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写人散文

西疆提督金运昌

发布时间:2022-10-20 03:33:28

  西疆提督金运昌

  有一块叫做“将军石”的石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之间辗转搬了几次。

  上有清朝总兵、提督金运昌题写的石刻碑文。石头呈椭圆形,高约1.3米,宽约0.7米。刻文熔楷书、行书、草书于一炉,运笔自然流畅,笔法遒劲有力,章法规范大方而不拘泥,整幅作品一气呵成,体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力。这一珍贵的文物在阴山脚下沉睡了一百几十年,当地有关部门在记录和整理时又出现了几处讹误,相关背景资料也语焉不详。为了让大家较全面准确地了解这一文物,我对碑文进行了补正:

  “总统五千兵,纵横万里路,荡平金积堡,调防柴径驻。忽逢重九日,登高于此处,只有蒙古包,不见村与树。

  同治壬申 盱眙金运昌”

  《巴彦淖尔盟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名人笔下的巴彦淖尔》(远方出版社)、乌拉特后旗宣传部网站等均将碑文错误记录:1.“荡平”记录成“踏平”;2.“柴径”记录成“紫经”;3.“只有”记录成“只见”。均漏录“同治壬申 盱眙金运昌”等字样。注释中回民军首领“马化龙”应为“马化隆”。( 文章阅读网:www.telnote.cn )

  1872年(同治壬申)9月9日(重阳日),时任征西总兵的金运昌“总统五千兵”,在第二次平定甘肃金积堡回民叛乱后,沿阴山南麓返回,“晋头品服徙驻包头”,途经二狼山,登高望远,当时的河套平原还是茫茫草原,只有蒙古包,不见村与树。在金运昌的一生中,平定金积堡回民叛乱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于战功卓著,此后他便升为提督。国史《清史稿》也把金运昌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视为此,因此作了详细的记载,“同治八年,宝昌创发(选派)运昌代领(代他率领)其众(部下)调防绥德。时湘军已剿金积堡,。。。。”由此可见立于巴彦淖尔的这块“将军石”的重要意义。

  有趣的现象是,这块石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从二狼山搬到乌拉特后旗境内达观古道,2009年我在《河套文化》刊物上发表了《将军石》一文后,乌拉特中旗又把这块石头搬回去了。

  有关部门把这块石头搬来搬去,其实未必真正理解它的价值。金运昌是一位由乞丐到将军的人物,更是一位受老百姓爱戴的好官。

  自古英才多磨难

  自古英才多磨难,金运昌的少年也不例外。当地民间流传着少年金运昌的一段传奇式的求学经历。金运昌原名金吾,祖籍安徽盱眙。因父母病故,少年金运昌只得靠讨饭度日。在刚记事的年龄,就听父母说过,一个人要是不读书、不识字就会苦一辈子,“学问是一个刨子,它能刨断人的穷根。”少年金运昌深知学问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但靠讨饭度日的金运昌自然无法进学堂读书。讨饭路过私塾学堂时,他便悄悄地蹲在窗下听先生讲,后来干脆爬在窗台上,先生读,他就跟着读,先生写,他就用讨饭碗装上水用手指蘸水在窗台上写。因他不吵不闹,不影响别的孩子,先生以为是一时好奇,也就没在意,任他爬在窗台上。日复一日,一个多月过去,一天,先生要一个学生背李白的《金陵新亭》,那学生站起来急得满头大汗。这时爬在窗台上的金吾忍不住高声吟道: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凯情。

  四座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金吾吟罢,堂内学生为其鼓掌,先生十分惊讶,便将他领进学堂问:“你是从哪里学得这首《金陵新亭》?”金吾说:“是爬在窗外跟先生学的。”先生又问:“你知道这诗里的意思吗?”金吾点点头说:“这首诗是天宝十五年李白在金陵所作,安史之乱破坏了国家的安定和统一,使中原一带百姓惨遭蹂躏。李白借用东晋王导等在新亭集会上的故事,批评不忧社稷倾的苟且偷安态度,反映了自己要求统一的愿望。”先生惊讶得有些目瞪口呆了。他问金吾姓甚名谁,哪里人,金吾一一如实回答,先生深受感动:一个讨饭的孩子,如此专心,且能入耳不忘,难得,难得。从此,先生答应金吾免费入堂读书,纸墨笔砚由他免费提供。金吾聪明机灵,顿时双膝跪地连连磕头,算是拜师。

