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的那些竹﹒之二
竹不仅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竹虽不粗壮,但坚韧挺拔,节节直上,象征求索奋进精神;竹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象征顽强的生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竹之一身,从笋到杆,从叶到根,无不献给了人类,象征无私的奉献精神。我喜欢竹,更喜欢画竹,因为竹之精神与我们一代代地质人有太多相同之处。
一
来到地质队许多年后,我才知道,我们地质队是上世纪50年代末,由原湖南沅水分队溯流追查金刚石砂矿源,至黔境清水江腹地于黔东建队。1965年在贵州镇远马坪发现了国内首个含金刚石原生矿的钾镁煌斑岩岩体,打破了中国无金刚石原生矿之神话,推动了全国金刚石原生矿的找矿工作,为山东、辽宁相继找到金刚石矿提供了宝贵经验。那一代,“三八”小钻机的姑娘们为此奉献了青春;那一代,以罗会文、丁中一为代表的大批地质老前辈付出了心血和智慧。之后,我辈地质人仍然餐风宿露,以荒山野岭为伴,仍然顶风霜冒雨雪,不分寒暑春秋,先后完成了贵州境内1:5万水系沉积物重砂扫面工作,又在麻江等地发现了钾镁煌斑岩岩体。尽管如此,仍未找到有工业价值的金刚石矿床。我辈地质人不能忘怀,原大队总工程师罗会文前辈临终前耿耿于一直未找到金刚石而不能瞑目,还是时任大队长的赵雄鹰同志为老人合上双眼。
时至2010年,原地矿部部长宋瑞祥率全国金刚石找矿专家到湘、黔两地考察金刚石找矿工作,召开“贵州金刚石找矿专家座谈会”,老部长语重心长:此次到贵州,是让贵州金刚石找矿工作不断线,希望贵州新一代地质人在老同志的帮助下,接承金刚石找矿的接力棒,在贵州找到有工业价值的金刚石原生矿床,为我国金刚石找矿工作划上圆满句号。随即贵州启动了新时期金刚石找矿工作,拉开了新一轮扬子地台金刚石找矿工作的序幕。
你看!我们地质人始终不言放弃,又一代地质人正扬起贵州金刚石找矿的风帆,在曾经打破神话的镇远马坪土地上,用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拉开了新时期贵州金刚石找矿的序幕……
提起毛笔,画着画着,我又想起了山中的那些竹!无论崇山峻岭,无论谿壑沟洵,它们无处不生,无处不长!节节而上,不及凌云不罢休;潇潇临风,任你雪压劲直冲;根根相连,枝枝节节遍岭中……
二
新时代的地质人,肩负起新的使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饮水用水,时刻牵动着新一代地质人的心。哪里出现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哪里就留下新一代地质人的足迹,哪里出现旱情,哪里就竖起了高高的钻塔。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辈年青的地质人们踏遍苗乡侗寨,完成了贵州80多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为地方提供了防灾预警群测群防数据。2012年因异常多雨天气,在黔东南发生的4起突发性地质灾害中,我辈地质人成功预警了3起,上千群众成功避险无人员伤亡。许多年以来,无论哪里出现险情,哪里出现灾情,我辈地质人从不退缩,随时接受群众的招唤,随时出现在灾险第一现场,这就是新一代地质人新的使命。
09年秋,西南大地一场百年难遇的大旱,数以万计的群众饮水用水危机,灾情即命令,心系百姓的我辈地质人主动请缨出征,驰骋在轰轰烈烈的抗旱打井战场上,当一口一口清泉喷涌而出,一场场手捧甘露、天真的笑脸的画面和爽朗的笑声久久回荡在山野间时,我们地质人也笑了,笑得更欣慰。之后的两年中,先后又在贵州、河南打出一口口抗旱井。为了打井,他们有夫妻儿子举家出动的父子机台,有哥弟抛离重病父母的兄弟机台,还有以车为家在车上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空压机车师傅……他们抛家离子,他们远离故土,他们才是当代最可爱的地质人!
“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先生的感叹。竹不但可以赏心励志,可以陶冶情操,在科技飞腾发达的当今,我们的餐桌上,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住的高楼大厦,仍然处处有竹。自古到今,从破土而出的那天起,竹之一身,就注定奉献给了人类,你无怨无悔,你怎能不让我们油然敬佩!
后来,每次提起毛笔,笔豪间,墨汁里,寄托的不仅仅是对山中那些竹的思念,又多了一些敬佩,更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