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老有所养
时间: 2014-12-26 14:33:53
分类: 情感日志
天气:阴天
母亲渐渐老了,时常会谈起养老的问题。也有很多的友友和我的同学谈起此事,有很大的一部分人都说,等咱们老了我就去养老院,我说现在谈的是我们父母这代人的养老问题。-----题记
图片
我们也时常和同事和朋友谈论关于养老的问题 ,很多同事或朋友都说,将来我们老了就去养老院,我也清醒地看到那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现在,就两个老人,一大帮儿女,老人还是得去养老院,我并不是对养老院有什么看法或是偏激的想法,只是觉得父母能够含辛茹苦的把我们这些子女养大,我们却不能为他们的晚年提供一个修身养息的地方,是不是有点太残酷,也更证实了,一个老的能养十个小的,十个小的却养不了一个老的那句古辞。百善孝为先,一个人的事业如何的鼎盛,家境如何的殷实;经济如何的富有,如果没有孝心,在精神的层面他永远是一个贫庸者,在精神上永远都不会是富翁。我也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交友原则,如果不是个孝顺的人,即便是他的社会圈子有多么的大,对朋友有多么的好,我都不会和他成为朋友,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他对朋友又能有多少真诚。所以我不会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的孝道文化观念源远流长。“孝”字最早见于商代卜辞。“孝”,由“老”与“子”的上下结合会意而成,意思是青年人扶着老年人,引伸为老少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孝”字的出现,意味着孝的观念初步建立。孔子将孝与礼结合起来,说对父母长辈,应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又说:“今之孝子,是谓能养。天下犬马,皆能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如果只是供养父母,动物也能做到;对父母不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不是同动物一样吗?
图片
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他更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韩非子认为:孝应“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在这时,“孝”的意义已被扩大。广度上,“孝”应推广为社会道德伦理;深度上,“孝”不只是感情牵系,而应见之于行动。
老人最怕孤独,虽说不缺他们的吃少她们的喝 ,但是,老人的孤独感会给他带来巨大的精神损害。我这样讲或许会遭悖论,但事实正是如此,我的婆婆年近八十,年轻时,是个把钱看得比较重的人,逢年过节,无论儿女们回不回去,只要把钱寄回去就满足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到她渴望的是亲情,逢年过节她渴望是儿女的回归。“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这句话道尽古代诗人的无奈,也道出了独居老人心中的无奈和渴盼。但是我们在交通便利的当下,趁着老人还健在,何不带上我们的祝福回家看看,和我们的父亲母亲享受一下天伦和团圆。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然而,偌大的房子里只剩下老人孤独的身影。阖家团聚的日子,总会有一些老人因不能与儿女团圆而黯然神伤。
人老了,自己能吃能动,做儿女的也就要常回去看看,和老人有所交流,便是尽孝。其实,真正的尽孝是在老人失能,失智之后的体现,这可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前一段在医院看到一个老人,老年病满身都插得管子,呼吸机,氧气、心脏监控全都用上了,老人痛苦的扭动着身躯,一会儿把被子掀掉,一会儿用手去拔身上的管子。她的儿子在一旁熟视无睹,一脸的漠然就像旁观者,仿佛这一切与他无关。老人的心脏监控显示异常,还是护士进来发现的,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老人的儿子也是无动于衷,似乎是在等待母亲的离去,盼望母亲早点寿终正寝。或许就是验证了那句久病窗前无孝子的古训。我想,如果换位,躺在病床上的是儿子,母亲一定会寸步不离的手在儿子身边,目不转睛的观察着监控仪的动态,会尽最大的努力,把儿子从死神手中夺回来。人之将老,其力也衰,起居生活,不能自保,必须仰仗他人之力,方可使晚年无虞。
图片
面对这种漠然,想到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家长已步入晚年,中国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我们这代人的将来又会是怎样的窘境。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和感慨,我会尽我所能,尽到我的孝心。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跟我生活在一起,母亲年轻的时候,是个很好强也很利索干净的人,为了抚养我们这些儿女吃尽了不少的苦头。如今的母亲老了,身体也大不如从前,有时,她会丈二金刚似的给你说一句不着边际,摸不到头脑的话,让你无言。她一句话会絮絮叨叨地说好几遍,一件事我也要嘱咐她好几回,就像我们小的时候那样,上学之前母亲都要再三的叮咛。有时也会心烦,有时会很严厉的和她讲话,事后我就很后悔,母亲老了,老了就像个小孩子似的,会粘着你,但我无论怎样,我从不会想甩包袱一样把母亲送去敬老院。她喋喋不休的和你说的那些不着边际的事,只有她的儿女们懂得,别人是不会明白她的心思。我要把母亲对我的关爱,回馈与她。羊有跪乳之恩,乌鸦尚能反哺。我们就不能比这些动物做得更好一点吗!
