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快餐
写信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情,电话的快捷,手机短信的铺天盖地,让我们少了写信的激情,不是没有时间,不是缺少机会。真挚的感情似乎也不曾减轻几分。
2001年的冬天,我在病床上收到了老同学的信。追昔诉今,真挚的话整整写了十几页。后来我问他,你怎么写出来的,刚走上讲台,教材不熟,你哪来的精力,不影响工作吗?他告诉我,每个凌晨两点前都忙于备课,哪能不紧张,写它是因为心里有哥们儿。
仔细想想,现在少了这样激情洋溢的信件,我们省下的时间都干什么了呢?
过年特别是除夕,从黄昏到半夜,手机就不停。短信铺天盖地来了。最开始那一年,我很忙,忙于查看短信的主人、内容,忙于回复简短的问候。惊喜被揉搓得紧张甚至疲惫不堪。
第二年,我就不再一一简短回复。准备好一首原创小诗,给所有的同学同事好友发过去。当然收到的也还是千篇一律的祝福。疲惫消失了,惊喜也少了。
这几年,也没有什么创意,还是群发,或者打电话。
平时安安静静的手机,只在逢年过节这几天疲于应付,火热烫手却没觉得有什么东西值得珍惜。最真挚的祝福,哪怕只是几句话——只要它是切实的;最感动的问候,哪怕只有几行——只要它是暖心的。
所以从现在起,我决定,不是原创的短信不看。所有真挚的感情都是细腻的,容不得快餐式的粗糙。否则亲切少了,冷漠多了。
一毛钱怎么花才有人情味?无论多远的距离,不管多久的疏隔,真诚容不得粗糙,真挚可以快捷,却绝对不喜欢快餐的味道。生活的快节奏,信息的高速度,绝不是人与人相处中可以应付的借口。
也许发短信的主人并不虚伪,待人也很真诚。只是赶时髦似的人发亦发,贪图方便。这样,快餐式的短信就是时代的悲哀,就是文化的遗憾,更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障碍。
快餐不养胃,一顿两顿还凑合,顿顿如此,就反胃了。宁缺毋滥还是很有意义的。虚伪粗糙是不值得珍惜的,真诚细腻才最打动心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