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难忘老街少儿时1582789331(秋天并不无情)

发布时间:2021-09-05 07:46:16

  儿时居住的老屋要拆了,有多年未回到那地方。如果再不去看看,恐怕就要成为永久的遗憾。借着双休日和怀旧的心情,我独自来到了老街的老屋,似乎对曾经的过往,作一番凭吊或告别。我家的老屋暂时还在,可周边的小巷房舍,已是面目全非,搜索儿时所有记忆,也很难拼凑起一幅完整的图案。儿时的伙伴呢,还有那熟悉的街坊邻居,我们父亲母亲,都已基本凋零作古,调皮捣蛋的我们,大多迈过了“知天命”门槛,唯有那儿时的喜怒哀乐、辛酸苦涩,时不时在脑海中浮现,而且愈加清晰可见……

  我家就在老街上,开门见街,推窗见河。“文革”中这段街称为“红旗街”,文革后更名为“人民路”。老街中小巷重重,而我家老屋处于一条名叫“喻家巷”的小巷中(中间有段时间改名“更新巷”后复其名“喻家巷”),对面两条小巷分别叫“胡家巷”与“ 江家巷”。对面有一个在黎川蛮有名气的大厅,叫“邱家厅”,有上、中、下三重。喻家巷的后面连通流经全城的“黎滩河”。我们的童年与少年均在此度过。记得巷子原路面是净一色的“大麻石”,现如今麻石的踪影全无,已被水泥覆盖,也成了水泥路。

  那时,河的这边(即巷子的尽头)是一片菜地,每家每户都有那么几畦,种上青菜、萝卜、玉米、番薯什么的。各家菜地均用砖块隔开,旁边载着木槿花树和其他一些小树。我们在放学之余,种菜浇菜之闲,去树上摘木槿花,捉“知了”和“金花虫”(一种有五彩斑斓的硬壳的会飞的虫)。河的那边,边缘是一片芦苇,芦苇过处是一片片稻田。到了“芦花放”的时候,也即是“稻花香”的季节。那时,农民在田里收割稻子,农民的欢笑声、孩子的嬉闹声、打谷机的轰隆声连成一片,奏成一部丰收的乐章,好一幅农家乐的景象。

  曾几何时,我们在这河中嬉戏:比赛谁在水中“憋气”最长,谁气沉不住先冒出头来为输;比赛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先游到既定目标;比赛谁的泳姿最美,在河中拾捡田螺、河蚌。累了,游到芦苇边,拔节芦根放在嘴里咀着:“嗯,一股子清甜直沁入心脾,惬意极了”。而河边小时走过的“跳白船”(一种小木船,船的一边有一尺来宽的平板刷了白漆,渔民用浆在河边慢慢划着,真怪,一条条小鱼竟会自动地跳进船舱)和河中间的站着一些鸬鹚 的小竹排则成了黎滩河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最有趣的还是夏天有月的晚上。大人们都在街头巷里纳凉。我们小孩就会邀伴到河边去“踩鱼儿”。“踩鱼儿”的感受不知你经历过没有,我是至今还是难忘的:赤脚走到河里浅水区,沿着河流轻轻地慢慢地在水中鹅卵石间探走着。天上的月光照在水面上,泛着盈盈的波光,清凉的河水去除了炎热,带来了片片凉意。这时,如果你的脚板底下有种滑溜溜的、痒痒的感觉,那就是脚板踩到鱼儿了。这时,你就得小心地弯下腰,把你的小手伸到 下去抓鱼。但心不能急,手脚要快,脚底下还不能松,手脚配合要恰当,否则,鱼就会跑掉。鱼抓到了,心里那高兴劲甭提了。如果鱼儿跑了,也就是一阵微微的叹息,而后又继续下面的活动。那时,求的不是“鱼”而是一种情趣。

  还记得,黎滩河有两处地方也会“收”人的(我们戏称“招生”),一处是“大龙石”,在新丰桥和横港桥的下段。还有一处就是“小西关”了。每年夏季玩水的季节,这两处都要“收”一、二个人。人们传说是“浸死鬼”找替身。因此,大人们是不许小孩去这俩处玩水的。但往往神秘的地方也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我们总是偷偷瞒着大人们去那玩耍。在小伙伴中,谁不敢去这两处玩,是要被大伙儿瞧不起的,被视作胆小鬼。庆幸的是,我们这群小伙伴中没有谁被“招生”。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俩处之所以常淹死人,并不是什么“浸死鬼”找替身,而是因为地形复杂。游泳时,往往身子不小心被岩石缝卡住或被水漩涡急流卷走所致。政府后来将此两处的岩石炸平后就很少发生淹死人的现象了。现如今,黎河河面萎缩、干涸,水质也变得浑浊不清,到河里游泳的人几乎没了,淹死人的现象当然也就再未闻说。( 文章阅读网:www.telnote.cn )

  小时候的黎河水清澈见底,家里是没自来水的。饮用水 都是直接从河里挑到家,存放在家中购置的大小水缸里。儿时记忆,那时的各家各户都有几口水缸,不仅要存积生活用水,还得存放消防用水。那时候,家家烧火弄饭都是用灶烧柴,消防工作是抓得相当紧的。不仅每家每户晚上灶前要清柴火等易燃物品,而且水缸必须装满水备用。时不时隔三差五的居委会与消防队人员要上门检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于此,我又想到了“爱国卫生运动”:不仅时常要“除四害”,还得经常性地洗门洗壁,迎接由居委会等单位组成的卫生检查队人员的一星期一次的检查,并按检查情况被贴上“最清洁”、“清洁”、“不清洁”的字条。被贴上“最清洁”的当然高兴得不得了,而被贴上“不清洁”的,全家人有几天都感到难为情而不好意思见人了。

  ……河两岸的菜地、稻田都已变成了高楼,即没了菜地的清新,也没了芦花的飞絮和稻花的飘香了。如今,老屋也要拆了,小巷也将不复存在,老街即将全面改造,可我相信,不管时代怎样变迁,我们心中的老街,依然是古芳流韵,充满情趣!

  2013年10月14日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