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记网

位置:日记 > 闲逸日记

周庄,我来了

时间: 2015-02-17 09:09:32  分类: 闲逸日志  天气:晴天 
人们习惯了美景在远处,节假日总是往远处跑而忽略了身边的风景。我亦是如此。我喜欢旅游,这些年陆续去了一些旅游胜地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博览我们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精髓。可是在苏州这么多年了,周边的风景名胜尚未游遍,总认为离着近随时随地都可以去,也就一拖再拖的未能成行。比如周庄,被专家誉为中国第一水乡,位于上海、苏州和杭州之间,从苏州开车过去只需一个小时的车程。早就应该去看看了。上周末雨过天晴了,温暖阳光似乎在向我招手,望着窗外清澈如水的天空,我在家呆不住了,便提议去周庄,老公欣然同意并热烈响应。于是,我俩偷得半日闲完成了探访周庄的心愿。由于只是随心而为,没有导游的指引,游览的景点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说是小有收获,即便如此,我还是把我的足迹留存于此,愿与友友们分享

周庄,经历了900多年的沧桑,仍然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小流水人家。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盛赞周庄“不但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周庄全镇近千户民居中,明清和民国初期的建筑保存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及60余个砖雕门楼。周庄民居,古风犹存,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沈厅、张厅。两个厅我们都参观了,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沈厅。

著名的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沈厅共有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和议事的地方;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罕见。由于游览的人太多,拍照困难,只拍下这一张留念。

双桥是指世德和永安两座桥,位于周庄中心位置。两桥相连,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桥始建于明代,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因出现于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回忆》中而闻名。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双桥下游人排着队拍照,俺也不能免俗,这么著名的景点必须得留个影了。(*^__^*) 嘻嘻……

周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这座桥不知叫什么名字,趁人少,俺再留个影。

这个古弄堂里至今还有居民生活在此。狭小的空间居然深藏着10户人家,很想进去看看,只可惜门上写着:游客止步。只好在门口张望片刻,也留个纪念吧。

坐在船上一边欣赏岸边的风景一边听着船娘依依呀呀的小调,悠闲悠哉,好不自在 。这是周庄旅游的一大特色。

摆摊的阿姨婆婆们见我走近都卖力地吆喝着江南的水产:小鱼小虾干。她们把我当做外地游客了,呵呵。周庄的“万三蹄”(是用特殊秘方制作蹄髈)我以前吃过,味道独特。这次买了一只,买的时候只顾着与店老板聊天却忘了拍下店铺里那一排排壮观的蹄髈队伍。

喜欢墙面上缀满绿藤郁郁葱葱的厚重感

天色渐晚,坐在平静的小河边,慢慢地品味周庄的幽静。有时候,我们需要放慢脚步,就像这缓缓流动的水波。慢慢地咀嚼生活的滋味,慢慢地体味人生的价值。放空自己,沉淀自己。继而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作者信息

走了一路看到所有

昵称: 走了一路看到所有
性别:男
去Ta空间看看

我要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0)

走了一路看到所有的日记

闲逸日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