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趣别拉洪河
别拉洪河 乌苏里江下游左岸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东部。别拉洪河,满语意为“大水漫地之河”。它发源于富锦市北部东石砬子山西平原区,自西向东北流经三江平原腹地,在抚远县东部别拉洪亮子附近注入乌苏里江。它为沼泽性河流,地势低洼,多沼泽湿地,上中游无明显河床,承泄能力差。在70年代有开发北大荒的下乡知青、转业官兵们进行大规模整治,开挖河道,该流域已成为农垦区重要的商品粮产地。
当年别拉洪河,因地势低洼,常年水面浩大,像一条银色的彩带,飘荡在这个亘古的荒原上,这里是鱼的世界,鸟的天堂,野兽的乐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故事,在这里并不罕见。
一次,在火车上巧遇一位原是八五九农场民主一连的老职工,听他讲起别拉洪河上的野趣故事,听得我津津有味。
“傻狗撵狍子”是说那狍子跑的速度飞快,累死狗也是撵不上的。但是,我这次却听到了狗撵狍子的故事。捕捉狍子有多种方法,有枪打、下套、坑埋、下夹子等方法:
枪打:猎人直接用猎枪射杀,当年,还没有禁枪,好多人都有猎枪证,可以光明正大地到野外狩猎。
下套:是猎人用细细地油丝绳做的套子,在狍子经常出没地带,特别是森林里,把套子固定在地下或树上,然后,等狍子出现后,好多人手拿棍棒,嘴上呐喊,圈住袍子,驱赶至下套地点,会有一部分袍子被套住,被人们活捉。( 文章阅读网:www.telnote.cn )
坑埋:是在狍子容易出没地点挖好陷阱,等着狍子掉入。
下夹子:就是在狍子出没地埋好大的铁夹子,有的被捕的狍子甚至被掐断了腿,很是残忍。
这次,老职工给我讲了在冰面上,用狗捉狍子的故事还是初次听到。
老职工说,那些年呀,在冰面上捉狍子是常有的事。八五九农场民主一连后边,也就是现在的前锋农场前边,正是别拉洪河的下游的低洼地,水面异常宽大,每到冬季,河水结冰,冰面白亮亮的,好大一面子,在这个季节,食草动物野狍子,饥饿难忍,,就来到河面觅食露出冰面的野草,但是,它们的蹄子溜滑,经常在冰面劈腿摔倒。狗的蹄子防滑能力强,它可以在冰面飞跑。河边的老百姓要是馋肉了,都可以当一次猎人,牵着狗,拉着爬犁,到河边抓袍子。人们常说傻袍子,其实,它是很聪明的动物,他们有警觉后,会迅速的飞跑,然而,在冰面上,他们真的不是狗的对手了,愈是着急,愈是摔跟头,往往就会束手就擒,被人们活捉后五花大绑放在爬犁上,有时,一次能抓到两个狍子或者更多,当时,还没有出台野生动物保护法,河边的住户,几乎家家都捉过狍子,那的老百姓用袍子皮做褥子、坐垫等,即隔潮又保暖,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狍子肉当然成了人们上等美食,老职工说,那时候,吃上手抓袍子肉,喝点小烧酒,真是神仙生活,那时,吃的肉真香啊!现在生活比那时好了,反倒是吃啥都不香了。
老职工说,70年代,对别拉洪河进行人工修筑。前来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知青、大兵们没少吃苦,夏天水大无法施工,只有在大冬天的开始施工,他们头一天,把冻泥分割成一块块,第二天,用撬棍一撬,就是一个大的冻泥块。或者是用炸药做的土炮,点燃导火索,一炸就是一片,然后,再用人工搬运,现场有炮蹦死的,有冻死的,还有累死的,牺牲了不少人,那条年年涨大水的河流,终于被人们治理出来了,河道加深了,河岸加高修直了,而且,在河岸上栽好了防护林。别拉洪河,两岸成了肥沃的耕地,每年都能生产出绿色无污染的草炭米,成为建三江绿色米都的重要产粮基地。
在我听来,真是个传奇,因为,我的老家是巴彦县的平原地带,那里开发得早,记事以来,这些野趣故事很少听见。
前些年,人们的过度开荒疯狂猎捕,令别拉洪河的狍子等野生动物很少见了。但是近些年,我国出台了湿地保护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非法开荒,严禁非法狩猎,狩猎现象已不多见,野生动物数量又有所回升。相信:捕捉狍子的现象不会再发生了,有的将是人与动物的和平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