  从此学堂里多了个学生,金吾天生颖悟睿智,昼夜苦读,几年下来学业大进。随着金吾年龄的增长,先生本想要金吾留下来当个助手,但觉得金吾有更大作为,不能让这条大鱼窝在这口小池塘里。一日,先生修书一封,要把金吾推荐到凤阳总兵郭宝昌部,也许日后能出人头地。金吾一听先生要他走,顿时泪如泉涌道:“先生不要我了?”先生摇摇头,“哪是不要?”先生将自己的想法告知金吾,金吾领悟,跪在地上磕头道:“先生待我如亲生之子,金日后定当厚报。”

  金吾确是个有义之人,在他当上总兵以后,听说先生老了,没有再开堂收学徒,每年就从自己的俸禄中拨出一部分银两派人快马送往津里。后征战湖南、内蒙、新疆时都委托盱眙县衙代垫银两。后来当地老人给后辈讲故事时,只要讲到知恩必报,就拿金吾给先生养老为例。

  天下百姓都拥戴好官

  金运昌名垂青史,深受百姓爱戴,在他离开人世间之后,老百姓仍崇敬和怀念他。

  私塾先生推荐到凤阳总兵郭宝昌处后,郭宝昌之母郭曹氏收为义子,从姓郭,更名郭运昌。同治八年,金积堡回民军叛乱,清朝政府将凤阳淮勇楚胜军改编为卓胜军,配合曾国藩的湘军刘锦棠围攻金积堡的回民军。当时郭宝昌的母亲郭曹氏病重,老大郭宝昌要留家尽孝,鼎立举荐郭运昌代替总兵率领部下调防绥德,朝廷准奏。临行前,郭曹氏躺在病床上叮嘱郭运昌:“当官要爱护百姓,要为百姓谋利,天下百姓都拥戴好官,百姓似水,官府似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郭运昌连连磕头道:“母亲大人的话,儿子一一记在心头。”这样,卓胜军所到之处,郭运昌抚慰百姓,整治暴乱,陈林、马化隆先后率众归降,郭运昌部大获全胜,朝廷论功赏赐,正式批准郭运昌为卓胜军总兵,并赐黄马褂一件,驻守缠金若干。

  第二年甘肃回民军马胜福又树旗和朝廷对抗,杀命官、攻城池,甘肃战火又起。郭运昌上书朝廷请求出征。朝廷也正为派谁平乱举棋不定,接到郭运昌请战书甚为高兴,立即下圣旨,派卓胜军总兵郭运昌带兵前往甘肃平乱,陈林、马化隆做卓胜军先头部队。由于陈、马旧属大部分还在自己军中,都是回民,天下回民是一家,陈马部所到之处宣传郭运昌如何如何好,加之陈马部又回本族,因而没有大的开战,只是小打小敲,“少开战,少杀人”也正是郭运昌的征战宗旨。到最后,只剩马胜福本部少量部队顽固抵抗,至陈马二将就轻松取胜,捉住了马胜福,平息了甘肃回民军叛乱。因这次是郭运昌请战,朝廷上下十分关注,见郭不费吹灰之力就平息了回民军之乱,皇上十分高兴,晋封郭运昌头品官服,官封卓胜大将军。《孙子兵法》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这一战可谓达到了战争的最高境界。

  光绪二年(1877年),左宗棠李鸿章派郭运昌西征,平定西疆。郭运昌率部开拔,一路征讨。光绪三年夏抵达乌鲁木齐,朝廷任命为乌鲁木齐提督,镇守西疆。西疆因长年征战,民生凋敝,郭运昌牢记临行前郭母的教诲,“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建造桥梁。地方较贫穷,一时拿不出许多钱,郭运昌就从自己的年俸中抽出大半,加以扶持,并散发巨金赈济灾民,不几年西疆的农牧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西疆从此再没有发生暴乱。

  金运昌是贫苦人家出生,与老百姓有鱼水之情,当地老百姓都十分敬重他,都引以自豪,在他去世后都供奉他为“金吾圣公”,他的墓地被称之为“金大人”墓,占地约十亩方圆。墓前神道两侧,排列着石人、石马,非常壮观。神道前的石柱上有幅楹联:“功威塞北长城倚,名震神州定国基”。

  经过对“将军石”近十年的研究,我才明白,这块石头的主人原来也是乞丐,后来成为百姓爱戴的好官。

  2014年3月1日,五名新疆暴恐分子致昆明车站29死134伤。张春贤时任新疆党委书记、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3月5日作《将军石感怀》一首:

  光绪三年金运昌,受命提督镇西疆。抽俸散薪广赈灾,兴修水利建桥梁。农牧诸业不废荒,水舟之教民为上。自此西疆不生乱,百姓朝廷乐安祥。为民大人殁犹存,金吾圣公奉作神。神道石人今安在,不见盱眙金将军。

  5月22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早市发生暴力恐怖案,造成31人死亡,94人受伤。

  2013年12月12日初稿2014年5月23日星期五第二稿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