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精美散文

一霎车尘生树杪,比德而邻未可期

发布时间:2022-11-02 22:30:53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在远离人群的山间,有一个孤独的灵魂。以最原始的凿子,敲打出最绝美的时钟;用最纯质的翰墨,填补着世人道德的留白。他的名字—雷锋,沓刻在你我的心坎,成了道德、志愿的代名词;时至今日,他朴素的、以奉献为内核的精神操守,仍比勘人性的价值尺度,他的故事,皆是至宝,值得反复含咀。

  他,是箭矢、坚韧地穿破了贫苦无依、亲人相继含恨而死的现实屏障。在党融融光辉的煦育下,挣脱命运套固在他头上的网,由一个孤儿,成长为一名平凡也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嬗变作中华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1960年湖南望城的解放,使他走出了痛苦的人生际遇。他,像一台永动机,散发着无限的奋斗激情,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创下了光辉的业绩,印下了鲜明的足迹,被多次参评为“工作模范”。自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他践履笃行,团结战友,拥护集体,荣立战功,曾受嘉奖多次,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而他思想觉悟的提升,是他入党以后,在此期间,他牢固地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奋斗目标。诚然,他以毕生来践行这一理想,他懂得为谁活着,所以,他的意识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最踏实的幸福和满足。

  22年,生如夏花。他的人生记忆,没有收录共产主义乌托邦式的片段,但他却让世人,在他如火的奋斗热情和无私的奉献里,窥探到了未来共产主义的美好光景,并以此为远方风兼程,不懈前行。

  他的一生,关乎苦难艰辛,关乎理想信念,关乎道德情操。凡此种种,在我们心底,都留下亘古的馨香,并让我们自觉地循香而往,雕刻自我价值,提升人生境界;在中华民族绵远的城隅上,挥就永不斑驳的华美诗篇,并成为华夏儿女掘生强大向心力、从而铸成伟大民族精魂的助推力。

  从平凡到伟大,有两种可抵路径。一是将大事做得无可挑剔的完美,二是将小事做得一以贯之的持久。毋庸讳言,雷锋划属于后者。将其一生具化作无数质点,我们会发觉,他并未有撼天动地、更换乾坤的丰功伟绩,但也正是这些平凡的质点,累计起他坚实伟岸的人格。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给刘禅的遗书里牵涉了行善为恶均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哲学思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对此,明学者吕坤在《呻吟语》里亦有相关论证,“恶恶太严,便是一恶,乐善甚亟,便是一善”。

  “泛爱众而亲仁”,雷锋坦然、温和的奉献精神,与孔夫子2000多年前的论断精准契合。’“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君子对待周遭之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雷锋亦是如此,只要有人需要,他就是暖阳,给你潮湿的心罅投以温暖的光辉。孔夫子关于仁、义的命题,是几千年来的道德准绳、理想人格。在颇长的历史阶段,都足以使民德归于淳厚;而雷锋的助人行为,无疑是在现代社会,将儒家思想里颠扑不破的关乎道德的真理以最朴素、最低调的方式反复验证、推广。对于他一生毫不保留的付出,有人认为愚蠢之至,然,有苏格拉底的话足以将其彻底驳倒——正义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

  纯粹的个体是华而不实的,可以锻造以及脆弱易碎的,当一个人在人生活动中发挥作用时,该个体就被转化作一件光辉灿烂的礼器,知名哲学家芬格莱特这样认为。诚然,雷锋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诚于奉献的行为,是个体在奋斗的表现,也是他亲历亲为、为广大社会群体开展德育的过程。社会是一张宣纸,而他恰是墨迹一点,渐次洇开,感染更多的个体自发地加入奉献的队列,自觉地践行道德理念。他,在付出里收获了精神上的愉悦,在奉献里慢慢靠近理想的彼端;更为无数私德泛滥、漠然的人打开昏聩的户牖,使其洞见生命的清新。然,伟大的君子人格,从来都不是用以瞻仰、膜拜的,而是他能够影响更多群体,使他们愿从中悟得一种发掘自身伟大的道德潜质的途路。

  在社会的转型期间,这种传统道德体系时遭冲击,原本理所当然的价值观颇受质疑,大众的道德取向朦胧化、任意化、凌乱化。基于效率优势,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发展模式被选择,诚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正式宣告将金钱飙升作价值尺度,隐隐宣告了道德的穷途末路。媚俗、拜金等消极主义在市场经济的荫庇下堂而皇之地开垦着自留地,道德的宏观性调控及自我性规范趋于弱化边缘,同时,道德约束的形式主义致使社会道德重说教、轻实际的倾向,人类共同的正义主义价值出现空场,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大众口头权力标榜雷锋精神,却频繁上演到的严重缺位的幕剧,学生溺水,渔民捞尸待价而沽;幼童屡遭车轧,路人熟视无睹……正义的桥似乎架构在不可极目的天际,雷锋精神,也已沦为一种美好、高远的说教或一页泛黄的纸笺,古旧不堪。

  尼采说,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人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对传统道德进行清算。他断然地将传统道德看作上帝最后的掩体。大学课堂,我们亦轻易忽略了古人对大学的释义——-大学,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觉得,只有西方萨特、弗洛伊德等资产阶级哲学派及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的引论,才是在现代社会有尊严地生活的至理;我们越来越信奉高贵的灵魂就是自己尊敬自己,也让意识逐渐习惯功利和个人主义,主体道德意志分化。

  和江湖比,大学毕竟还是象牙塔。为了追及雷锋渐远的跫音,在三月学雷锋月里,有心之人横亘起一道道条幅,让更多人止步思忖——-雷锋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延大的爱心社,致力于予每颗渴求关怀、几近干涸的心以春阳般的温暖,他是雷锋的代言人,是其精神的传播基地。你会看到,校园一角的帐篷下,爱心社成员带领同学们为身染痼疾的老乡集善款,为积攒重生的希望;猎猎寒风里,你我争相为偏远山区的还痛募集衣物,帮他们度过一个不冷的冬天;周末,众人结伴而行,为处于无声世界的人儿将诚挚的关怀和慰藉送达……

  歌德有这样一个关于青春的命题:青春时期比任何时期都强盛美好,千万不要使其僵化,而应让它保持永远。抑或,你在自己有定的界域里,专工翰墨,皓首穷经,最终登至学府的巍巍巅峰,但请记得,灵魂和肉体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全的人。为青春,添些传统的道德质感合理性的价值思索,让人格在时间的轨道里不断提升、渐趋完善。

  德不孤,必有邻。每一种无偿的奉献,我想,都可以追溯到善与德。雷锋走了,但有那么一群人,秉承其道德真性的人,满怀奋斗激情,饱含青春能量,循了他的履痕,守德如新,倾善如故,将雷锋精神化作一种绵延的历史特性,薪火相传。

  薪火相传。

  新近的某个雨天,签约了数篇《雷锋日记》,笔底一滑——

  雨了……没有家的流浪者该往哪个角落,找寻一方不湿之地?是破旧的屋檐下,还是废弃的涵洞里。

  一霎车尘生树杪,雷锋已向尘中老。

  里仁为美众星拱,比德而邻尤可期。

  ————后记

  #mailContentContainer。txt{height:auto;}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