我一直提倡,为父母尽孝心不要和任何人攀比,每个人尽孝都是你个人的行为,不要给自己留太多的遗憾,在父母能吃能喝时,把他们喜欢吃的食品买给他们吃,不要等到他们躺在病床上了,你再问他想吃点什么,那时已经晚了。曾经,父母有个楼下的邻居,她家三个儿子,条件都很好。他们的父亲生病之前,他们就很少回来,父亲病倒之后回来的就更少了,只有他们的母亲伺候着他们的父亲,一次他父亲栽倒在卫生间,怎么也扶不起来,她母亲上楼来叫我母亲下去帮忙,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老人扶起来,我母亲说,应该叫孩子们回来轮流值班。她母亲摇摇头泪流满面无奈地说:孩子们都忙啊!老嫂子你有福啊,生了三个女儿,个个都那么孝顺。老人显得很无奈,几个月之后,他们的父亲去世了,三兄弟是大操大办,为父亲举行隆重的葬礼,道士班的唢呐声,鞭炮声此起彼伏,庞大的送葬车队;丰盛的酒宴款待着前来吊唁的宾朋。我父亲站在楼上的阳台感慨地说:这些不孝子,人死了摆这些排场有什么用啊!父亲活着的时候哪怕是能尽到一点点的孝心,也比摆这些花架子强。并说:等我死了可不要搞这些名堂。我知道,我父亲在心里鄙夷着楼下的三兄弟。是啊!早干嘛去了?亲人不在了,搞这些名堂有什么用啊。
图片
不要高谈阔论,谈什么政府和社会的养老问题,“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古人的宏愿。为了实现它,人们从未停止过努力。从自身做起,让我们的父母有一个安享的晚年,有能力千万别把自己的父母送到养老院,养老不仅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不要嫌他们烦,想想我们年幼的时候是怎样烦他们的,政府、社会对于养老服务的介入与支持,最大的利益相关群体实质正是当前独生子女占据相当比例的青壮年中流砥柱。是否拥有一个来得及养老的明天,这是一道难题 。好好孝敬老人,给自己的儿女做个表率。“养老”是全社会的事,无论我们的老人身居何处;“养老”是我们的责任,无论他们是不是你的父母还是公婆。如果现在我们不“养老”,有朝一日,当我们垂垂老矣,谁来为我们养老?
对自己的父母好一点吧!不要等他们离开我们,才后悔当初没有很好的孝顺他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不要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愿天下的父母亲都有一个安享的晚年---后记
图片
我们也时常和同事和朋友谈论关于养老的问题 ,很多同事或朋友都说,将来我们老了就去养老院,我也清醒地看到那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现在,就两个老人,一大帮儿女,老人还是得去养老院,我并不是对养老院有什么看法或是偏激的想法,只是觉得父母能够含辛茹苦的把我们这些子女养大,我们却不能为他们的晚年提供一个修身养息的地方,是不是有点太残酷,也更证实了,一个老的能养十个小的,十个小的却养不了一个老的那句古辞。百善孝为先,一个人的事业如何的鼎盛,家境如何的殷实;经济如何的富有,如果没有孝心,在精神的层面他永远是一个贫庸者,在精神上永远都不会是富翁。我也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交友原则,如果不是个孝顺的人,即便是他的社会圈子有多么的大,对朋友有多么的好,我都不会和他成为朋友,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他对朋友又能有多少真诚。所以我不会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的孝道文化观念源远流长。“孝”字最早见于商代卜辞。“孝”,由“老”与“子”的上下结合会意而成,意思是青年人扶着老年人,引伸为老少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孝”字的出现,意味着孝的观念初步建立。孔子将孝与礼结合起来,说对父母长辈,应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又说:“今之孝子,是谓能养。天下犬马,皆能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如果只是供养父母,动物也能做到;对父母不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不是同动物一样吗?
