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耐劳聪慧的蓝田白鹿原人
白鹿原地势平坦,历来就是块风水宝地。在当今,白鹿原
上大部分地方都属于蓝田所管辖。白鹿原分为南原和北原,中
间被长长的鲸鱼沟所隔开。蓝田所管辖的北原包括孟村乡和安
村乡,南原就只有前卫镇(也包含吴村庙)。昔日白鹿原尽管
还靠天吃饭,生活也比较清苦,可是,白鹿原上的人们就能扬
长避短,好多人都会门手艺,就上世纪的孟村沙发就已红遍了
全国。今日的白鹿原蓝田人更是依托自然优势,发展的步伐更
加稳健,更加快了。
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蓝田孟村乡的一部分村民肩扛挎包,
就靠着锯子,小榔头,尺子等工具走出了村庄,坐上火车,有
南下的,还有北上去新疆,西藏的,到那些地方的目的就是“
割沙发”。短短数月,他们居然成功了,挣到了数目非常可观
的钞票。这样的好消息很快传遍了南北二原,人们受到了鼓舞
,就连我也跟上了末班车,我和姐夫就去了福建漳州,让我开
阔了眼界。那些年,蓝田孟村·安村·前卫·吴村庙的人们,可以
说走遍了全国各地。广西,云南,广东,福建,江苏等南方城
市和农村;还有新疆,内蒙,宁夏,西藏;近的地方就连陕南
也是常去的目的地。那时候,“割沙发”可以说就成了白鹿原上
最火热的手艺,期间也就有了许多姻缘,不少外地的姑娘嫁到
了白鹿原上。我一个同学的妻子就来自广西,还是他叔父割沙
发给牵的线,如今已在西安开了店,生意很是红火,两口子感
情依然很甜蜜。
白鹿原上的蓝田人敢于勇敢地走向全国,那时正是改革开
放的初期,是党的政策给了人胆量,其实,更重要的是白鹿原
蓝田人敢于出去闯的那股精神。那时候,蓝田县川好多人都知
道“原上人有钱”,也深知割沙发带来的经济效益,也由此辐射
了一大片,就连相邻的长安等地也有不少人割沙发了。
凡事都有二面性,割沙发能盛行起来,也就会有慢慢衰落
的时候,干的人越来越多,生意慢慢就不好做了。于是,居危
思变的一些原上的人们开始转变思路了,有的人买了汽车,开
始跑长途;有的人在西安开沙发面料铺子;还有的人改行,在
西安城区开起了“土产杂品门市部”(当然也有一些人更早地开
了土杂)。
前二十多年甚至当今,在西安能开土产杂品店的,可以说
绝大多数是白鹿原人,当然也就是蓝田人。上世纪,在西安开
土杂店早的蓝田人,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赚了大钱,想法也就
更大了,一些人开起了公司,那规模可就大了。就说现在吧,
西安的各大家具市场,那里能少了白鹿原上的蓝田人呢?就不
怪好多人都说“原上的人有钱,大款也多”呢。
当然了,不是所有白鹿原上的蓝田人都当了大老板,挣
到了多多的票子,还有好多人依然靠着手艺过日子。上世纪
,在蓝田前卫以西就有好多以家庭为单位做“笼”的村子。那
时候,在西安大街小巷凡是开饭馆·酒店·单位食堂,都离不开
大大小小的蒸笼。当你吃着小笼包子的时候,那蒸包子的笼可
以说就是白鹿原上的蓝田人所造的。做笼虽然挣不了太多的钱
,但可也能维持家用,过日子还是有余的,那也是很辛苦的活
;再就是,白鹿原上的蓝田人还有打铁的,那也是一门手艺,
以前盖房子用的土钉子那可是那里人们最拿手的杰作哟,像镰
刀,斧头等也不在话下;白鹿原上的蓝田人以前会木匠的人也
很多,我小时候就常常看到木匠们用架子车拉着大板柜,大立
柜,一头沉等家具去集市上卖。就是在前几年,前卫镇滕家寨
做木工的可以说遍布了整个村子,家庭小工厂在村子里随处可
见。那时候就成了全村人致富最快的一种好方式,好手段,而
且也辐射到相邻的还几个村子。
也许你会问,白鹿原上的蓝田人咋会有那么多的手艺人呢?
要我说,这还跟以前原上贫穷有很大关系,白鹿原以前就流行
着“宁给一个馍,不给一碗水”的谚语,旱原呀!靠不住庄稼,
就得有一门手艺,才饿不着,这是原上大多数人的想法。其实
原上会厨艺的人也不少,蓝田“勺勺客”嘛,在西安,在外地都
很多呢。另外,这些年随着拆迁热的进行,原上干装修的人们
也越来越多了,那可是门收入不菲的手艺哟!
当然了,凡事都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如今的白鹿
原蓝田人已不在局限在会门手艺上,“白鹿原西瓜”在孟村,前
卫就有成片成片的,可以说成了白鹿原上的一道难得的美景,
也成了通往西安的绿色通道;大棚菜也出现在田间地头;经济
农作物也在蓬勃发展着;大学学子有的回到家乡发展,也不忘
家乡的一片养育之恩;活跃在城市企业,商界的精英也少不了
白鹿原上的蓝田人。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不是蓝田人,我的家就跟蓝田交界,
说句实在话,吃饭时端着碗都能到蓝田,就这么近。当然了
,我能说那么多的事情,就因为我能亲眼看到,亲眼感觉到
。我可以说也变成了一位蓝田人(我的中学时代就在蓝田县
城度过),毕竟跟蓝田人交往的时候很多很多,跟蓝田人
结亲也是很多的,我的亲人就有在蓝田的,所以我不由得深
爱着蓝田,深爱着生我养我的白鹿原,我要用一片真心来为
蓝田歌唱,为吃苦耐劳聪慧的白鹿原蓝田人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