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鬼情未了
(一)“鬼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是我们侗族传统中的重要节日——七月半,民间则称之为“鬼节”。
之所以叫“鬼节”, 大概是因为民间人们要在七月初一到十五这半月的时间中给先人烧纸钱和祭祀,这种人魂对话的气氛,使得人们产生了鬼的节日之说。鬼节有讲究,七月初一为开鬼 门,死去的先人就要魂归人间检察后代们是否善恶,后人也要趁机祭祀他们;七月十五,为鬼节。过了七月十五,就关鬼门了,七月三十之前,如果有人还没有祭祀 他自己的先人,他的先人一年就要游魂人间。
人 们都知道,世上本无鬼,大家心中的鬼实际上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亲人思念。在我们侗族,鬼文化十分浓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每一个家庭不知失去了多少个亲 人。他(她)们离开人世,到那不可捉摸的冥冥世界中去。为了寄托对亲人的无限哀思,祭奠冥世亲人,侗族人民把这美好的情感放在七月十五这天来表达。因此, 过鬼节是侗族人最庄严隆重的习俗。
进 入七月以后,每家每户都在陆陆续续地为死去的亲人准备钱纸香烛,并用红纸庄重的写上每个死去亲人的名字,然后等到十五这天选个地方一起焚化。为了使每个死 去的亲人都拿到一笔丰厚的礼品,在烧化纸钱时,必须按照亲人辈份的大小和死去的早晚顺序摆好,每人可拿一堆,每堆钱纸上都要摆好事先写好的名字,这样才不 会错乱。
今 天又是七月十五了,月亮婆婆却躲了起来。也许是人间阴气太重,削弱了婆婆的功力。整个大地就像泼了墨汁一样黑,伸手不见五指。家门口,巷口,路边,野地, 家家烧香,焚纸钱。这儿一簇,那儿一团,火光闪闪仿佛暗夜里盛开的朵朵红花,显得那般醒目。整个小城笼罩在袅袅香烟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空气变得浑浊起 来,弥漫着呛鼻的气味。不知哪家的狗汪汪的叫着,接着其它的够也叫了起来,也许狗家族看见了什么……
(二)人魂对白
“爷爷,您回来了吗?巧儿给您送钱来了。”
巧儿点燃了那一包包厚厚的纸钱和一把香,然后再围着火堆插上香。火光照亮了她虔诚的清秀的脸,乌黑的长辫垂在胸前一甩一甩的。
“哎,我不就坐在你对面嘛。”
“爷爷,记得八九年秋天的一个黑色的星期五,病重的您突然显得精神起来,吩咐母亲说,孩子们该回来了,把堂屋扫扫。然后,您硬撑着爬起来要父亲背您到火铺 上。盼呀盼,等呀等,几个小时仿佛一生那么漫长。您等累了,也倦了,却不敢闭上眼睛休息会,因为你怕,你怕闭上眼睛就再也睁不开啊!天快黑的时候,您只等 来您的小孙女,老大和巧儿都没回去。霎时,您凝聚的那口气散了,颓然倒在父亲的怀抱里。”
“我在等你们几个回去见最后一面,谁知人算不如天算……”
“爷爷,对不起啊,爷爷!我们不知道!母亲没告诉我们,她不知道你那么快就要去了。恰巧那天我到乡下去看孩子他爸,安排着下个星期再回去看您,可您却没能等到下个星期。当我们接到消息赶回去的时候,您已经什么都不知道了。”
“我发疯似的握着您枯瘦的手哭着喊着,您听见吗?爷爷。”
“听见了,我全听见了!心里难受得就像刀绞一样。”
“爷爷,我看见您眼角溢出了一滴浑浊的老泪。您也舍不得离开我们啊!怎么还狠心撇下我们走了呢?”
“不是爷爷狠心,只是时间到了,天命难违!”
“爷爷,您就那么匆匆地走了,结束您辛劳的一生。不再牵挂我们,不再把好东西留给我们吃,不再担心您的牛、羊没吃饱,不再担心粗心的母亲会引发火灾,不再 担心地里的阳春无人耕种,不再担心……爷爷,您辛苦了一辈子,操心了儿子,又操心孙子;操心了外面,还要操心家里,您有操不完的心。让您到城里来休息几 天,您总是说丢不下,家里没人照顾。可到头来您还不是什么都丢下了吗?巧儿替您不值啊!”
“值,怎么不值?为了这个家,爷爷再苦再累也值。”
“可是,您知道吗?没能和您见上最后一面,成了巧儿终身的遗恨。如果那天我不是一念之差,如果时间能倒流,如果……可我知道“如果”永远不能变成现实,您 再也不给我们机会孝敬您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失去您的痛苦不断地吞噬着我的心,我永远也没法原谅自己!”
“这不怪你,孩子,我在那边过得很好。再说,你们不断地给我送钱来,我吃穿都不愁,你就别再折磨自己了。”
“恩,巧儿听您的。”
“爷爷,您就好好休息吧!我们都过得很好,工资也比过去高了许多,工作也还算顺利。您别再牵挂我们,别再牵挂家里。父母我们已经接进城里来住,我们会照顾好他们的,老家有人帮照看着,您就放心好了。”
“爷爷都知道,新家我已经去过几次了,比老家好。看见你们都过得很好,爷爷也没什么牵挂了。”
“爷爷,你要照顾好自己,经常回家看看。”
“知道了,时间不早,孩子你赶快回家去吧,今天是七月半,外面游荡的孤魂很多,我担心他们对你不利。我也要赶紧回那边去,今天出来的人都快把城门挤破了,进城门还要排队呢,去晚了就进不去了。”
“爷爷,我想您!”
“我也想你们!”
火渐渐熄灭了。一阵冷风吹过,卷走了地上的残留的灰烬。