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记网

位置:日记 > 爱情日记

谈情说爱(康有山)

时间: 2015-03-12 11:21:46  分类: 爱情日志  天气:晴天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人们对“情”的疑惑;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这是人们对“情”的一种诠释;

“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反应所表现出喜怒哀乐等的心理状态”,这是字典里对“情”字的注解;

“人生有情泪沾臆”这是杜甫对“情”的一种概括,这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情;

“蜡烛有情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是杜牧对情的一种歌咏,这是一种男女之情。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是韩愈对无情的鞭挞,是他对不幸者的一种同情,这是一种透彻、强烈、深刻的情。

凡此种种……

情作为一种生理现象,是一切生命的本能,又是对一切认知的必然,也是精神感受的结果。但是,由于人们和其他生命的千差万别,反应和接受的形式、状态、程度、结果不会完全相同。而且又因为在对待、联系、延伸、处理的不同,最终的结局也就会千差万别。在人们千百年来对“情”的感知梳理中,归纳出:情理、情感、情形、情欲、情爱、情愫、情商……等一系列的概念,用来规范和指导情的发展方向

情作为心理反应,不仅仅反映在生命之间,也反映在生命对生命之外。例如乡情,民族情,爱国之情,还有对自然之情……这种情,也是人们特别重视的。所以,情之广大无边,

情之高深无极,远非云天浩海所喻。

情作为一种心理素质,它是世界存在的前提,更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不可否定,

在一个没有情的世界中,能够有人类的存在。无论爱情亲情友情,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平时所说的“有情”或“无情”,都是比较而言的。鲁迅先生所说的“无情未必真豪杰”,

就是指这种比较。

这几段晦涩而呆板的文字,可能使人陷入了更加朦胧而迷离的境地,本人恕不赘述。这里着重剖析一下男女之情。

自从有了人,就有了男女之情。

男女之情从远古到中古,从古代到现代,从寒冷的极地到酷热的沙漠,从高山之巅到无边的大海,从天上到地下,只要有人,就有这种情。这里,我或许很武断地说,脱离了孩子时代之后,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有形式不同、程度不同、态度不同、从而结果也不同的男女之情。

男女之情不是爱情的同义语,男女之间的感情也是复杂的,它既包含着爱情,也包含着友情和亲情。我们知道,男女之间首先是性的区别,而男女之间性的取向和含量,正是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分水岭。其中,亲情中的性含量最少,友情中的性含量次之,而爱情基本完全是性取向。然而,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他们之中的性含量的增减,爱情可以转化为亲情和友情,友情和亲情又可以转化为爱情,对后者大部分人毫无异义,但是,对爱情转化为亲情和友情,绝大部分人是难于接受或根本不接受的。

比如说,处于同乡、同民族、同国籍、同语种的男女,在特殊的情况下是会有亲情的,后来就成为朋友,毫无疑问又完全可以发展为爱情;而经过恋爱结为夫妻的男女之情,经过生儿育女、性观念的变化、衰老或移情别恋,把自己妻子丈夫当成亲人和朋友,这种变化,虽然在情的质量和爱的含量上有所贬值,但对两个人的关系威胁不大。即使是移情别恋,也往往属于“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那种较多。这种性含量的减少,使其中另一方在他(或她)的心目中亲情和友情的质也有了一定的上升变化,他或她视自己的对方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不会轻易地抛弃自己的对方。即使是这样,这种情对两人的关系也是一种威胁。当受到被移情人压力、外界压力、某种诱惑力、其他外力的作用,也很容易改变两个人的关系。即使不是受到外界的影响或压力,由于环境、爱好、情趣、地位等的变化,也会造成这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

对男女之情,所谓的第三方的情况又是很关键的一环。其地位、年龄、相貌、财力、

社会地位、思想、品德、才学、伦理观念等各方面都在起着作用。这里所以不用第三者而用第三方,是因为这方和这夫妻中的一方的亲情或友情还没有上升为爱情。但不是说这种变化是必然的,是会很迅速的。另外,不能不强调,主观意识还是起作用的,然而任何男女之情,在控制过程中,都是比较艰难的,更何况对那些意志薄弱这更是艰难。

这也不是说感情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也不是说只要有了男女之情,就会有后果,就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麻烦。因为男女之情的产生、发展、变化是受很多因素的制约的。这既有主观的,也有外界的,既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又有心理素质的限制,更有法律和道德的限制。何况人的感情程度也不见得都是那么强烈,它能生成,也会消失,能聚来,也能散去,

只是要把握好尺度就行了。

记得姜育恒唱过一首歌,叫做《梅花三弄》,其中一段歌词是:“人间自有痴情者,莫道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这是对痴情者的赞扬。我以为,对痴情者要具体的分析,要有所选择,既不能一概肯定,又不能一概否定,必须要看对谁、对什么、对哪个对象的情;是什么样的情,是好情还是坏情,是真情还是假情;要审视对方,还要审视自己,是否有那个权力,在好多的情况下,情是一把双刃剑,是害人害己的魔鬼,是恶煞,是鸦片,是剧毒。这就又要谈到爱情。