图片
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他更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韩非子认为:孝应“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在这时,“孝”的意义已被扩大。广度上,“孝”应推广为社会道德伦理;深度上,“孝”不只是感情牵系,而应见之于行动。
老人最怕孤独,虽说不缺他们的吃少她们的喝 ,但是,老人的孤独感会给他带来巨大的精神损害。我这样讲或许会遭悖论,但事实正是如此,我的婆婆年近八十,年轻时,是个把钱看得比较重的人,逢年过节,无论儿女们回不回去,只要把钱寄回去就满足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到她渴望的是亲情,逢年过节她渴望是儿女的回归。“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这句话道尽古代诗人的无奈,也道出了独居老人心中的无奈和渴盼。但是我们在交通便利的当下,趁着老人还健在,何不带上我们的祝福回家看看,和我们的父亲母亲享受一下天伦和团圆。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然而,偌大的房子里只剩下老人孤独的身影。阖家团聚的日子,总会有一些老人因不能与儿女团圆而黯然神伤。
人老了,自己能吃能动,做儿女的也就要常回去看看,和老人有所交流,便是尽孝。其实,真正的尽孝是在老人失能,失智之后的体现,这可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前一段在医院看到一个老人,老年病满身都插得管子,呼吸机,氧气、心脏监控全都用上了,老人痛苦的扭动着身躯,一会儿把被子掀掉,一会儿用手去拔身上的管子。她的儿子在一旁熟视无睹,一脸的漠然就像旁观者,仿佛这一切与他无关。老人的心脏监控显示异常,还是护士进来发现的,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老人的儿子也是无动于衷,似乎是在等待母亲的离去,盼望母亲早点寿终正寝。或许就是验证了那句久病窗前无孝子的古训。我想,如果换位,躺在病床上的是儿子,母亲一定会寸步不离的手在儿子身边,目不转睛的观察着监控仪的动态,会尽最大的努力,把儿子从死神手中夺回来。人之将老,其力也衰,起居生活,不能自保,必须仰仗他人之力,方可使晚年无虞。
图片
面对这种漠然,想到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家长已步入晚年,中国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我们这代人的将来又会是怎样的窘境。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和感慨,我会尽我所能,尽到我的孝心。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跟我生活在一起,母亲年轻的时候,是个很好强也很利索干净的人,为了抚养我们这些儿女吃尽了不少的苦头。如今的母亲老了,身体也大不如从前,有时,她会丈二金刚似的给你说一句不着边际,摸不到头脑的话,让你无言。她一句话会絮絮叨叨地说好几遍,一件事我也要嘱咐她好几回,就像我们小的时候那样,上学之前母亲都要再三的叮咛。有时也会心烦,有时会很严厉的和她讲话,事后我就很后悔,母亲老了,老了就像个小孩子似的,会粘着你,但我无论怎样,我从不会想甩包袱一样把母亲送去敬老院。她喋喋不休的和你说的那些不着边际的事,只有她的儿女们懂得,别人是不会明白她的心思。我要把母亲对我的关爱,回馈与她。羊有跪乳之恩,乌鸦尚能反哺。我们就不能比这些动物做得更好一点吗!
我一直提倡,为父母尽孝心不要和任何人攀比,每个人尽孝都是你个人的行为,不要给自己留太多的遗憾,在父母能吃能喝时,把他们喜欢吃的食品买给他们吃,不要等到他们躺在病床上了,你再问他想吃点什么,那时已经晚了。曾经,父母有个楼下的邻居,她家三个儿子,条件都很好。他们的父亲生病之前,他们就很少回来,父亲病倒之后回来的就更少了,只有他们的母亲伺候着他们的父亲,一次他父亲栽倒在卫生间,怎么也扶不起来,她母亲上楼来叫我母亲下去帮忙,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老人扶起来,我母亲说,应该叫孩子们回来轮流值班。她母亲摇摇头泪流满面无奈地说:孩子们都忙啊!老嫂子你有福啊,生了三个女儿,个个都那么孝顺。老人显得很无奈,几个月之后,他们的父亲去世了,三兄弟是大操大办,为父亲举行隆重的葬礼,道士班的唢呐声,鞭炮声此起彼伏,庞大的送葬车队;丰盛的酒宴款待着前来吊唁的宾朋。我父亲站在楼上的阳台感慨地说:这些不孝子,人死了摆这些排场有什么用啊!父亲活着的时候哪怕是能尽到一点点的孝心,也比摆这些花架子强。并说:等我死了可不要搞这些名堂。我知道,我父亲在心里鄙夷着楼下的三兄弟。是啊!早干嘛去了?亲人不在了,搞这些名堂有什么用啊。
图片
不要高谈阔论,谈什么政府和社会的养老问题,“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古人的宏愿。为了实现它,人们从未停止过努力。从自身做起,让我们的父母有一个安享的晚年,有能力千万别把自己的父母送到养老院,养老不仅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不要嫌他们烦,想想我们年幼的时候是怎样烦他们的,政府、社会对于养老服务的介入与支持,最大的利益相关群体实质正是当前独生子女占据相当比例的青壮年中流砥柱。是否拥有一个来得及养老的明天,这是一道难题 。好好孝敬老人,给自己的儿女做个表率。“养老”是全社会的事,无论我们的老人身居何处;“养老”是我们的责任,无论他们是不是你的父母还是公婆。如果现在我们不“养老”,有朝一日,当我们垂垂老矣,谁来为我们养老?
对自己的父母好一点吧!不要等他们离开我们,才后悔当初没有很好的孝顺他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不要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愿天下的父母亲都有一个安享的晚年---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