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品年味,忆曏情》琢公闲云

发布时间:2022-12-03 04:26:20

  品年味,忆曏情

  琢公闲云

  故园的年关就是与县城不同。虽无接连不断的轰隆炮声,但那渐有渐无,渐高渐低的鼓声会一波又一波的传来,我们便会想象那村的锣鼓

  队正在敲着,心中而激动而悲伤。而我的童年便是在这一岁一岁的鼓声中度过的。

  过去家中穷,住在老屋老院子中。我们一家五口,其乐融融。每到腊月过了十五,原上便热闹了起来,我们姊妹三个便随着父母去赶集。一四七,上庙去;二五八,前卫呀;三六九,焦岱走,除过初十、廿、卅这三天没集外,我们差不多在腊十五后隔三差五的上上五六回集,看热闹,购年货。那时,家里贫,甚不坐车,腊月的上集全靠走,同样村里的大部分乡党都贫,于是早饭后,拉帮结队的去赶集。我们走过先人们留下来的小道从不同方向赶向集镇,小路上可见男女大小便,乡风淳朴。记得每临近前卫时,便见各村乡党或牵着羊或拉着狗或赶着猪向牲畜市的方向赶去。或是黄土地,或是窝子,或是泥沟沟,我们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乡党。到集上后,我们丝毫不困,看上集人,看卖啥的,看新鲜。虽是走来走去,但大伙说说笑笑,走得开心,浪的冁。

  每到小年(腊廿三)的晚上,我们要送灶爷上天,好让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等到卅(廿九)黑儿再把爷接回来而下凡降吉祥。那时我家中没有家神(姥爷婆供奉在碎爷家,我从未见过),母亲信神,她便在锅头上的土胡基上恭敬地祭祀灶王爷。先几年家中请不起灶王爷的像,母亲只按礼行祭祀,后来我们花了钱请了张灶君像(像中是一对老夫妇坐在丙丁宫中,两旁是童男童女,鸡狗家禽,再向外佩着去贴是向内牵的两公鸡及“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的对联)母亲说,小娃家不敢看爷像,看了爷黑里捏娃鼻子,因此我对此充满了好奇与胆怯。那张像在我家一贴便是五年,而我信奉神灵也便从此开始。记得每到廿三,母亲早早便起了面,蒙蒙黑时,母亲便用调和面和蒜苗烙祭爷饦儿。烙好后,母亲便先要給灶爷献上,然后让我端上几个去老屋让爷婆尝鲜,婆也便将给儿的干粮给我,让我端回。那时家中贫,响不起送爷上天的炮,母亲只在锅底下烧了廿三应烧的司命主符。不幸是,四年前腊月的某一次上庙上集,母亲又花钱请了一张三接引菩萨像(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供奉于门后柜上。不知为何,在母亲恭敬地于初一、十五烧香达半年时,母亲便因事永远的去了,或许三菩萨接引去了。但从此我们一家四口便反对供奉神灵之事。腊廿三的祭灶,我们也只是为自己烙饦饦儿馍吃罢了。四年后的腊廿三,在我们移火新居的第一年,因着缘我于上前卫集时,请了一张灶君像,按照方位供于新居灶房的锅侧墙上。望着爷像,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想着想着,眼中湿润。而三接引菩萨在移火时已不知所踪。( 文章阅读网:www.telnote.cn )

  廿三过后的每个后傍黑儿,在乡间总能听到鼓点儿声,于是年味更浓了。我们小孩子从吃过晌午饭便耍藏蒙儿,耍踩关儿,常常到黑儿8点多被父母唤回。坐在老屋中的火炕上,又听着鼓声了,本村也在敲,心中尽是欢快,渐渐的学会可以敲了,母亲却去了。婆说再敲别人会笑话,因此我再也不会敲了。除夕那天,因我们家中无家神,父母只于下午时分在土墙上贴上三爷所写的对子罢了。在后傍黑儿,母亲炒几个平日里吃不到的菜,母亲也估计着时辰接灶王回府。这一切罢,我们便随父母分路到隔壁两鄰能收到春晚的家中看春晚,而我们家的黄河牌黑白收不到CCTV-1。有时我们小孩看看便倒在了父母的怀中,直到初一早上醒来时才发现又没守成岁。自母亲去后,我们便换了一台34寸的彩电,而在除夕夜中陪着在家的母亲。自母亲去后的那年起,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家神。每至除夕那天,我会在中堂中摆好母亲主位和一切献贡,然后掐着时辰,我这个不孝儿便带着灵香、纸钱去母亲坟头请她回家中团圆过年。从那后,我们也多了祭家神这一项,我每个除夕必守岁至子夜,然后打开家门,在新旧交替之时鸣响交接长炮。而四年未贴对子的我家今腊准备由我拟写并在新居外贴一幅哀悼婆、妈的绿对子“前庭和陽還未煗,中堂素風已復涼 無母何恃”来寄托生者对逝者的哀思。没有了妈,婆来了;没有了婆,谁又来呀?无人了,我可怜的一家四口呀!心中无限酸痛,何人能晓?咬着牙齿,顶着头皮,过来了,可怜的都过来了!

  年关腊月儿时味!今后傍黑儿在村口听着外村的鼓声,不由得忆起了曏日之事,又回到了妈在、婆在的腊月。行文难简,倾肠置之。

  品年味,忆曏情。除夕将至,想婆,想妈!劝着自己,笑着过好每一天。

  人間未遂青雲志,天上先成白玉楼!

  回家吧!我至亲至爱的人!

  不孝男 叩

  歲壬辰腊廿五鹿原琢公閒雲淨土士夜灯泣拜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