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脑岩怀古
从县城去龙女镇,如果坐船,就能尽享龙女湖之美:烟波浩淼卵石可数、夹岸青山绿色欲滴。沿途多景点,马脑岩居首。在距龙女镇数公里之外的嘉陵江上,就能看到西岸一座陡峭的山峰鹤立鸡群,那便是龙女镇郁马坪村的马脑岩。其岩因酷似仰天长啸的马首而得名。
马脑岩地处龙女镇之南,两地相距千米之遥,垂直落差百米之巨。马脑岩真可谓壁立千仞,雄视大江。悬崖峭壁之下,滔滔嘉陵,滚滚东流。陡峭崎岖的岩脊,古人凿有三百六十五级上山石梯,名曰马路崖。马路崖之巅,是一马平川的郁马坪。
马路崖之名,据说是因其路具有马不能走、马无法到达、马望而却步的特点而得名。而郁马坪之名,则是因为马路崖使马感到郁闷而得名。由此可知,马路崖之险,与郁马坪之名,二者有着前因后果的必然联系。但笔者认为,郁马坪之名,不排除是古人将“育”字笔误成“郁”字,以讹传讹所致。因为古代这里是重要的关隘,屯兵养马是理所当然的事,说其因育马得名,不无道理。
马脑岩,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读《元史·李进传》可知,公元1258年,元宪宗蒙哥亲率大军攻蜀,史天泽所部随之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当时,李进在史天泽手下任总把。是年九月,元军取道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沿途人迹罕至,荆棘丛生,道路不通,李进所部伐木开道七百余里,十一月方达定远县七星关。
古定远县就是当今武胜县,七星关就是龙女镇马脑岩。
七星关上下皆筑连堡,宋置五百军士把守。关口正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仅马路崖一条独路可上。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七星关之险,一点都不为过。
纵观古人行兵打仗,一是守方沿江布防,守点不守线。这样的布防,有利于战时的支援与撤离;二是攻方沿江推进。因为古代打仗粮草辎重的运输,主要依靠河流舟船,除此之外,寸步难行;三是关隘依山而筑,据险而设,确保了有效拒敌。
元军攻到七星关下,史天泽命李进前往劝降,遭宋军拒绝。
为攻关,李进迂回潜入关后侦察。关后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于是,李进向史天泽报告:七星关可取!并提出了夺关计划。
当晚二更,史天泽遣李进率勇士七十人,隐蔽前进,趁敌不备,发起猛攻,李进将宋军寨门枢纽撞脱,寨门悬空虚掩之际,仅二十名元军攻入之后,悬门便自动关闭。梦中惊醒的宋兵,纷纷拔刀拒敌。搏斗中,李进虽受轻伤,但无碍杀敌之勇。其余元军被挡在寨门之外,他们可以听到门里奔跑厮杀、刀剑碰击、惨烈哀鸣、人头落地等你死我活的搏杀之声。但是,他们怎么都打不开寨门,无法进入支援。门内,李进身先士卒,与二十名勇士,并肩作战,奋力搏击,杀伤宋军三十名,首战告捷。
之后,李进用同样的战术,攻下宋军的第二道防线——上堡,杀伤宋军益众。其余宋军,早成惊弓之鸟,纷纷弃关而逃。东方欲晓之际,元军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李进夺取七星关之功,得到了元宪宗的奖赏。
次年二月,史天泽部大军到达七星关,对合川钓鱼城形成了合围之势。
上述史事,比《元史》汪良臣传所载“以钓鱼山险绝,不可攻,奏请就近地筑城曰武胜,以扼其往来”之奏,要早五年发生。到“至元七年(1271),宋人修合州,诏立武胜军以拒之”之时,已过了十三年之久。
七星关作为战略要地,水道嘉陵江和旱路驿道,在关下并驾齐驱。历代统治者在此严防死守。武胜史载,明代在这里设置郁马里。清代在这里额设哨船一只,舵夫一名,水手四名。道光年间,县令车申田对马路崖的上山之路进行过扩宽维修。
为了提高七星关的防御能力,当地后来将连堡防御工事分为三寨,分别叫永安寨、仁义寨和新寨。正如武胜史载:“明时郁马里,四面险要,中阜高阔,纵横四五里,田皆膏腴。旧筑为大寨,后以难守,区为三寨”。
今天,七星关远去了鼓角争鸣,散尽了战争硝烟,还原了马脑岩本来的祥和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