爱情是男女感情的最高极。

爱情的本质是真实,爱情的基础是信任,爱情的核心是给与,而不是索取。爱情作为一种感情的形式,它本身又是一个过程,它的结果不是一个,而是好多。有的爱情向正常的方向发展,最终走向了婚姻,到达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结果,这种爱情也就是成功的爱情;有的爱情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波折,波折之后,一部分夭折,一部分受伤痊愈之后,继续存在,继续发展;有的爱情,停留下来,永远定格在爱情的阶段,这也是人们最期望的,是好多人所追求的,这即是永恒的爱情。所以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表现了人们对于永恒爱情的期望。这里要强调一下,婚姻是爱情的一个长期的驿站,也不是爱情的终极。有一首歌,叫做《最浪漫的事》歌词是: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听听音乐聊聊愿望。你希望我越来越温柔,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你说想送我个浪漫的梦想,谢谢你带我找到天堂。哪怕用一辈子才能完成,只要我讲你就记住不忘;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这种爱情,应该说是最圆满的爱情,也是最浪漫的爱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婚姻又是爱情的一个驿站。

但是,那种最圆满的、最浪漫的爱情,却又不是流传最广的、流传时间最长的爱情。而流传最广、时间最长的、影响最大的爱情往往是爱情的悲剧。就以中国流传的故事来说吧,

没有结果的爱情以唐朝元稹的《崔莺莺传奇》为代表,就是后来的王实甫写的《西厢记》;

版本较多、结果不同的是《铁弓缘》后来又叫《孟丽君》或《孟丽君与皇甫少华》这个故事。

结果较好的有《薛平贵与王宝钏》、这是流传较广的。因为王宝钏虽然苦守寒窑一十八载,毕竟等回了薛平贵,而且双方都真情未变;司相如和卓文君也还可以;此外有“举案齐眉”的梁宏与孟光的故事;还有为妻子画眉的张敞,这都流传的不广;还有四大美女中的西施,历史上有“范蠡偕西施泛五湖”之说,但情节记载还不够详细;倒是貌丑德高的丑女美满幸福的多。这是因为古代一直把美女看成是“红颜祸水”,对爱情是采取禁锢的态度。即使是婚姻,也必须是“三媒六证”,根本没有“恋爱”之说。

由于种种的原因,古代流传最多、最广、最远的是爱情的悲剧。这些故事,或在唐宋以后的“勾栏瓦舍”由说书人讲述,或在民间口头流传,或在小曲中传唱,或在舞台上演出,

或由一些文人写成传奇与故事,一代代地流传下来。

影响最远、最广、最大的爱情故事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了。这个故事,经过考古学专家、戏剧史专家、历史学家的考证,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是它的具体年代还不是很详细的,还是众说纷纭的。大约时代是东晋往上推至汉代之间。故事的情节是:

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之才学,恨家无良师,故一心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之,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其父曰:"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其女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不忍使其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赴杭求学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于草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日,二人至杭州城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窗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其是女子,只念及兄弟之情,并无特殊感受。祝父思女心切,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鄮城九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彩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这是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其核心是:“生不同床死同穴”。而且,化成了一对翩翩起舞的飞蝶,在朗朗的碧空中,比翼齐飞。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对这一对情人寄予了极大的同情。经历了一千多年历朝历代的流传,故事被演绎为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直到今天,各式各样的戏曲,各种艺术形式,都把故事作为内容演出。特别是交响曲《梁祝》演遍全世界。

孟姜女与范喜良的故事,也是一个特别凄婉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的出现,要比“梁祝”早得多。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民间传说之一。据说,在秦始皇的时候,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结婚刚三天,范喜良就被征去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和劳累而死去。盂姜女历尽艰辛,万里寻夫到长城,得知丈夫已死,便放声大哭,哗啦一下就哭倒了长城八百里。从此,山海关被指定为“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在那里盖起了“盂姜女庙”。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了。有人认为。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纯属虚构。因为山海关所存的长城是秦朝以后才筑起的,而秦始皇所筑长城距山海关北去数百里。历史上有过哭倒城墙的记载,但故事发生的时间比秦统一六国要早得多,因此和秦始皇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考证史籍,“哭城”一事首见于《左传》:春秋初期齐庄公时(前794年~前781年在位),齐国人杞梁在攻莒(今山东莒县)战役中阵亡。杞梁没有儿子,他的妻子无依无靠.扑在杞粱的尸体上,在城下痛哭,哭了七天七夜,城墙也崩塌了。这大概就是“盂姜女哭长城”的原始资料了。其后,西汉刘向在《说苑》、《列女传》中又增加了杞梁的妻子连哭“十日”后,“赴淄水而死”的细节。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一书记载,内容与《左传》大体相似。但上述各书中并没有指明杞梁姓范,更没有出现过“盂姜女”的名字。直至敦煌石窟发现唐朝曲子词,才见到最早记载盂姜女送寒衣赴长城,为“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增添了“送寒衣”的情节。

