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落寞的九旬老太

发布时间:2024-08-29 13:45:10

  每天早上,老太太就会站在敬老院大院里的西北角,面向西北方,目光呆滞,嘴里不停地喃喃着什么。

  原来她唯一的儿子以及儿子的家庭就在西北方向的一个大城市。

  被儿子送到这家敬老院已经四年了,除了春节时来几个娘家人看看她之外,其他再没有亲人来过。儿子远在外地,虽然也是一大家子人,但除了几十年前见过一面的儿媳妇和抚养了七年的第三个孙子,其他两个孙子和孙媳她是绝然没有见过的。别人问她儿子为啥不来看她时,她总是慌张地连声说道:“儿子岁数也大了,也跑不动了……儿子都七十多岁了……。”

  前些年,老伴还在世时,是夫妻二人共同生活,相依为命。老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去世的,当时也已近八十岁的高龄。老伴的去世,让她几年心情都过不来,因为老伴本来并不该这么早离她而去的。

  老伴是在一个大纷飞的寒冷的冬天的夜里去世的。那时,老伴有点发烧,因为是在夜里,就商量着坚持到天亮再找医生。因为发烧引起的不舒服,老伴就不停地翻身,谁知一不小心,滚落到床下冰凉的土地上。老太一看,慌忙穿上衣服,下床抱着老伴往床上抱,可是老太也是年老体衰,使尽力气,怎样也无法把老伴弄到床上。老太一看凭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就把被子从床上拉下给老伴盖上,自己拿起拐杖,就走出门来。她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要去距离大约三百米处的娘家侄子家里喊人帮忙。

  老太的侄子赶到时,看到姑父身上盖的被子已滚至一旁,姑父满脸痛苦的表情已僵住,用手一试鼻息,已经气绝身亡。

  老太一步一步挪进家门,看到侄子惊恐万分,目瞪口呆地看着被抱上床的老伴的模样,顿时瘫倒在地。半晌才发出一声:“哎呀……我的可怜的老伴啊……!”接着就情不自禁,老泪纵横,呜呜咽咽起来。她的如泣如诉的哭声,在漫天飞舞着雪花的冬夜,也只有消弭在无际的苍白的天地中。

  老伴的死,老太极度的悲伤。平时老伴的身体是很不错的,想不到只是一场发烧,就要了老伴的命,并且死亡时的情景又是那样的凄惨。

  三天后,儿子独自一人从大城市回来了。说是回来,儿子也可能是当作出差,因为他的家不在父母这里。而儿子这次出差的目的却是埋葬自己的亲生父亲

  儿子在办理父亲的丧事问题上,表现得十分节俭,引起了老太娘家人的不满。众人一合计,要教训这位儿子——也是他们的老表。对于表兄弟的关系,儿子是知道的,因为他是和老表们一块儿长大的。

  老太看到这个情况,连忙护住儿子,央求娘家人千万不要动手,还不住地说:“你们不要打我儿子,我儿子不愿花钱是因为钱少啊!我儿子也是一大家子人啊!”

  看到老太的央求,娘家人停住了手脚。但还是气愤难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吵嚷道:“你怎么这么没良心?难道你不是爹娘生的,爹娘养大的?”

  “你不是一大家子人吗?怎么你自己回来?”

  “你还是大学教授呢?怎么大学教授就不管爹娘了?”

  “亏你也是好几十岁的人了,不知你是怎样教育你的儿子的!”

  对于亲友的指责,儿子则是一言不发。虽然满脸通红,但还是我行我素,别别扭扭的办完了父亲的丧事。办完父亲的丧事之后的第二天,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老母亲还要继续生存的家。

  儿子出门时,老太泣不成声,但也没说不让儿子离开的话,儿子也没说把母亲带走跟他生活的话。老太的娘家人和街坊也无话可说。

  老太的身体再说健康,也是年过九旬的耄耋之年的老人了。就在四年前,在娘家侄子的多次要求下,儿子才花钱把母亲送到了当地的一家敬老院。

  儿子是大学教授,这是老太和老伴最为自豪的事。虽说老夫妻生活艰难,但在能维持生命的情况下,决不向儿子张口要求什么。老夫妻户口在农村,到老太被送到敬老院时,还名义上种着地。实际上老太是在八十多岁时才把承包的土地交到生产小组的。

  老伴在世时爱看书,因为买不起书,就到别人家里去借;老伴还爱抽烟,不分场合的到处给人要烟抽。很多次给人家要烟时,都会被人嘲笑一番。

  “你儿子不是教授吗?我看是叫你受(方言:受罪的意思)吧?”

  “呵呵!教授,应该改成是叫他爹受!”

  每当被这样的嘲笑,他都会极力替儿子辩护:“我儿子是做大事的?因为工作忙,顾不上管我,你们……你们哪里知道。”

  老伴的这个回答,每次都会招来一片笑声。

  次数多了,老伴回到家里,总是闷闷不乐,不免要告诉老太一些被嘲笑的事,而每次都是被老太责怪半天。

  “你怎么抽烟这么上瘾,你就不能不抽?给人家要,你不是自找没趣吗?”

  有一次,老伴拿着一张报纸,见人就让人家看,还眉飞色舞的向人家解释说:“你们看!我儿子上报纸了,得到国家级的科技大奖呢!”

  “那这次你儿子应该给你钱花了吧!”

  “哎呦!看你儿子多好啊!又是大学教授,又拿大奖的。我们却不行,我们的儿子再没本事,孬好还可以守在身边啊!”

  老伴听到的,无一不是被嘲笑或是不屑一顾的言语。

  老太有三个孙子。前两个老太没见过,到有了第三个时,因为儿子和儿媳抚养不了,就送给父母抚养了七年。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虽然也很穷,但是抚养孙子,老夫妻还是愉快的接受了。第三个孙子七岁时,就被儿子接走了,从此再没看到过。听说以后也上大学了。老太夫妻俩提起这个孙子,虽然显得很高兴,但也总是掩盖不住一种内心的苦涩。

  老太的儿子,现在是一名大学教授,在当时则是本地一名唯一的一名大学生。儿子考上大学时,亲戚、街坊,包括政府领导都无不称赞她夫妻俩教导有方,为国家培养出了人才。在她们看来,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养大并使孩子考上大学,果真也是了不起的成就。那时的她们也的的确确风光了一阵子。

  老太和老伴是在娘家村里落户。原因是日本侵略中国时,把老伴家里在县城的大宅子炸得不成样子,她带着老伴逃难到娘家的。

  老伴是个知识分子,老太年轻时也是出了名的标致,在当时真可谓郎才女貌,让人羡慕。直到现在,老太虽然已是老态龙钟,两鬓斑白,但还是非常的洁净,连柱的拐杖都是擦得很亮。

  老太一辈子明事理,说话都不会高声,也从不要求别人什么。儿子再不济,也总是替儿子着想。

  她的儿子的年龄也应该是已经退休了,在他的圈子中,也许是被称为德高望重的一位老教授。然而,有谁能想到,在生养他、培育他的故乡的土地上,还生活着一位万分孤寂而又落寞的老太太,而这位数年见不到儿子的老太太,就是被人誉为德高望重的退休教授的亲生母亲啊!

  2012年2月4日晚

  农历2012年正月十三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