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励志故事和西方励志故事的差距
还记得几年前对一本书《哈佛家训》爱不释手,喜欢那里的每一个小的故事,感悟每一个小故事所要表述的意义。实在说的上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今天晚上又无意间的翻了翻刚买来的《青年文摘》,读到这样的一篇文章——《不会考试的数学大师》,很有感触,也很有感想。
以前看过一系列的对青年,也不只是青年,对所有人的一些励志故事,看看名人志士的传奇人生,以给自己的人生作为更好的航标。可是突然发现一个问题,中国的励志故事和西方的励志故事有着很大的差距。
在看到一些西方的励志故事时,觉得西方的一些称得上是对世界有着卓越贡献的人的经历都是很不寻常的,存在着相当的偶然性。比如说,刚才提到的《不会考试的数学大师》,对于他的故事,就一定要说他以前在数学成绩上很糟糕,经历是很痛苦的,考大学考了5次才进入大学,并且不允许上工科系。即使到了文学系,数学成绩依然不及格……可是他在数学上却有着骄人的成绩,3000多年未探究出来五次方程的解,被他用椭圆函数求了出来。仔细想想,几乎所有的西方人的励志故事都是大同小异。回望历史,像英国的牛顿,也是在自己的发明上得不到别人的认可,遭到学生的耻笑、欺负。但是他却成为了一位物理学家;爱迪生被赶回家中的故事也是妇孺皆知,却也被誉为“科学大王”;英国的虎克,本来的工作是为别人看大门的,可是一直在磨一面镜子的过程中,发现了微观世界。例子举起来数不胜数,西方的励志故事几乎是千篇一律,存在着相当的偶然性。让读者对他们有着相当的崇敬感。
再来看看中国的励志故事,和西方的励志故事截然相反。有着学术成就的人都是很刻苦,很努力。像童第周,在国外深夜在路灯下看书。这些事情都是很让人折服,佩服他们的意志力和耐力。还有像一些从事体育项目的人,对他们的介绍都是如何如何的艰苦训练,让人看着如何如何心痛。总结起来中国的励志故事主要就是:努力、刻苦、拼搏。没有汗水的付出,得不到真是的学识与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便是中国励志故事所要表述最多的道理。
中国的励志故事和西方的励志故事在我看来就是文化的不同而导致的故事情节的差异,但是最终的目的又是一样的,对读者进行更深层的勉励。西方文化就是让人觉得什么事情都是存在着运气,存在着偶然。而中国文化就是给人一种很必然的感觉。西方讲究学中伴随着乐趣,学中伴随着发现。就像他们的励志故事一样,并不是在自己本身的学业上成绩很喜人,都是在课外的这种探究上取得了成绩。可是中国的学生们一直在苦读书本,为了追求高分数,一直学习着别人研究出来的东西,自己得不到太高的发明。我想这也是诺贝尔奖中国没有人得到的原因吧。
无论是中国的励志故事还是西方的励志故事,我都很欣赏,都很喜欢读。它总会给你一些启示,让你在学习或工作中能够更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