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写物散文

文林桥

发布时间:2021-12-28 16:18:29

  在那以水上交通为主的年代里,直塘河即使抵不上现代的高速公路,也和省道公路差不多重要了,橹声帆影,川流不息。直塘河方便了大多数,但也阻碍了小部分,她把土地分割成了此岸和彼岸,阻断了河两边人的思念。于时,茂墅东首,一座小木桥出现了,究竟在什么年代建的,谁建的,已无考证。现代人做慈善中只是一种手段,以功利为终极目标,古人做慈善就以慈善为终极目标,不知哪个乡绅捐资造了桥连桥名也没起一个?或许有,不过被岁月淹没了?

  桥有佛性。它餐风饮露,舍弃自身,不论你性别、身份、职业,还是好人、坏人真正地普“渡”众生。可桥上的人却很难渡过去。桥两头的后人,为了桥名争论起来,桥东说是“文林桥”,桥西说是“茂墅桥”。这一争就是几百年,由此两岸宗祠的矛盾曾几度激化。

  1999年,新翻建公路大桥,已定名为文林桥。因为,《包氏宗谱》有记载,“在茂墅之东首有一桥曰文林桥”,“乃文林璜塘两镇接壤通衢向系木桥成渡”,“功巍公当世屡次捐修,绥来公几经更换,桑榆既晚,恐朽坏跌蹉,公元一七零六年命嗣茂才出百金改造,务以平阔坚固为久远计,好事者认为启建石桥更牢固,两堍未就,百金用完,不得已,再筹资才得完工”。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小木桥由文林南房的包公后裔改造石桥是确定的,但说那时就叫文林桥还是有质疑的,因为宗谱是后人修的,谁能保证这桥名不是后来的各执一词呢。因为这桥年经失修,又于“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四月十六日,由三房包氏后裔负责重建”。没多久,咸丰十年(1861年)新桥毁于太平军的战火,同时毁于战火的还有文林桥东堍的半只家庵,此包功巍家庵是文林包家祠堂的支祠,建于康熙末年(1722年)。1958年,家庵、祠堂拆毁,材料运去建造文林公社粮站加工厂,当时家庵大门上方拆下来一块大匾,上书“彌如庵”三个大字。

  光绪十九年(1893年),由包侯甲(联甲)又重建石桥,直至1974年完全拆除,并向北移50多米,新建砖彻水泥拱形桥。拆除下来的半边石头桥面,现在还静静地躺在原桥址的河边,看着直塘河航道由兴盛变衰败,河水由清澈变混浊,石上刻的“文林桥”三个大字还是如此清晰,每个字还有一个圆圈装饰着,这为桥名留下了注册印记,不管以前叫什么桥,自1893年开始叫文林桥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据说,最早的石桥是无名的,后为了区分地名,才题名“弥如桥”,因为桥东堍有一只宗族的支祠堂和家庵,家庵就叫“弥如庵”。不想,一来弥如和茂墅读音相近,再者,桥在茂墅东首,茂墅村比南房村大许多,历史悠久,一般人只知茂墅,不知南房,所以,以讹传讹,弥如桥叫成了茂墅桥。包家的后人听着不干了,叫了茂墅桥,不是自己买了炮仗给别人放嘛,祖先的功德哪容被埋没。所以,桥毁了又造,造桥成了包氏人一代代的心愿,为了和茂墅的读音区分开来,又可以纪念先祖“文人如林”的典故,重建之桥就取名文林桥。桥虽然定名文林桥了,但人们茂墅桥叫顺口了,习惯很难改过来,再者为了不和门村富杯河上的文林大桥混淆,也不愿改称。

  包侯甲(联甲)造桥有拾到两块金砖的传说,其实还有后传呢。包侯甲(联甲)建的桥,两边是二块宽和高各有六、七公分的大石条,石条中间是五块刚松板。两边石条侧面都刻着“文林桥”三个大字。看着这三个字,包氏人洋洋得意,茂墅人感觉一根鱼刺卡在喉咙,也许最早的小木桥是我们茂墅造的,凭啥现在只叫文林桥?但没有一点办法,谁让桥是人家造的呢,经济权决定一切啊。但总有几个年轻刺头,不服气,乘两边大人不注意,架起火堆熏起了桥上的石条,在火堆里加了能酥化石头的材料,等茂墅人的长辈去阻止时,一边大石已经受损了。不久,那块受损的石条就断在河中,直到1958年挖河时,断石才拖到岸边。所以,有对文林桥记忆的老人,都只看见只有一边有石条。

  这只是传说,放在今天要判诽谤的,火堆熏断石条更是无稽之谈,可能那块石条内部本就有伤痕,再加上风、战火腐蚀损害,就这么断了。1937年,日军从上海方向入侵过来,国民党军队撤退时,要破坏文林桥,五个手榴弹捆一起想炸断文林桥剩下的一块石条,结果石条丝毫未损!最后只能费力把石条撬到河中。五块松板绑一起做成一只渡船,给老百姓过往。

  直塘河是一条天然屏障,本来国民党军队在文林桥西堍筑了碉堡等工事,要阻击东来的日军的。但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地图上文林桥标的是茂墅桥,运送弹药的船找不到地方,一直把弹药送到了江阴附近有一个叫北茂墅桥的地方,等弄清楚茂墅桥是文林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守军没有弹药,只能向西败退。如果真的在文林桥打了一仗的话,那今天的文林版图是另外一样了,历史也不一样了,发展也不一样了,什么也不一样了,冥冥中自有安排?其实一切都在不经意间。从这也可以看出把这桥叫成茂墅桥有雄厚的民间基础,直至今天还有许多人叫它为茂墅桥。但随着传媒文字的发达,这种叫错名的状况会消失,但我们也似乎失去了什么?

  文林桥毁了又建,建了又毁,经历了太多的故事。今天我们建桥已是轻而易举的事,已轻到我们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好几座桥。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