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活生生的博导邢向东
十、活生生的博导邢向东
大学时的班主任邢向东老师年龄和我们相仿,那时候也还没有成家。先是住单身宿舍,后来准备成家了,学校给分了间临时住房,在师大北门,一进两开30平米左右的平房。我们几个同学给邢老师“搬家”,其实是不能叫搬家的,应该叫搬东西,最多的东西就是书。除了十几箱子书,屋子里放了一个大书柜,一个写字台,四五把椅子,还有一张床,一个衣服架,还有装东西的几个纸箱,生着火炉,有做饭用的锅碗之类,家里也就这点东西。
邢老师给我们教现代汉语,当然要教方言词和普通话的区别。从邢老师那里,我第一次明白了“入声字”,也更加喜欢我们家乡话乌盟话,用乌盟话读出来柳永的词《雨霖铃》才有味儿: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终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如果用普通话读,“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等字是不全押韵的,只有用乌盟话读作入声字才押韵,才美!
我在班级里也常写点不成器的东西,一个是给班里写标语,一个是常在班级墙上张贴作文。邢老师抬举我,让我负责成立一个文学社。我从小学到中学毕业,从来没有当过干部,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也没有说过普通话,不敢在公众场合讲话。(至今,大学同学还时常说起我的笑话:入学那天,86级的师哥师姐接我们,用普通话问我,“你是87的?”我说,“不,我是中旗的”。)我只说了两句话,一句是文学社的名字我想用“人民”一类的名字,一句是成立文学社的目标想定位成奋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章程、机构、活动安排等内容我什么也不明白,文学社就这样始终没有诞生。但邢老师期盼的眼神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中,我也一直记着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说过的那两句话。( 文章阅读网:www.telnote.cn )
后来,我也写点自以为是“文学”的东西,有一首诗在《师大报》上发表了。邢老师第一时间就告诉了我,那时我们正在实习。至今还记得其中的一两句:
父亲的爱,
是一把家乡的铜烟袋,
在干旱的田间地头
吱吱作响;
父亲的爱,
是一双粗糙的手臂,
扶起我的旅行包,
夹进一片牵挂。
有一年秋天,我们到和林格尔大红城乡小红城村师大分校劳动,系主任、班主任和几个老师和我们一起劳动,两个月时间,邢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一样,是一直和我们100个同学在一起劳动的。这两个月时间,我们快乐极了,我们享受着劳动的每一天,我们享受着劳动的每一个细节。
分校的院子里盖着几排窑洞,每一排都有十几间。每间窑洞里住八个同学,基本上还是按在总校住校的宿舍人员“编制”进行安排的。校田是在黄土坡上,我们的劳动任务就是收割小麦、玉米和高粱等庄稼和修堤堰。
劳动归来,我们享受着同学叶军、崔文等给我们做好的牛肉炖土豆,装一饭盒鸡蛋,切一饭盒咸菜,到旁边村子里打一大壶农家自酿的烧酒,我们就和老师一起划拳喝酒,酒到微醉,我们就在院子里点起篝火,录音机放着舞曲,办起篝火舞会。小红河清清的河水从校园前面流过,日日夜夜静静地陪伴着我们;河的两岸红柳和白杨织成了天然的屏障,日日夜夜静静地守望着我们。
碰到刮风下雨的日子,我们就休息。老师会叫几个人一起打麻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那么高级的游戏,不赌钱。老师说,中文系的学生,应该全面了解生活、体验生活,甚至应该进监狱里看看。劳动期间,我们也都带了书和其他学习用具,抽时间完成毕业论文。我的论文题目是《谈谈史记的哲理性》,题目选大了,还得了个“优”,全靠那段时间在劳动过程中读《史记》有了新的认识。
要毕业了,留言册上,邢老师在第一页上给我写道,“你小子的戏路子很宽,只要唱,什么大戏都可以唱出来、唱精彩的!”20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那本纪念册,在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只要翻开看看老师的这句话,我便无所畏惧。
毕业后的几个假期,邢老师要来临河教师进修学校讲课,挣点“超课时费”,我们时常可以见面,也可以聚一聚。同学贺鹏程离开巴盟前往呼市和深圳发展的时候,我们三个还在临河照了张相。
后来邢老师读了研究生,考了博士,又到博士后流动站,之后回到家乡陕西西安陕西师大文学院做了院长,博士生导师。邢老师有一次来巴盟给我打了个电话,正赶上我回了老家办理母亲的丧事,没有见面。
后来我给邢老师带去一幅我写的字,还有点地方土特产。一是表达我对恩师的思念之情,一是感激之意。邢老师收到后很高兴,还给我打了电话,我们聊了很长时间。
我们八七级同学毕业后有两次聚会,邢老师都参加,我们仍在一起聊天喝酒。邢老师开玩笑说,“我可是站在你们面前的活生生的博导。”邢老师还是那么年轻,还是那么随和,知识却更加渊博,说话更风趣了。去年,邢老师的孩子考上香港大学。邢老师的工作、生活都很好,邢老师特别高兴,我也特别高兴。
2013年12月30日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