这个灾难深重的时代。这就是革命带来的间接后果。

  四九年的革命准备充分,社会很快就恢复程序,走上正轨。但也是砍了几千万人头,才达到稳定政权的目的。

  这天我先后在两个陵园里闲步,凉凉的秋风刮过墓碑,往我的脑海吹进现代史风云。我并没有评论革命,革命本来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社会行为。它自身是个中性词,无所谓褒义和贬义。当它和枪杆子结合起来的时候,它就掌握了杀伐权,敌对的双方都可以把对方认定为反革命,从而使杀伐具有不容置疑的正义性。

  黄花岗幸存的党人,除去早逝的,都与党国共存亡。他们后期的行为,都与共产主义不共戴天。共产党领导的起义幸存者,后来去了右江、潮汕和井冈山,拉开决死的架势,与国民党搏斗十年。双方再度合作赶走了日本人,又决战三年。

  党国去了台湾,七十二烈士陵园留在大陆。虽然他们是敌属,但他们没有与新政权为敌,所以还是作为旧民主革命的先驱,受到新政权的礼待。只是在文革时受到一点影响,烈士墓前的自由女神像被红卫兵毁掉了,81年在孙中山孙女孙穗芳的建议下才恢复如初。

  叶剑英是广州起义的副总指挥,他主政广东的时候,在黄花岗旁边的红花岗,于1954年修建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幸好国府改名的时候,只改了与陵园有关的山岗,免了共产党又多费一道功夫,把名字再改回来。从此一黄一红两个山岗遥遥相对,星月辉映,成为广州著名的两大景点。

  为创建民国而牺牲的英雄躺在右边,为推翻民国而献身的英雄躺在左边。短短一程柏油路把他们连在一起,白云在天空来来往往,投下一片多情的阴凉;还有调皮的鸟儿吱吱喳喳两边飞翔,衔来东面的枝叶,还去西面的花种。

  其实, 这些都与烈士们不相干了。

  两个烈士陵园都静静地躺在市区中央,接受人们的凭吊和景仰。或许这里没有信仰之别,或许这里没有主义之争。两代烈士英灵有知,都会欣慰地发现他们的理想后继有人。他们钟爱的祖国已经丢掉东亚病夫的耻辱,跃身于世界强国之林。黄花岗鲜花如海,红花岗残阳如血,无不在昭示人们,珍惜今天。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