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
前段时间,为了方便闺女外出,特意把家里尘封已久的自行车找了出来,擦洗干净后在后座安装了一个儿童座椅,成了闺女的专属座驾,就这样,我也开始了一段时间的自行车生活。
虽然很长很长时间没有骑过车了,非常的不适应,但还是开始享受这难得的骑车生活,每天带着闺女骑着这台老爷车满世界转,偶尔感觉又回到了大学时代。
可以说自行车这个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我的记忆里占有很大的比重。
我的家所在的县城很小,小时候最常做的事就是和几个同伴徒步绕城遛弯,一圈下来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毕竟年龄太小,更多的时候还是骑着自行车满城疯跑。那时的马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车辆,于是几个小伙伴便以马路为赛道进行骑车比赛,只见几辆自行车排成一排,比车子高不了多少的毛头小子满脸认真,双手紧握车把,目视前方,只听一声“开始”,便猛蹬脚蹬开始比赛,让屁股离开车座,只知道拼命的加速,已经忘了这是在“比赛”,彻底地感受儿时的激情时刻。
还记得第一次学骑车时的场景,就在我家楼下的大操场里面,先是妈妈在后面帮我扶着车子,自我感觉学会了,把老妈赶走后和几个同伴一起练习。毕竟还是个新手,一不小心把新买的球鞋刮破了,回家后自然少不了挨老妈的狠批,新鞋子上面也光荣的多了块"补丁"。如今操场早已被改造成了加工厂,高高的围墙和日夜不断的机器轰鸣声,还有铁门上的一把大锁,把我儿时的美好记忆全部封锁进去。
上小学时学校离家很近,用不着骑车,所以直到升上初中,我才真正开始我的骑车生涯。妈妈给我买了一辆新的“凤凰”牌自行车,属于当时最时髦的造型,它也勤勤恳恳的陪伴了我的初中三年时光。学校和家之间的距离,成了每天最疯狂的时刻,有时一个人,有时和同学一起,一人一辆车,在大街小巷里穿梭,笑脸挂在每个人的脸上,笑声在每个人的身后飘荡,我的骑车技艺也是那时练就的。
高中是县里最好的高中,由于竞争很激烈,平时需要在学校住宿,到了周末才有半天的休息时间。车子虽然还陪着我,但是没有办法每天骑,住宿的日子里车子就存放在学校旁边一个同学的家里,现在想来,如果存放自行车按日收费的话,高中三年时间,我那位同学真的少挣了不少钱。
还是应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句话,我的第一辆自行车在陪伴我多年后还是丢了,伴随着高考结束,我失去了我心爱的车子,它像是一个标记,为我的生活画了一个分隔号。
大学在天津,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对于年轻我的来说,有一种世界观被彻底被改变的不真实感觉。为了尽快了解这座城市,也为了方便外出,和宿舍的几个人商量后决定买车。穷学生毕竟资金有限,在自行车市场我挑选了一辆看上去“质优价廉”的山地车,高高兴兴的骑回了学校。接下去的"十一"假期,我们几个人骑车狂转了5天,足迹遍布天津的每个角落。但是疯狂的代价是体力的严重透支,骑车逛街这个业余活动也被搁置了一段时间。不过这个伙计陪我的时间也不长,只是觉得委屈了它,在跟随我的短暂的日子里,竟没有驮过一次女生,基本都被班长的屁股压榨,委屈它了。
大三去了国外,听从朋友的建议,第二天就买了一辆自行车,在国外的一年的时间里,最亲密的就是它了,上下学还有打工,每天形影不离,如果没有它,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国的时候,不忍心把它卖给陌生人,于是就送给了一个朋友,希望朋友可以好好的对待它,而我也想着或许还有机会再见到它。
毕业后在天津找到了工作,每天上下班开始挤公交车,实在是厌烦了人挤人的惨烈场面,上班4个月后,在住处附近的旧车市场以12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二手车,当天就给它在小区的停车场办理了“暂住证”。
可能真的是有缘无分吧,这辆车在第二天就离我而去,我把它停在公司楼下后,下班时已经没了踪影,在和保安交涉无果后只能自认倒霉。这是我拥有的车子里寿命最短的一个,一天的时间里,我和它仅仅“亲近”了3次,我甚至还没有记清楚它的摸样。
一直没有再买过自行车,后来有了私家车,也就彻底告别了自行车。在路上开车时经常看见老年人组成的自行车车队,他们都穿着统一的制服,虽然看上去都是上了年纪,但是他们的精神面貌是我们这些年轻人也不能相比的,他们的活力给沉闷的城市增添了一抹生气。
当上警察后,工作性质的原因,加班熬夜成了常事,一直想着有什么办法即不浪费时间又可以锻炼身体,后来受老年人车队的影响也想过买辆车骑,只是一直没有付诸实施。
很感谢这段时间的骑车生活,让我重温了童年的记忆。车子如人,也会日久生情,回忆下来,我也有拥有过这么多自行车,它们在各个时期出现,又在某个阶段离开,偶尔想起,才发现自己原来那么喜欢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