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精美散文

偷渡

发布时间:2022-10-17 14:02:24

  慕名已久的“打洛”边镇,今天终于来了。打洛边镇位中缅边境的崇山峻岭之中,初来边镇跟南国许多小镇没有什么两样,据司机介绍,往日风风火火的边贸生意十分兴旺,再看街道两傍关门闭户的门面,也可以想像过去的繁华。

  为什么没有往日的繁华?为什么闭关了呢?我们一同前去的当地朋友介绍说:因为毒品交易猖獗,禁毒的需要,因为去小勐拉(缅甸的出名的赌城),赌博的中国人太多,特别是中国官员很多,社会腐败,经济、民事案件增多,中国政府闭关,这样就没有往日的繁荣。

  交贰佰元的过境旅游费,不扯票,不签约。游了缅甸——小勐拉回来后付钱。

  那日不见红日挂头,却也熠熠灼热。我们坐在当地名胜“一树成林”景点附近旅行社,阳光下,黑价旅游中价公司几个年青人不停地打电话联系,打通沿途关卡。并且七人一组分批送过去。

  一个简便的两箱小长安货车载上我们七人送到一个中国边境农村。然后司机叫我们走前面,他督阵,穿过一片香蕉林,踏着不平的土坎,悄悄地猫着身潜行。穿出了蕉林,前面土地空旷,大山脚下,两条公路并行,有货车行驶。一棵大树下,穿红衣的年青男子骑着摩托车过来了,站在那里急着招手,叫我们赶快跑过去。我们急步踏上了那条公路。

  原来山脚下里面那条公路就是缅甸的公路,这两条公路就是边境线。在没有边防军巡逻的时候,飞快穿越过去,踏上它国的公路就没有事了。据说上了缅甸公路,就是有中国人干涉都不起着用。

  来到大树下的庙亭(东南亚式的)坐定,那位红衣人又在打电话,呼叫来车接人。休息间歇,肤色黑黢黢的缅甸过路人和骑车的人啾着我们这些中国人。

  几个小和尚身着藏红色袈裟,在一角烧枯叶玩耍,第二批七人又来这里汇合。

  一会儿挂着缅甸牌照的面包车来了,我们一行14人挤乘在一起,向小勐拉驶去。摩托车在前面开路。土路上尘土飞扬颠跛跳跃,寂静的土路,不时有中国西双版纳牌照的小货车经过。据说包括食盐等任何生活物资都是从中国运过去的。

  来到一个岔路口,前面就是柏油公路,一根木竿挡住,木房走出几个缅甸军人,年青矮小,军纪不整。司机叫我们下车走路,可能是数人头,可能是对它国的礼貌。我们走上了柏油路,面包车也开了上来,看到司机向木屋里递东西,可能是交人头费。无尘的柏油路上,行驶的是中国力帆制造的小型货车。缅甸国的植被比我国好,崇山峻岭一派葱葱绿绿,同一块大地,都是60年一遇干旱,那边却比我们这边好。

  驶上山岭看到山间一个平坝,城里建设新颍,那就是东南亚出名的赌场——小勐拉,每年许多中国人到那里去豪赌的人特别多。

  匆匆赶路,司机就是向导,原来司机就是四川内江人。

  面包车开到一座有东南亚风格的佛堂,在山顶上,全身披金,金碧辉煌,园顶宝尖直入云天,四周四门,折迭式装饰,小山下左面,一尊巨佛,左手端成佛手,右手垂下,微笑天下,全身金光熠熠,第一次见到如些金色豪华的佛像,十分惊叹佩服,惊奇少见。走进宝顶佛堂,菩萨端坐宝莲,海兰色的墙壁上都是介绍如来佛主成佛的故事。

  人们走进珠宝商店看看,我就用心拍摄美景。

  向导又拉我们到小勐拉戒毒中心馆看过世界各国帮助缅甸人戒毒的历史和故事。

  车子开进小勐拉市区,路上总见缅甸山区来的小伙子佩刀在身,路上多有身着袈裟的小沙弥。

  参观了勐龙佛堂,半山上一尊如来睡佛,依手托头,一身金色,前面有如来佛主九个子弟塑像姗姗步来,九个子弟长期跟随如来佛主,最前面的是观世音菩萨,是个男身,在中国都被女性化了。和尚们递上高香要价100元,一群人中,丈老看人点名,点中者出100元,其中一人丈老点名不要钱,我给出了30元钱,有点强人之嫌。

  菩提树下,我们在此等车,那个面包车又去接偷渡者了。

  最后一个节目就是看小勐拉街景和农贸市场。没有闭关前这里来的中国人特别多,人山人海。

  那里完全中国化了,讲中文,招牌写的也是中文,那里的缅甸人也讲中文,用人民币。最大的特点是过去做生意的人都是中国人,大部分是成都和重庆人。就像在国内。响午就在老乡那里吃的家常味。

  下午5点多钟又乘上面包车沿途返回,经过木屋检查缅甸军人数了一下人头,又驶向土路,又是摩托车开路,尘土飞扬,车内笑声朗朗。汽车开到两条公路相连的小路上,面包车一拐就驶进中国边境公路,开到一个村庄就到了中国境内。原因是一村管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路相连,胞波情深”。

  跨境太容易了,只有一步之遥,过境时的偷渡是制造不易和艰难吗?当然这都是表面现象。潜规则,却是有一条黑旅游的利益分配链。它们是:中国中介人——乡村负责人,——缅甸中介人——缅甸军人检查站——还有中国客车司机,全程一条龙负责。我们有偷渡的恐惧惊奇,也有旅游探险的感觉。

  他们利益均沾,我们探奇好玩。

  老山雀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