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苏岁球(原创)
苏岁球是一个农民,一个不同于一般农人的农民!
这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农民,其所作所为令我心生敬重,很想为他写几行文字。
初识苏岁球是在2003年的秋季。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一个身材略显单薄,面色黧黑,形象有点猥琐,三十来岁的男人找到我任教的学校,说是来找我的,可是我又不认识他。他进到我的宿舍兼办公室里,从肩上取下一个包袱,很虔诚地打开让我看。原来是厚厚的一摞子大小不一的旌旗,全是赠送给他的,因为他做了好事。这些旌旗大多是定西地区的单位,个人赠送给他的,我便知道了他的名字叫苏岁球。而更令我惊讶的是,这个做了许许多多好事的的农人竟然是华亭县马峡镇赵庄村的,在这之前,我是连一点点都不知道自己的家乡还有这么个人的。除过旌旗之外,苏岁球还保存着一沓子表扬信,都是与他有关的,有单位写的也有个人写的。他要我给他写个事迹宣传之类的稿子,由于对他不了解,我便推辞了,要他找团县委或者文明办协商此事,他很通情的背上一大卷旌旗走了。
我开始注意起苏岁球了。通过间接地了解,我知道苏岁球家里只有他和老母亲,在十年以前,他在外地打工,所得的工钱除过自己的生活费和寄给母亲的生活费之外,全部捐赠给了需要帮助的困难者和慈善机构。因为母亲年纪大了,苏岁球在2002年结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涯,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的苏岁球依然以作好事为己任,劳作之余,他不是到镇上的街道里,敬老院里打扫卫生,就是到各个学校去清理垃圾……回到家乡十年来,他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他的行为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的信念,依然忙碌着奔走着。后来,他的事迹被记者写成长篇通讯,刊登在《平凉日报》、《甘肃日报》上面,一下子声名鹊起,但他还是那样:戴一顶印有“志愿者”字样的红色遮阳帽,穿一件脏兮兮的白大褂,依然帮助别人,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和以前没有二样。
苏岁球的志愿者帽子是2008年汶川、陇南大地震救灾时得到的。那年的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当然也牵动了苏岁球的心。在获知地震发生的第二天,苏岁球就赶往汶川灾区,一路上他都是搭便车而行。到他赶到汶川灾区时,救灾工作已经接近了尾声,救灾指挥部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给他安排了具体的工作。在灾区做了一周的志愿者之后,他还把人们赠与他的200元路费捐给救灾指挥部,之后他又赶往陇南的文县参加救灾十多天。他的这种善举,人们是在后来公布的救灾光荣榜上才知道的。
苏岁球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学校。他不止一次地到过全镇的十所学校,除了给学校打扫卫生外,他还用自己极其微薄的收入给十所学校的八百多名学生最少买过三四次铅笔和学习用品。每次给娃娃们买了学习用品,他都是交到校长手里,只是说给娃娃们买了些东西,要他们好好学习,任凭怎么挽留他都不会在学生们面前亮相,更不会说半句冠冕堂皇的话语。木讷的苏岁球不善言辞,再说这近二十年的作为也不是为了标榜什么,所以他从来不在人多广众之处说话。
苏岁球,这个憨厚木讷,拙朴执着的关山汉子,在外人眼里简直是个谜,因为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做好事,既不为名也不为利,只是把做好事当成了自己的职责,自觉自愿地坚持着,无怨也无悔,在当今这个浮躁、功利性的时代,不能不说是个特例啊!
公道自在人心。在华亭县2012年首届“道德模范暨十佳孝子”评选活动中,苏岁球以高票当选为“助人为乐模范”,这也算是众人和政府对一个好人的又一次肯定吧!写到这里,我忽然记起了毛泽东主席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苏岁球已经做了二十来年的好事,应该属于一辈子做好事的人了,具有这样品行的凡人是我们这些真正的凡人应该敬仰的,因为他的品行是我们远远不能企及的啊!
成了模范的苏岁球依然如故,穿着白大褂戴着红色的遮阳帽,依然忙碌着奔走着,不是帮助别人干活,就是在那个单位打扫卫生,自觉自愿地奉献着……
苏岁球啊,凡人中的一个不平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