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古代散文

司马光日记3

发布时间:2022-08-04 12:19:33

  嘉祐五年(1060)三月

  我大宋从太祖励精图治至今已逾百年。百年之间,赵宋王朝完成了一个更替。

  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五,太祖以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的潜龙之身受群臣爱戴、奉为共主。此后,天下归心,大统为继,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太祖登泰山之高,俯瞰天下武德与威权之生发,洞晓人间纲纪伦常之要义,以唐末五代强藩悍吏居大势而震主的历史为鉴,不以杯酒释兵权为满足,设中书、枢密两院对掌行政、军事大权,使权柄相互节制,使百官唯九五之尊是驱。

  在地方以文臣知州,另设通判以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划分十五路,在各处设转运使管财政,提点刑狱管司法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和农田水利,地方官都由中央官兼任,临时差遣。

  如此,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无不是以太祖之喉舌为呐喊,无不是以太祖之手足为躬耕劳作。

  然而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官僚机构叠床架屋、人浮于世的弊端也连带着出现了。我朝官吏来源有两条渠道,一条是由科举录取,一条是由“恩荫”而来。宋初,科举取士,沿袭唐制,每年最多不过录取二、三十名进士,后来越取越多,太平兴国二年(977),太宗皇帝一次录取达五百人,比宋初增长了二十倍。仁宗在位四十一年,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四千五百一十七人。(注:据苏轼《东坡集》卷二十四“送章子平诗叙”。)真宗景德年间(1004——1053)就膨胀到两万多,二十年间增长了一倍。(曾巩:《元丰类稿》卷三十“议经费札子”)到嘉祐八年(1063)官吏已经“十倍于国初”。我大宋“恩荫”这一制度已趋不堪,许多无学无识还兼无德无才的人,凭借当官的老子“恩荫”,便可坐享官爵,一个人做了大官,不仅仅恩及子孙,就连门客和医士也可受到恩泽。王钦若死后,朝廷录其子孙、亲属、亲信多达二十余人;郭遵战死,四个儿子获得官位,其女已出家为尼姑,仍赐紫袍。仁宗朝为了表示皇恩浩荡,竟然追恩五代时候三品以上官吏的后代。宋代官吏多,但是多数人有职无权,有权者也互相掣肘,工作效率极低。

  文官三年、武官五年一磨勘的制度,尽管在任职期间无所作为,也可到期坐享晋升之利。

  如此,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官僚机构叠床架屋,人浮于事。

  范镇有次与我私议,说他那边“尽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这种现象何止于他那边!毫不夸张,每个部门都是如此。在官言商已成为时髦,这危险的信号已持续有年了。

  服父母丧,居涑水五年间,遍至阡陌里巷。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大宋黎民百姓的善良、淳朴与勤劳。可同时,他们也艰辛、清贫。他们兢兢业业,男耕女织,即使稚子都知道为家庭分忧,就连老妪都不忍为儿女增加负担——即使佝偻着腰身也要自食其力。而一旦病了,他们也不请郎中。因为这样就可以为子女省下一笔开支!

  老杜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之后,唐朝如何?

  万民汹涌便是气、“均贫富”便是数。气数起,气数灭。

  大宋、大宋、大宋!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