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怂友
一天,一名网友有些气愤地给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这里,我仍然沿用第一人称,把它原原本本地给大家讲出来。
那 是二十几年前的一个上午,因为有急事,我从几百里之外的乡下,急煎煎,火催催,赶到县城。记得当时我饿极了,走在街道里,东瞧瞧,西望望,南瞄瞄,北瞅 瞅,正在寻找一个能填饱肚子的地方。忽然,远远看见人流中一个人相向而来。这人怎么这么眼熟啊!是他吗?我脚下像踩了风似的,三步并作两步向前赶。由于我 几乎是不顾一切向前冲,碰到了好几个人的肩膀。有人向我翻白眼,有人甚至攥起了拳头,你急得奔丧去啊?不错,他正是我几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心里就想,今 儿闹市倾盖相遇,正好可以好好聚一聚,叙叙旧,痛痛快快喝两盅。这时,他也看见我了。甭提我心里有多高兴。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当我扑上前去,准 备握手寒暄的时候,他却扭过头去,佯装没有看见我。
真是热脸碰到了冷屁股上,没趣极了。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气 得日娘叫老子地骂。才几年没见,这狗东西怎么就变得这么市侩,这么势利,长人锤子不叫人啊。难道他真的没有看见我吗?难道他真的不认识我?不可能啊。我们 不但是师范同学,而且是三年的同桌。怎么会呢?我忽然像一只铩羽之鸟,变得垂头丧气,腿像灌了铅一样,无比沉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我以前得罪他 了吗?没有啊。记得那时,我从家里步行几百里到学校,母亲偷偷给我装了煮熟的鸡蛋,我都拿出来给他吃了,还有香喷喷的酱辣子,我也拿出来给夹馍吃。说实在 的,没有对不住他的。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有些百思而不得其解。
这 时,我忽然想起了临出门前,老实巴交的祖父对我说的一句话:城里人往往皮薄,常常在一顿饭上也抠呢。一般吃饭的时间,不要到人家里去。难道是这样吗?想到 这里,我似乎一下子恍然大悟了。难道就因为正是吃饭的时候吗?难道就因为我要蹭饭吗?难道就因为我两手空空,没有提东西吗?所以,他才逃之夭夭了吗?
有道是:千人千面,百人百心。
后 来,我从乡下调进了县城。俗话说得好,不走的路也得走三回。有一天,就在同一条路上,我和他不期然邂逅了。正当我自卑地想扭过头去时,他一把拉住了我的 手,热情地说:“老同学,老桌友,几年不见,我还以为你蒸发了呢。”我苦笑着双手一摊,不冷不热,不温不火地说:“谁叫我们是有缘人呢。谁叫你不认识我 呢。”
看到他一下子怔住了,窘得脸红到了脖根,我就连忙拉着他的手说:“有缘人毕竟是有缘人啊!今儿个咱们兄弟俩好好喝一回,一醉方休,我请你。”
就 这样,他和我又重新认识了。从此以后,我们经常在一块海吹神聊,吃喝拉撒。有一回,同在一个桌上吃饭,我喝大了,就借着酒气,借着大家都有些高,偏偏那壶 不想提那壶,晒摆他的不是。往往这时,就有爽直的朋友站起身来,哗然起哄,接二连三向他兴师问罪。用手指着他的鼻子,大大咧咧地说:“你说,这件事是不是 真的?”“难道你管不起一顿饭吗?难道他要你给他管饭吗?”“你的皮咋那么薄呢?”“你到底啥怂人吗?”“道歉,还不赶紧道歉!”“负荆请罪,喝酒赔 罪!”“对!连罚三杯!”他纵然三头六臂,不,纵然是个九头鸟,也无从应对了。只见他像个红头老爷,端着酒杯咣一下,咣一下,又咣一下,喝光了三杯酒,嘴 里连连求饶:“老哥,现在啥话都不说了。那时年轻,我真的错了,知错就改。”饭场上,又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见好就收,得饶人处且饶人啊。谁让我们都是一帮子死皮赖脸、死缠烂打,煮不熟、砸不烂的狐朋狗友呢。是啊,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那是常事,谁也没治。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让我们有怎么也拆不开、打不散的孽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