唐末《杞梁妻》一诗,说杞梁妻为秦国人,她去长城哭吊丈夫,“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到了宋代;被广为流传的杞梁开始有了姓,不过说法不一,有说姓范,有说姓万,有说叫杞郎的,还有说叫喜良的。南宋郑樵日:“杞梁之妻,于经传所言者,数十言耳。彼则演成万千言……”(《通志·乐略》)看来孟姜女哭长城是由杞梁妻哭城演变而来的,而故事的最后形成大致是在北宋年间。

宋代以后,盂姜女的故事被编成评词话本,谱成歌曲杂弹,“盂姜女庙”里四时香火不断,前来立碑献匾、拜庙赋诗的上自皇帝,下至仕宦,孟姜女随之成为“贞烈女神”,被列人“二十四孝”的第十一孝,神化成“七仙女下凡”。明代中叶。各地盛行为孟姜女立庙之风。

盂姜女故事经历了2000多年的流传和演变.其故事本身内容差异,说法不一,如何看待这一故事,则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盂姜女哭长城是根据历代时势和风俗的不断变化而变更的。战国时,齐都中盛行哭调,杞梁战死而妻迎柩便是悲剧的材料。西汉时,盛行天人感应之说,杞妻的哭城便成了崩城和坏山的感应。六朝、隋唐间,乐府中有送农之曲,于是又增加了送寒衣的内容。可见它的故事是顺应了文化演变而迁流,承受各时各地的时势和风俗而改变,凭借了民众的情感和想象而发展的。

但也有人否定孟姜女即《左传》中的“杞梁之妻”。有的认为在封建社会的中国,战事连绵,民不聊生,哭夫的题材十分常见.《左传》中也不无记载,因此单凭哭夫这一论据,不能令人信服。有的说,好端端的长城,竟然被一位妇女哭塌了城墙,未免流于荒诞。再说,把齐国的盂姜捏造成秦国的孟姜女,把攻打莒城改为修筑长城,是有意往秦始皇身上栽赃。对于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意义及其评价,也有过争论。有的认为,作为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反映了人民对沉重徭役的反抗精神,是秦始皇“为政不仁”的历史见证。可笑的是。在“四害”横行时,孟姜女也被列入“大批判专栏”,说这个故事是为了欺骗和煽动老百姓来骂秦始皇,名为“孟姜女庙”,实为儒家招魂庙;名为表彰孟姜女“贞德节烈”,实为攻击秦始皇“暴虐无道”,并说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完全是孔孟之徒出于尊儒反法的需要。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编造,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2000多年来,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以故事、歌谣、戏曲等多种形式流传于我国广大地区,并为外国学术界所注目。顾颉刚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表的着名学术着作——《孟姜女故事研究》.则是一部搜集了大量文献上的记录、见解成熟、体系完整的论着。

但无论如何,这个故事,还是反映了人们对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白传的故事,尽人皆知。他所放映的爱情故事过去、现在都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很浪漫的。

但是和《孟姜女》及《梁祝》比起来,似乎不是那么悲惨。

此外,像“陆游和唐婉”的故事,及至我们现代的电影《女驸马》、《天仙配》等好多的爱情悲剧故事都是特别动人的。

在南北朝乐府民歌中,有一首《孔雀东南飞》的民歌。民歌叙述了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和他的恋人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悲剧。是说两人结婚后,本来是特别美满幸福,可焦仲卿的母亲,却特别反感刘兰芝,逼着焦仲卿休掉了刘兰芝。刘的本意是等到其母下世后,再娶回刘兰芝。

但刘被休后,其母兄逼她再嫁,刘被逼无奈,在再嫁之夜投河而死。焦闻讯后,也自挂东南枝,上吊自杀。后来,两家把他们埋在了一起,坟上长出了两棵树,这树长得很快,长大以后,两棵树的枝叶相交通,宛如互相拥抱一样。上面还有一对鸳鸯,比翼齐飞,相依相随,

同出同入,鸣叫声音凄楚动人,夜夜直到五更天。

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和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差不多但结局更加悲惨,他们双双为爱情而死,以身殉情,表达了对爱的忠诚,用生命与封建势力作殊死的抗争,显现了爱情的力量,从而更加突出了千年以来,人们希望爱情、追求爱情,为了爱情不惜粉身碎骨的勇气。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感情是人的自然属性,有感情所带来的友谊、亲情和爱,也是很自然的结果。问题是我们在感情的道路上,怎么走好,怎么正确处理,怎么在爱护别人的前提条件下,保护好自己,又不伤害别人,正确处理乡情、亲情、爱情,正确的看待男女之情,正确地处理友谊和爱的关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让我们的青春和爱,更加美丽而健康,是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度过我们每一个人的美好的一生。

特别是我们的年轻的朋友们,我衷心的祝愿你们!

作者信息

石炎

昵称: 石炎
性别:保密
去Ta空间看看

我要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0)

石炎的日记

爱情日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