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记网

位置:日记 > 开心日记

哲理小故事--人生哲理

时间: 2011-02-25 15:40:50  分类: 开心日志  天气:晴天 

弯理论:
该理论来源于田径中的弯道跑,在田径比赛和训练中,弯道技术是判断一个短跑运动员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大多数情况下弯道技术的优劣影响了运动员的实际成绩,一般来说,在弯道跑过程中最容易超越。在管理实践中,弯道理论是指企业在完全竞争环境下进行超越,需要在“弯道”即转换思路、改变方向、离心作用力下完成。因此企业间的超越与否由企业“弯道跑”能力决定


迂回战术:
美国杜维诺公司向一家饭店推销面包,杜维诺派销售人员和部门经理亲自上门推销,并向这家饭店做出价格优惠、服务上门、保证供应、保证质量的承诺,还表示了愿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愿望,但饭店经理就是不买他的面包,后来社维诺采用了迂回战术。杜维诺了解到,该饭店的经理是一个名叫“美国旅馆招待者”组织中的一员,他十分热衷于这一活动,被选为该组织的主席,不论该组织的会议在什么地方召开,他都不辞辛苦地参加。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当杜维诺再见到他时,绝口不谈面包一事,而是谈论那个组织,饭店经理十分高兴,跟他谈了半个小时,显得十分兴奋,并建议杜维诺加人这一组织。几天之后,杜维诺便接到了这家饭店购买面包的订单。

  有的时候,如果针对对方的疑虑或拒绝直接说过去,可能会越说越僵。这时应微笑着将对方的拒绝暂时搁置起来,转换成其他话题,用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瓦解对方内心所筑起的“心理长城”,等到时机成熟,再言归正传。这时,往往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新天地。
迂回绕道技巧在运用中要注意三点:

  1、要心中有数,不可信口开河,怎么迂回,都离不开讨论的主旋律。

  2、迂回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迂回中所提及的各种理由,估计对方没有考虑过,或至少考虑得不周全。这样说出来的话才有“信息量”,才会引起对方的注意。

  3、说话要自信。谁说话更自信,更有技巧,谁就会胜利。

一只空鸟笼:
——不要为了“匹配”,而混沌了“目标”
  
哲理的故事
  1907年,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天,两人打赌,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

  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其发现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它说的是:如果一个人买了一个空的鸟笼放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这就是著名的鸟笼效应。
  故事的哲理


  在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什么东西吗?我们做企业时,是不是也有时为了局部资源的割舍不下,或局部的匹配完整,而无形中改变了整个组织的战略方向和资源配置?


“懒惰”的黑蚂蚁:
——“用心”也是一种“出力”
  哲理的故事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曾对黑蚁群的活动进行过观察。他们把90只蚂蚁平均分成三组。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那就是“懒蚂蚁”无疑了。

  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

  真相大白了。“懒蚂蚁”其实并不懒,只是作用不同罢了。
  故事的哲理


  简单地评价勤与懒,有时会流于肤浅。“懒蚂蚁”们勤动的是脑,费的是心。组织在用人时,既要选择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勤蚂蚁”,也要任用运筹帷幄、对大事大方向有清晰头脑的“懒蚂蚁”。无论勤蚂蚁、懒蚂蚁,能在需要的时候解决问题,就是好蚂蚁。

猴子与表:
——不存在多多益善的资源

  哲理的故事


  森林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工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但 “猛可”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只表的时间指示都不尽相同,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猛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当有下属来问时间时,“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过了一段时间,猴子们起来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宝座,“猛可”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据为己有。但很快, 新任猴王同样面临着“猛可”的困惑。

  故事的哲理

对于战略制定,简单的明确往往是比繁复的准确更重要的。而对于资源拥有,以为多多益善往往是狂妄的幻觉和悲剧的发端。

麦穗哲理故事来源:
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带弟子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个弟子刚走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得是,懊悔不已;第二个弟子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认为麦穗不够大,一直到了终点才发现,前面最大的麦穗己经错过了,当不知不觉快走出麦地时,赶紧随便摘了一支。第三个弟子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验证是否正确,然后选择了大麦穗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

  虽然在数不清的麦穗中寻找最大的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所谓最大的往往也是要在错过之后才能知道,但如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果断出手,这样即使不能选择到最大的麦穗,但离最大的一定也差不太多。这就是“麦穗哲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麦穗哲理的影子,比如面对机遇,比如选择工作。

  如果用采撷麦穗象征着选择婚姻对象的话,每个人都只有一次选择机会,要想拥有最完美的婚姻,就不能盲目草率地做决定,否则只会让你日后悔恨;而犹豫不定,又只会错过一次次机会,最后也是空留余恨。只有在青春感性中保持理性,随着阅历的积累,了解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再去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伴侣,得到幸福的几率就会大一些。

作者信息

tengxunqq8712974

昵称: tengxunqq8712974
性别:男
去Ta空间看看

我要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1)

tengxunqq8712974的日记

开心日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