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家乡的沙土

发布时间:2021-09-02 03:30:07

  我的家乡在冀南平原上,早在几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的大海,这里也曾是黄河流过的故道。随着地质天气的变化,这里成了一片沙带地。沙地里便有沙土。沙土,是家乡人的天然宝藏,它与我家乡人的生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都爱它,它是我们的生命之根。

  诗坛老将藏克家写过一首小诗:“儿子,在土里洗澡;父亲,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每年的春天,我们这里都会迎来沙尘暴的光顾。一场接一场的西北风,卷着漫天的沙土顺着胡同,遛着墙根滚动着,觅着窗户缝飘进了屋里。窗台上桌子上满是沙土,用湿抹布一抹,落下厚厚一层。农家人一个个灰头土脸的,浑身上下沾满了沙土。但沙土也有可爱之处。母亲和我时常的念叨,六七十年代,家乡人就靠这沙土地多产了一些山药,才保全了性命。沙土地里种五谷杂粮是非常好的,土质松软,便于扎根,耐旱保墒情。特别是种花生、山药、胡萝卜、蔓菁一类的农作物,成熟后不仅体硕高产而且表皮细腻光滑,吃起来口感香甜。沙土地里长出的山药,生吃赛水果,甜脆可口;熟吃赛糕点,面软甘甜。我们的家乡是远近闻名的枣乡梨乡,种植的枣儿、梨儿、甜瓜、西瓜等瓜果梨桃,果形迷人,果味诱人,果质滋人。包产到户以后,因为果品质优,着实为家乡人脱贫致富,赢得了不菲的收入。改革开放前几年物价平稳,一个大树骨的收入可以买一台小拖拉机,一棵大树的收入可以为儿子娶一房媳妇。

  这沙土,给家乡人送去快乐和口福。过年过节新婚大喜之日,熟花生是待亲迎客必不可少的。每到年底的时候,村里飘逸着炒花生的香味。沙土是作炒货的主料。沙土在大锅中炒花生,出锅后,色香味儿俱全,剥上一个,香甜脆美。大人开心孩子高兴,其乐融融。

  每到夏日的时候,家乡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享受到赤脚大仙的快乐。赤脚行走在沙土地里,那是一种美的享受。沙土经过太阳的暴晒,赤脚漫步在沙土地上,脚觉得特舒服,它可以把久治难愈的脚气治好。沙土绵软如行走在棉花上,孩子们可以光着屁股在沙土里戏耍,而不必害怕摔倒碰疼。玩够了闹够了,掸一掸就干净,把身上的土一扑拉走人。深深的感悟没有约束的生活,朴素又自然,舒心又温暖,令人沉醉。

  这沙土吸水性好,是农家人孩子成长的必备。一直到现在,家乡的孩子都要睡它。掬一捧沙土细如粉面,手感细腻光滑,细软得像水瞬时从指缝间溜走。慈爱的母亲把取回的沙土,在太阳下晒干,过了筛子过了罗,去除土里的杂物。手巧的母亲把光身的孩子装进自制的筒状土布袋里,屙撒就都不用多管了,比现在的所谓“尿不湿”既省事又省钱。不自觉地消了毒,不用担心孩子的皮肤被汗液、尿液等腐蚀受损。夏日的时候,孩子在沙土里玩凉快,冬天的时候,在取暖的炉子旁边垒上一个土池子。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土是热乎的。孩子在里面特别的享福。我们家的兄妹几个都是从土布袋里睡它长大的。从家乡走出的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还有国民党高级将领庞炳勋小的时候也无例外地睡过它。

  记得早些年,孩子们总要生疹子的。病好之时,大人们总是要用热乎乎的沙土把孩子搓一过。因为经过沙土的洗礼,身上就不会留下黑斑。我是深有体会的。那年夏秋交接的时候,因为天气潮湿。身上起了一身疙瘩,很是瘙痒。娘为我在火上热了一盆沙土,然后,让我躺在沙土里睡上一晚。沙土煲在疙瘩上,第二天睡醒后,每个疙瘩上都结了一个小血痂。不几日就好了。遇到孩子着凉闹肚子,把沙土放在铁锅里在炉子上加温后,用一块粗布包裹起来,敷到孩子的肚挤眼上。热乎乎的沙土暖的小肚肚从里到外的舒服。这种方法对于大人同样有效。( 文章阅读网:www.telnote.cn )

  每个人都要经过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人即将离开人世弥留瘫卧在床的时候,老人回归沙土那是一种安逸的享受。奶奶去世前那些日子,因为长期躺在床上身上长了褥疮。娘就让我们弄来沙土,把奶奶放到沙土里,没几日,褥疮就消下去了。照顾奶奶就和照顾婴儿一样。撒尿拉屎都在沙土里,我们打理起来也比较方便。而且不像用尿不湿那样异味。

  岁月穿梭,斗转星移。勤劳的家乡人绿化家乡,在沙土地上植树造林,如今的沙土地上铺满了枣树、梨树、苹果树。虽然现在风还在刮,沙尘暴的光顾少了。漫步在这熟悉的沙土地上,看着田地里忙碌的家乡人,感受着这拂面而来的田野微风,听着亲切的乡音,心里充满感动。我热爱这片土地,热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家乡人。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